APP下载

泰州、通扬运河与大运河遗产

2018-11-16荀德麟

江苏地方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白塔泰州运河

◎ 荀德麟

泰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北翼,与南岸的江阴、张家港隔江相望。周朝称海阳,战国时期楚国曾置海阳邑,西汉置海陵县。“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大清一统志》卷67)吴王刘濞时,借助“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史记》卷129《货殖列传》),“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史记》卷106《吴王濞列传》)。当时,属吴国的海陵县,为淮盐主产区,因此也是吴王富可敌国的主要财富来源之一。

西汉前期,邗沟以东、江淮海之间只有海陵、盐城、射阳3个县,所以,当时的海陵境域很大。这一带“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卷129《货殖列传》)。因此,这里又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吴王刘濞的太仓——海陵仓就建于此。所谓“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昭明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古文观止》骆宾王《代讨武曌檄》)均指此。秦汉时期海陵之富有,于此可见一斑。

海陵仓的粮食需要不断外运,淮南场的海盐需要源源外销,吴王濞的野心需要实力支撑。西汉文帝、景帝时,通扬运河正是在这一政治经济背景之下由吴王刘濞组织成功开凿的。该河西起扬州茱萸湾,东通海陵仓及如皋蟠溪(最初的串场河)沿海场灶,中国最早的盐运河由此诞生。因为与邗沟相通,所以也称为邗沟支道、吴王沟,还有盐运河、运盐河、南运河、南官河等名称。吴王刘濞将淮南盐场的盐通过邗沟支道水运到扬州,然后转输各地,“以故无赋,国用饶足”(《汉书》卷35《荆燕吴传》第五),并在公元前154年以此作为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经济资本。自刘濞之后,历代统治者为攫取盐税这一重大财源,又逐渐将其向东南新涨海滩延伸,最终到达南通,与长江相通。清宣统元年(1909)改称通扬运河,全长150多公里。

作为盐运和漕粮运输的主要通道,历代王朝一直视(老)通扬运河为生命线之一,非常重视对该河的疏浚和治理,少则二三十年,多则百年,就对其整治一次,几未间断。

明朝“宣德六年(1431),从武进民请,疏德胜新河四十里。八年工竣,漕舟自德胜入江,直泰兴之北新河,由泰州坝抵扬子湾入漕河,视白塔(河)尤便。于是漕河及孟渎、德胜三河并通,皆可济运矣……德胜直北新,而白塔又与孟渎斜直,由此两岸横渡甚近。”(《明史》卷86志第62《河渠四·运河下》)同时,疏浚古运河通江支流白塔河。“宣德壬子(1432),平江伯陈公瑄疏酾浚(白塔河)旧道,建新开、大桥、潘家、江口四闸,以蓄泄水,以便江南漕运……斯河既成,则江南漕舟出孟渎者,可径投断腰洪入夹江,三十里入(通扬)河,又四十里而达于扬境。”(明朱国盛《南河志》卷十一侍郎王璵《白塔河记》)可见,无论是北新河,还是白塔河,都要利用一段通扬运河,方能进入邗沟——淮扬运河。镇江以东太湖流域与浙江全省的“下江”漕船得此捷径,就无须再经过瓜洲。从这个意义上讲,通扬运河与接纳“上江”漕船的仪(征)扬(州)运河,实为左右两翼,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通扬运河完全应当与仪(征)扬(州)运河一视同仁地作为大运河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通扬运河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加丰厚。仅以通扬运河中间最早最重要的节点泰州市区为例:东晋时曾设过海陵郡,杨吴乾贞(927~928)中,于海陵县设置海陵制置院。南唐昇元元年(937)置州,取“国泰民安”之意名泰州,泰州之名始于此。元宗保大十年(952),又于海陵县东境置静海制置院。“昇元初,置海陵盐监,移盐司于海陵自此始。宋置东西丰利监,治通州;海陵监小海场,西溪、海安二盐仓,治泰州……元丰间,改海陵监为都转运盐司,隆兴改为措置两淮海道司,开禧改为提举海盐司,崇宁改为江淮转运司,绍兴定为提举常平茶盐司。元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在海陵州署东南,即唐旧官署云。”(嘉靖《两淮盐法志》卷之十二)细细一算,泰州有约450年作为淮盐最高管理机构驻节之地和淮盐转运中枢的历史。所以,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冯翻译《马可波罗行纪》),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富裕繁华的城市。明清时期,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虽然迁移扬州,但是,泰州盐运分司仍三分天下有其一,辖有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角斜、栟茶10个盐场,要知道,泰州学派的三驾马车王艮、朱恕、朱杌,就是安丰场和草堰场的人,清代著名的盐民诗人吴嘉纪也是泰州分司安丰场人士呀!

旧时泰州的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署,规模宏大,建筑众多,其中景贤堂内,“桷绘文靖吕公(吕夷简)、文忠富公(富弼)、文正范公(范仲淹)、内翰王公(王子舆)、忠肃陈公、发运张公(张纶)、安定胡先生(胡瑗)于内,垓增绘清献赵公(赵忭)、运使施公,以系州人之思。”(嘉靖《两淮盐法志》卷之十二)上述这些于泰州有贡献的人物,可都是正史上列传的著名历史人物!

这里还留下了日本僧人圆仁漂洋过海入唐求法、使团由此河途经泰州“笔书通情”的足印与墨迹,回响着文天祥“海陵棹子长狼顾”的诗句,充盈着李庭芝碧血扬州、抗元赴死跳莲池的正气,镌刻着江苏巡抚林则徐“永禁越漏南北货税”的禁令,同时也甄录了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实业家张謇力主浚河通客轮的业绩,还在诉说着宋高宗下旨毁扬州湾头闸、泰州姜堰、如皋白浦堰等,以阻遏金人南下的几多痛史……

长期的经济重镇必定是文化重镇、名城,泰州所谓“儒风之盛,素冠淮南”,就绝非井中大言了!宋以降,可谓名贤辈出,代有英才,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北宋的理学先驱、教育家胡瑗,元末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平民思想家、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著名的文学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代“五朝元老”高榖、内阁首辅李春芳,“后七子”之一的宗臣,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三绝诗书画”的郑板桥,我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的刘熙载,扬州评话的先驱、杰出说书艺术家柳敬亭,当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就运河文化本体遗产来说,泰州市境内西汉初开凿的邗沟支道——古运盐河遗址最长,其中经典遗址段有,泰州城的护城河——凤城河,姜堰段、泰兴段运河,以及稻河、草河等。此外,通行“下江”漕船的北新河遗存,以及位于扬州市江都区境内的白塔河。其派生性遗产有始建于东晋的江淮名刹光孝寺,唐建明修的南山寺大雄宝殿和城隍庙,明建清修的庆云寺、东岳庙、胡安定祠堂、岳飞生祠、崇儒祠、安定书院、马洲书院、襟江书院和扬郡试院;古典园林有日涉园和李园;泰来面粉厂近代工业遗产。历史街区有涵东街、八字街等。

另外,从位于里下河地区北缘的阜宁县益林镇、东沟镇向南,纵贯今建湖县及高邮东北,进入兴化,以达泰州城区,有一条古老的邗沟辅道(其中有一段与今宝应县东北缘的古射阳镇相通,称为“海陵溪”)。这条邗沟辅道中,又有一部分是与隋文帝杨坚时期开凿的起于古山阳城(今淮安旧城,亦称淮安老城)、绕道扬、泰的古“山阳渎”相重叠的。而泰州市境内里下河地区的千垛菜花、溱湖湿地、沙沟古镇等,均在这条运粮、运盐、运百货的邗沟辅道上,既是里下河文化遗产,也是里运河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看作是老通扬运河的延伸性遗产。

在泰州的节庆文化中,溱潼会船节属于典型的水乡文化、运河文化遗产,大可与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的网船会相媲美。

在泰州的饮食文化中,有淮扬菜的优秀支脉代表宴席——梅兰宴,有源于大运河边的靖江蟹黄汤包、泰州干丝,有船夫、盐丁、漕军喜好的黄桥烧饼、宣堡小馄饨,有泰州麻油、麻糕、麻饼,刁铺羊肉,等等。

总而言之,通扬运河遗产属于大运河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泰州,也属于运河名城。

老通扬运河示意图

猜你喜欢

白塔泰州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幸福水天堂——泰州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白塔上的白鸽(外二章)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中国运河志》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
如泰运河谣
泰州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