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刺绣与生活审美

2018-11-16府向红

江苏地方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刺绣服饰图案

◎府向红

刺绣,是随着人类对生活美的需要而产生的。这项我国古老的手工技艺已有千年历史,《尚书》载“衣画而裳绣”,是我国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足见刺绣在当时的重要性。人类从为遮体和保护自身穿着衣衫,发展到对服装进行美化,就是对生活美追求的表现,而刺绣是重要的服饰装饰物,它是运用针线把设计图案制作添加在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千变万化的图案无不体现人类对生活美的追求。

“荷趣”刺绣茶席组合获2017“苏艺杯”金奖

一、刺绣品类与生活审美

刺绣作品按照功能分为欣赏品和实用品两类,两者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欣赏品注重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体验;实用品则在具有欣赏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功能,两者都对生活审美产生重要影响。

欣赏品。刺绣欣赏品的生产形式大多是挂画、屏风一类,着重反映原稿构建的物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审美作用多为欣赏和装饰空间。它的审美特点:一是刺绣欣赏品在用料上可以不拘一格,给人的审美体验也不同。二是配色方面也较为自由,带来视觉享受。三是针法丰富,随物而变以最大限度还原原稿物象进一步提高刺绣观赏品的写实感。

实用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蚕丝的国家,刺绣从出现伊始就运用于实用品。现在能见到传世最早的实用品,是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绣品,用鞭子股针法绣制的龙凤图案,充分反映那时的楚国刺绣成就。实用品的刺绣技艺一开始侧重于装饰日常用品,普遍运用于衣裳、绢帕、鞋面、香囊、团扇等物什,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刺绣是“女红”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女子闺阁生活情趣。在追求生活审美趣味的今天,刺绣实用品虽然具有使用的功能,但人们对刺绣用品更寄以使用及欣赏双重功能的要求,突显其在图案、布局、色彩等方面与欣赏品的不同之处。故而实用品同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

二、苏绣实用品创作实践

刺绣实用品的图案普遍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图案造型往往较为大胆夸张,为了突出主题图案以表达寓意,使整体凸显生动,艺术效果富有特殊的装饰美。例如笔者制作的“如意满岁”福禄褂,采用传统襦裙服装形制设计的周岁礼服,绣以小马、双鲤鱼等意象。剪纸小马的俏皮玲珑,正合福娃的属相;围绕小马的梅花,正是福娃出生月份的月花,取貌美如花之意;衣襟和领口处的如意,寓意事事如意,健康幸福,这些图案承载着长辈对后代的美好祝愿。

实用品在设计图案时需考虑整体布局,特别是刺绣服饰,衣领、胸襟、袖口的图案要相协调。此外,人体绝非一个平面,而是不规则立体的,所以服饰会因褶皱和灯光产生阴影,对绣制图案的定位和大小就有很高的要求。“如意满岁”的设计突出胸襟的图案,因此袖子和裙摆处不再设计其他图案,否则会产生喧宾夺主的情况。同时,作为主图案的小马和双鲤鱼的定位不同,长形无框双鲤鱼与圆形小马相互衬托,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和谐、自然,再将莲蓬、花朵、海浪的尺寸缩小,将双鲤鱼的图案放大并置于整体轮廓的中央,对称均匀,稳定大方,让视觉更聚焦于跳出海浪的双鲤鱼,突出“鲤鱼跳龙门”的美好寓意。

“如意满岁”福禄褂

刺绣实用品在配色方面相比欣赏品要求较为严格,要将绣制内容色彩与服装底色、整体零件配色相结合考虑。欣赏品如同在画布上以针代笔进行绣制,背景色也是画面整体的一部分,大部分作品是在白底背景上设计的,但实用品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背景色,如果设计图案色调同背景不协调,就会破坏作品的整体性。如笔者制作的“团酥芳菲”礼服,面料选用紫色给人以高贵典雅、生机勃勃的感觉,东方女性图案选取绣球花和蝴蝶的色彩主要使用橘红和天蓝,这能使冷色调形成的明亮点缀与背景的暗色调形成对比,赋彩艳而不俗,图案于底色之间相互映衬,洋溢着富丽与清新的视觉美感,适合东方女性的肤色和气质。

三、现代苏绣体现生活审美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工业化生产在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人们对工艺美术品的定位已逐步两极分化,刺绣或被奢侈品化,或被旅游纪念品化。刺绣作为体现生活美的艺术,却渐渐失去它原有的作用。如何让现代刺绣体现人们的生活审美?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两方面。

(一)设计注重体现时代审美

首先是色彩。传统刺绣运用丝线构成的图案能产生强烈的色彩反差,形成强烈对比,是依靠纯染色塑造图案的服饰无法比较的。我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刺绣品种可以看出,古代刺绣看似不及现代工艺那般精细,图案搭配也较为简单随意,却展现了浓厚的人与自然的情愫。在色彩方面,传统刺绣服饰比如出席重要场合的服饰(以宫廷服饰为代表),色彩往往较为艳丽,对比强烈;而日常服饰则清淡婉约,质朴典雅。

现代服饰要达到这种效果,在制作刺绣图案时要保持绣品的光鲜度,提高色彩视觉效果,借此展现出刺绣的形态美。这并非要求我们在色彩上一味拟古,现代服饰设计无论是款式还是色彩都更为多元化。笔者在制作“如鱼得水”茶席时,为凸显色彩效果而采用不同粗细的金线来刺绣。一般认为丝线绣制要比金线素雅精致,但在这件作品中由于底色为稳重的墨黑,因此以金线的辉煌闪耀与点缀的红色丝线来呈现金鱼的灵动,三色比例相互搭配、衬托,使图案能在尽显雅致的同时,更给人以飘逸自然之感。

其次是图案。在图案方面,传统刺绣图案较为夸张,古代的刺绣作品图案多取自自然的物象或者民间吉祥寓意,不求逼真,神似细腻,注重绘制造型的轮廓,以展现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刺绣工艺的生命力。现代服饰设计更注重外观整体性的美,往往忽略了刺绣图案的内涵。表现之一在于现代刺绣图案缺乏创造性,比如龙凤、荷花等图案的泛滥使用,以及大量照搬古书图例等。如何设计出富有内涵的刺绣图案?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在应用过程中慎重考虑风格的结合,既要准确把握传统文化,又要在现代审美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既体现刺绣服装的生活审美意识又充分体现文化内涵。

(二)提高从业人员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刺绣作品的生产方式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质量决定人们观赏作品的方式、审美内涵的解读。作为新时代的刺绣从业者,要将作品融入生活,就要尽心、用心、耐心。

一方面,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无论是刺绣欣赏品,还是刺绣实用品,现代审美都要求刺绣更具艺术观赏价值。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要设计、制作出精美的作品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因此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是必要的。但现代艺术品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一味拟古、制造价位较高的作品直接影响受众群体,无法打开市场,不能让更多人接受、欣赏。而艺术设计人才的缺失及市场推广手段的单一会造成刺绣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要想了解流行元素并将其融入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创新思路。

另一方面,工业化生产对传统刺绣技艺产生冲击,要求我们摒弃浮躁,提高文化自觉。科技发展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多样的,一些职业化的刺绣工作者迫于商业化效率的驱使,不再将刺绣作为发自内心追求的物化所在,粗制滥造、机绣冒充手绣等现象层出不穷。浮躁,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刺绣这一需要静心的技艺尤甚。热衷于商业逐利势必会消减文化自觉,这一现象会直接反映在作品上,让刺绣作品的工艺细节和纹样流变变得粗糙和刻板,无法达到令人长时间观赏的程度。刺绣从业者要将自身对生活的审美注入作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美。

传统刺绣开始仅作为日用品的装饰,到现在成为独立观赏的艺术品,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再好的工艺技术和设计,如果无法融入人们的生活,就不能获得认可和欣赏,从而难以得到保护和发展。为此,刺绣从业者就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利用作品表达作者的生活审美,并用这种生活审美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带来生活审美意趣,制作出同生活相结合的作品,从而推动刺绣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刺绣工艺的发扬与发展。

“如鱼得水”茶席

猜你喜欢

刺绣服饰图案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清新唯美的刺绣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