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盐肾结石与尿液部分理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
2018-11-16陈琼
陈 琼
(福州市第八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肾脏结石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群体为青壮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一般结石较大,因而移动度较小。肾结石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形状、所在部位和有无感染、梗阻等并发症。主要为患者腰部有酸胀不适感,或身体活动量增加时出现隐痛或钝痛,是由于结石在肾盂或肾盏内形成压迫、发生摩擦或引起积水所导致的。较小结石引发的绞痛,常骤然发生腰腹部刀割样剧烈疼痛,呈阵发性。有时候可能堵塞尿路从而阻碍尿液的排出,造成患者疼痛、肾积水,严重者可能引发尿毒症甚至肿瘤[1]。草酸盐肾结石是肾脏结石其中一种类型,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受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饮食结构和职业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且碎石后复发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草酸盐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草酸盐肾结石与尿液部分理化指标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病例做结石成分鉴定为草酸盐肾结石患者80例,设为草酸盐肾结石组,并选取80例同期因非泌尿系统疾病住院,非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导致的肾损害患者,经检查排除由原发性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痛风以及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能造成肾损害疾病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2~59岁,男38例,女42例,平均为(35.21±3.57)岁;草酸盐肾结石组患者年龄20~61岁,男41例,女39例,平均为(34.98±3.32)岁。对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通过腹部CT、泌尿系彩超,加以术后取出结石成分分析明确诊断。且所有患者对信息采集、样本留取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2 草酸盐肾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尿液蛋白组成比较(±s)
表2 草酸盐肾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尿液蛋白组成比较(±s)
分组 Cys-C(mg/L) RBP(mg/L) mAlb(mg/dL) α1-MG(mg/dL) β2-MG(mg/L) TRF(mg/dL)草酸盐肾结石组(n=80) 0.67±0.15 0.16±0.09 1.36±0.31 1.57±0.48 0.61±0.09 0.11±0.03对照组(n=80) 0.15±0.08 0.14±0.10 1.28±0.56 1.01±0.72 0.18±0.13 0.12±0.06 t 27.359 1.330 1.118 5.788 24.324 1.333 P 0.000 0.185 0.265 0.000 0.000 0.184
1.2 方法:收集采取草酸盐肾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当日晨起8点排尿后喝水500 mL至次日晨起8点的24 h尿量,测量并记录患者尿量,即泌尿量,每100 mL尿液中加入0.5 mL甲苯用以防腐,充分混匀后取20 mL尿液立即送至我科检验。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结石成分,采用匈牙利77Electronika公司朗迈二代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分析尿液部分理化指标:尿pH,韩国ICHROMA仪免疫法检测;mAlb(尿白蛋白),委托福州艾迪康第三方检测中心在美国贝克曼IMMAGE800全自动特定蛋白仪上检测;α1-MG(尿α1-微球蛋白)和β2-MG(β2-微球蛋白)、TRF(尿转铁蛋白)含量,以上试剂为原厂提供;日立7080生化仪检测Cys-C(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RBP(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试剂为浙江康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定量数据均采用平均值。符合正态分布的患者尿量、尿pH水平及尿液蛋白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草酸盐肾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量、尿pH水平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草酸盐肾结石组患者的尿量与pH值均较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草酸盐肾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量、尿pH水平比较(±s)
表1 草酸盐肾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量、尿pH水平比较(±s)
分组 尿量(mL) pH草酸盐肾结石组(n=80) 1470.00±310.00 5.27±0.37对照组(n=80) 1980.00±370.00 6.12±0.61 t 9.450 10.656 P 0.000 0.000
2.2 草酸盐肾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尿液蛋白组成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草酸盐肾结石组Cys-C、α1-MG和β2-MG均显著较高,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RBP、mAlb和TRF对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尿液中,由于一些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某些因素影响下,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肾脏异常聚积,因而引发了肾结石[3]。而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草酸盐肾结石占据所有类型肾结石中占极大一部分。草酸盐肾结石尿液呈酸性,以质硬,不易碎,粗糙,不规则,棕褐色,易损伤组织引起血尿为特性[4]。肾结石患者若其肾结石从肾脏掉落至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的尿液阻塞,则易引发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血尿等症状。因此,针对性的治疗及预防不同类型肾结石在当今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草酸盐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草酸盐肾结石与尿液部分理化指标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草酸盐肾结石组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尿量与草酸盐肾结石的发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尿量减少造成尿液中草酸盐浓度升高,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浓缩尿则会促使草酸盐肾结石的形成。因此,大量饮水有助于有效预防肾结石。草酸盐肾结石组尿pH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尿液pH值过低是形成肾结石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尿液pH越小,草酸盐溶解度随之降低,析出形成草酸盐晶体,进而诱发形成草酸盐肾结石。由此可以证明控制尿液pH值对于防治草酸盐肾结石十分有意义。Cys-C、RBP、mAlb、α1-MG和β2-MG、TRF均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滤过后的蛋白几乎全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和代谢,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这些蛋白的含量极少[5]。但如果肾小管受损时,其重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则尿液中这些种蛋白的含量会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草酸盐肾结石组Cys-C、α1-MG和β2-M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RBP、mAlb和TRF,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草酸盐肾结石组患者尿液中,反应肾小管损伤的Cys-C、α1-MG和β2-MG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但是尿液中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RBP、mAlb和TRF无法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蛋白浓度均无升高,以此得出草酸盐结石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且肾小管功能受损可能加剧草酸盐肾结石的程度[6]。周铁指出[7],尿液中的盐类可以与草酸形成两种水合物:一水草酸盐结晶和二水草酸盐结晶,二者都可以成核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黏附,且都具有较强的黏附作用,极大的损伤了肾小管上皮细胞。Shafi H等[8]也指出,草酸盐结晶与细胞之间进一步相互作用是草酸盐肾结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草酸盐结晶的形成破坏了肾小管,而肾小管的损伤则会促使草酸盐结晶滞留,进一步导致结石的发生。
综上所述,草酸盐肾结石与尿液部分理化指标具有紧密联系,通过观察并检测尿液量、尿pH值及尿蛋白中Cys-C、α1-MG和β2-MG含量高低与肾小管病变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草酸盐肾结石提供相关的理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