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眼内转移1例报告
2018-11-16许伟伟冯彦清
许伟伟,冯彦清
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对于老年体弱患者,咳嗽是常见“病”,机体对于肺癌的反应常被忽视,尤其非吸烟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眼睛的健康日益重视,所以近些年来,在我眼科门诊时有肺癌眼部转移病例,以眼部症状为首诊。现报告1例如下:
1 临床资料
李某,女性,86岁。主诉:右眼前黑影飘动一个月,于2017年3月29日来我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裸眼)0.25,左眼(裸眼)0.4。右眼眼压 13mmHg,左眼眼压16 mm Hg,右眼球转动时伴疼痛,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瞳孔圆形,光反射敏,晶状体混浊;右眼眼底视盘上方约1/4 PD处可见视网膜圆形隆起伴局限视网膜浅脱离,隆起物上无色素及血管分布。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B超示(图1):双眼玻璃体可见细点状反光,右眼鼻下方探及球内视神经上方球形高回声,伴周围视网膜浅脱离;左眼内未见明显视网膜脱离回声带。眼B超诊断:双眼玻璃体混浊,右眼球内占位,位于视网膜下。
追问病史:患者既往体健,咳嗽1个月。哥哥有肠癌病史。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面色如常,神志清,行走自如,血压120/70mmHg,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生命体征平稳。胸部CT示(图2):胸廓对称,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肺野透过度良好,肺纹理增多,右肺上叶见一团状实性软组织密度影,大小 65 mm×50 mm×41 mm,边界欠光整、见毛刺,内侧紧邻左纵隔,右上支气管闭塞;两肺野见散在的多个类圆形结节影,最大者直径约15 mm。心脏及大血管显示形态正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壁见条状致密影,纵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影。未见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放射学诊断:右肺上叶肺癌伴两肺野、纵隔多发转移灶,请结合临床;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肝胆胰脾及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综合上述检查分析,临床初步诊断:右眼脉络膜转移癌。
图1 患者李某某眼B超图。右眼鼻下方探及球内视神经上方球形高回声(红箭头),伴周围视网膜浅脱离。
图2 右肺上叶见一团状实性软组织密度影,大小65 mm×50 mm×41 mm,边界欠光整、见毛刺,内侧紧邻左纵隔,右上支气管闭塞;两肺野见散在的多个类圆形结节影,最大者直径约15 mm。
2 讨论
眼内转移癌以脉络膜转移癌为多见,好发于后极部,尤其是黄斑颞侧附近[1],其表现常为眼前黑影增大,从中心向周边扩大,这和视网膜脱离时发现的幕状黑影有明显区别。早期眼转移癌病灶体积小,很难借助CT、B超检查发现,临床表现应是本病的早期诊断依据,视力障碍是患者到眼科就诊的首要原因,对诊断不明或可疑为脉络膜转移癌的患者要详细的了解患者有无体内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病史,有必要让患者做比较全面、详细的体检,尤其是肺、乳腺、肝和胃肠道系统。
肺癌眼内转移早期,误诊率很高,当眼内转移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眼部症状或体征。在我国,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肺癌的脑、骨和肝转移较常见,转移至眼球内则较少。因眼球内组织无淋巴管,所以眼球内的转移性癌多经血液转移,以血管丰富的葡萄膜为好发部位,故以脉络膜转移者为多。由于眼动脉与颈内动脉成直角分支,血液中的肿瘤栓子由于血流速度关系,往往容易停留于颅内(脑及脑膜),而不易经过眼动脉进入眼内,因此,眼内转移性肿瘤较少见。另外,因左侧颈总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弓上发出,肿瘤栓子经此处上行易入左眼[3],而右侧需要绕过无名动脉,所以通常以左眼转移多见[4]。冯粉珍等[5]对10例肺癌眼转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均有眼科检查、眼部B超、眼部CT检查,发现左眼转移占90%,右眼转移占20%。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成年患者的球内占位病变,应注意追问病史并进行全身检查,常规行B超、胸片和CT检查,尽量避免漏诊或误诊。目前,眼B超已成为发现和诊断眼球内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对病灶能进行定位和测量,病理检查是肿瘤确诊的金标准。眼内转移癌患者对病理活体检查难以接受,这正是本患者在诊断上存在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