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

2018-11-15董文哲方妍妍文建庭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8期
关键词:刘健强直性脊柱炎

董文哲 方妍妍 文建庭

【摘 要】 刘健教授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及教学多年,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明确,用药精准,疗效显著。刘健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瘀等外邪为标,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痰瘀痹阻,其中脾肾亏虚贯穿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补肾健脾;清热利湿通络;治疗经验;刘健

刘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风湿病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科、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风湿病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风湿病专业学科带头人,安徽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他从事临床多年,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认识。

AS是一种主要以脊柱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为肌腱附着点炎症,临床特点主要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早期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后期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关节变形,从而可致脊柱功能的丧

失[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且与HLA-B27强度相关,具体病因尚不明确[2]。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大偻”范畴。刘健教授在临床实践与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强调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论治,早期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病情稳定期以扶正为主[3]。本文结合刘健教授治疗AS的经验,浅谈本病的辨证分型和治疗原则。

1 病因病机

刘健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为先天脾肾亏虚,而致痰瘀痹阻,加之后天受风、寒、湿、热之邪或由外伤及劳累过度而诱发。基本病因病机为先天脾肾亏虚为本,后天感受外邪为标[4]。

1.1 脾肾亏虚为其本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正气亏虚,外邪乘机侵袭人体,寒凝经脉,经脉痹阻,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脾虛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更甚[5]。《素问·痹论篇》指出:“淫气肌绝,痹聚在脾。”《医宗金鉴·痹证总括》曰:“脾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脾虚则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侵袭,主要以风、寒、湿、热之邪为主。而风又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寒性收引,湿性黏滞,从而导致本病缠绵难愈。日久内舍于脏,脾肾亏虚更甚。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常,聚为痰浊,痰浊内阻,阻遏气机,血行不畅亦致瘀。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所谓“精血同源”指的是肾精充足,气血化生有源,津血充盛,脉道通利,血行畅达;肾精化生元气,元气充足助血行有力,血液正常循行于全身。肾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血虚气弱,血虚则血液运行缓慢,气弱则血行无力,形成血瘀。肾为一身阴阳之本,肾虚则一身阴阳俱虚。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督脉,不荣则痛,督脉空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壅阻经络久而变生痰瘀,深入经髓骨骱而不通则痛[6-7]。

1.2 风、寒、湿等外邪为其标 《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诸病源候论》载:“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普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类证治裁》曰:“多因先天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医学心悟》指出:“腰痛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瘀血、有气滞、有痰饮,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故风、寒、湿、热等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因,风、寒、热等外感时邪,侵袭人体,痹证日久,郁而化热,风湿与热搏结于内,湿热蕴结,闭阻经络,每发为痹。

1.3 痰瘀痹阻 刘健教授在本病中重视“痰”“瘀”。久病多因“瘀”作祟。人一身之气离不开气血,气血之治,贵在调和。若久病不愈,缠绵迁延,必然影响气血运行而导致气滞血瘀。《医林改错》曰:“久病入络,即瘀血。”血液运行不畅或迟缓,壅于经脉之内;或血行于脉外,不能及时自行吸收或排出体外,而瘀积于脏腑、筋脉和肌腠之中,统称为血瘀,即中医学所说的血瘀证[8]。

总的来说,AS病因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瘀等外邪为标,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痰瘀痹阻,其中脾肾亏虚贯穿于AS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2 辨证论治

2.1 补肾健脾为本 刘健教授认为,AS病变在脾、肾,故治病必求于本。对于非急性期患者,当治本,以补肾健脾为治则,因久病伤气,加之脾肾不足而致痰浊凝滞。刘健教授常用狗脊、怀牛膝、杜仲、桑寄生、当归、黄精、山药、茯苓、陈皮等滋补脾肾、温阳壮督,同时不忘丹参、白芍、桃仁、红花等兼以活血化瘀,从而使补而不滞。

2.2 清热利湿法 AS处于活动期时,辨证为湿热蕴结,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的剧烈疼痛,夜间痛甚,或伴有晨僵和下肢关节肿痛,或伴有发热,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为急则治标,常用方剂为四妙散加减,湿热盛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之品,同时配以赤芍、牡丹皮、地骨皮等凉血活血之药;外周关节红肿热痛甚者,加泽泻、薏苡仁、茯苓等清热利湿药物,以增强利湿之效;关节屈伸不利者,加用鸡血藤、威灵仙、伸筋草、路路通等药物,以舒筋活络。

2.3 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 刘健教授善用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当归、赤芍能活血化瘀止痛,当归又能调补气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久病痰瘀互结、经络不通者,可用虫类药物搜剔窜透,常加用全蝎、蜈蚣等,以使经络畅通、气通血和[9]。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40岁,2011年9月14日初诊。患者确诊为AS已20年,加重半个月余。患者20年前出现下腰部疼痛,晨僵半小时内可缓解,未予以特殊诊治,后症状加重,颈椎活动受限。遂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近半个月来腰骶部疼痛加重,疼痛夜甚,活动不利,伴咳嗽、咳痰,晨僵明显,约1 h缓解,双膝关节肿痛,口干咽痛,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95 mm·h-1,C-反应蛋白(CRP)148 mg·L-1,免疫球蛋白G(IgG)40.6 g·L-1,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1.14 μg·L-1。中医诊断:大偻(湿热痹阻证)。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治宜清热化湿、活血通络。处方:蒲公英30 g、白花蛇舌草20 g、紫花地丁15 g、法半夏15 g、陈皮15 g、猪苓15 g、茯苓15 g、薏苡仁20 g、山药20 g、炒麦芽15 g、炒谷芽15 g、泽泻15 g、丹参15 g、威灵仙15 g、甘草5 g。4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中药期间未用其他药物。

2011年9月18日二诊,患者服药4 d后即感腰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现仍双膝关节疼痛,晨僵时间明显缩短,舌红苔白,脉滑。ESR 76 mm·h-1,

CRP 75 mg·L-1,IgG 41 g·L-1。治疗拟健脾化湿、化瘀通络之法。处方:法半夏15 g、陈皮15 g、猪苓15 g、茯苓15 g、薏苡仁20 g、山药20 g、丹参15 g、桃仁15 g、红花15 g、杜仲10 g、炒麦芽15 g、炒谷芽15 g、威灵仙15 g、甘草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1年9月25日三诊,患者服药后诸症基本缓解,时有腰背酸痛、周身乏力,前方加黄芪、当归,再进剂以加强补脾益气之功。服药后诸症消

失,复查ESR 72 mm·h-1,CRP 35.7 mg·L-1,IgG

34.6 g·L-1。此后,患者坚持口服中药,以清热化湿、活血通络法为基础加减药物,病情得以控制。

按语:该患者首诊以腰骶部疼痛为主,还伴有双膝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夜甚、舌红等症,表现为疾病活动期,辨证为湿热痹阻,故先治其标,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治则,待湿热症状消除,再以补肾健脾益气法治其本,使正气充足从而抵御外邪疾病。

4 小 结

刘健教授认为,因AS的家族聚集倾向与HLA-B27关系密切[10],说明先天脾肾不足是导致其发病的根本病因病机,而风寒湿等外邪则起着诱发作用。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正虚邪入,邪侵伤正,反复如此,终致关节畸变,腰背强直废用。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治以补肾健脾;标在湿热痹阻,治以清热利湿通络。脾肾亏虚为AS病因病机关键,补肾健脾为治疗的根本大法,活动期患者以清热利湿法治其标,而在临床诊治时亦须灵活变通。

5 参考文献

[1]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6-173.

[2] 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3-36.

[3] 王桂珍,黄传兵,汪元,等.刘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6):38-40.

[4] 刘健,黄传兵,范海霞,等.风湿病中医临床实践[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82-297.

[5] 方利,劉健,朱福兵,等.强直性脊柱炎血瘀证从脾肾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2114-2115.

[6] 齐亚军,刘健,曹云祥,等.强直性脊柱炎从脾肾论治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3):60-62.

[7] 叶文芳,刘健,曹云祥,等.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9):37-40.

[8]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7.

[9]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精华——痹证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22,162,173,197,217,

230,243.

[10] 黄旦,刘健,忻凌,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7):38-43.

收稿日期:2018-02-02;修回日期:2018-03-14

猜你喜欢

刘健强直性脊柱炎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核磁共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强直性脊柱炎氧化应激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录像作怪
录像作怪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