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入党如何破题?
2018-11-15王昭奕
本刊记者/王昭奕
9月29日,温州召开全市高知识群体入党培训示范班开班仪式暨高知识群体入党工作推进会。会上提出,将在高知识群体入党工作中推行“政治导师”制,由1名“政治导师”结对2名左右的高知识入党积极分子,在政治上对他们进行“传帮带”。
对高知识群体入党工作的重视不仅仅在温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今年,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以及浙江全省组织工作会议都提到,要不断增强广大人才的政治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加大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
然而,由于高知识群体自身存在的特性,发展党员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课题,各地陆续走上探索之路。
凝聚“强力量”
什么是高知识群体?简单来说,这一群体知识层次高、文化水平高、专业技能高。广义的高知识群体也指相对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受过正规大学教育、掌握相对较多和较新知识的社会群体。
而高知识群体党员更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他们对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队伍分布及结构是否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目前,浙江全省有近21万个基层党组织、390万名党员,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要如何保证整体战斗力?关键在于这支队伍的不断优化,而从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则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校,是高知识群体较为集中的地方。高校里的这些高知识分子思想活跃、个性独特、学术水平高以及研究能力强,他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知识,是高校科学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可以说,这一群体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7年底,该校高知识群体党员数已占全校教职工党员总数的70%左右,占全校高知识群体人员的56%。一支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最强大脑”队伍集结在一起,不仅在学术研究,更在教书育人方面发挥着活力与动力。
当高知识分子汇聚在党的旗帜下,当个体的求索汇聚成一个群体共同的目标,他们会迸发出怎样的力量!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苏德矿,既是名师又是“网红”,是深受学生爱戴的“矿爷”,2016年被评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间,既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又是党员典范……在浙江几十所高校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由此可见,高知识群体党员在党员群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将优秀人才聚集到党的事业之中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面临“新困境”
8月5日上午,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召开部分高校加强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10所高校分享具体经验做法。可以看出,浙江高校中高知识群体党员占教职工党员比例在逐年增加。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2015年发展高知识群体党员1人,2016年发展4人,2017年发展9人,计划2018年继续发展高知识群体党员9人。不过,我们亦不可忽视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高校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成效有了较大提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找准问题症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论文、课题才是硬指标,入不入党无所谓。”
“工作太忙,顾不上入党。”
高知识群体入党工作难做,是摆在不少高校面前的挑战。
一方面,高知识群体普遍思想活跃,崇尚自由,存在重个人学术研究,对党的政策认同感不高的现象,某些知识分子、海归教师会片面地认为党性教育与其业务能力提升关系不大。甚至于,一些已经发展成党员的知识分子仍旧对党的政策不重视不关心,才会出现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发展党员的源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另一方面,党组织对高知识群体入党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开展工作过于死板,政治吸引力不够强。例如,高知识群体看重个人发展,那么能否在党组织中收获成长、获得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党组织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增加工作主动性,做到工作上搭建平台,生活中解决困难,“吸引力”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解锁“新思路”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谁就能赢得未来。今年8月份,浙江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确保高知识群体党员发展做到“成熟就发展,名额不受限”。“如何吸引高知识群体发展为党员”成了各单位各部门重点工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要各个单位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举措,大胆创新,对症下药;又要上级党组织出台相关可行政策,给予指引。
温州结对导师的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据悉,已有1027名高知识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浙江大学也推出了相关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有关浙江大学开展高知识群体入党的情况,浙江大学副校长张宏建说,学校为拓展对高知识群体的工作覆盖,扎实开展“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据介绍,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覆盖率已达96.7%,通过党支部书记对高知识群体的言传身教、服务指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浙江大学还通过“事业之友”制度,加强党员教师与非党员中青年教师之间的联系,即每个党员校领导联系1位高级职称非党员教师。
为有源头活水来。浙江大学目前已新发展“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凯、“青年千人”李学坤、“百人计划”研究员伍广朋等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放眼全国,清华大学用“院校系”三级联动构建党员发展机制,成立“青年骨干教师领航工作站”,越来越多的党员学科带头人变成了入党联系人和学术导师,近5年来,清华在学术骨干中发展党员4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14人。复旦大学党委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实现“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比肩并行,如今,复旦全校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82%,学术骨干、系所科室主任、机关部处长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占56.3%。
总而言之,目前,从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还是一条探索之路,但也是一条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