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8-11-15李庭辉钟俊豪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共享性成果指标

李庭辉,钟俊豪,董 浩

(广州大学 经济与统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引言

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是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全体人民对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Banerjee等认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限制穷人的投资机会和降低积累财富的激励,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1]。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需要。现如今,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导致了各个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共享性不足带来的收益不平衡等问题。数据显示,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近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2008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值均大于0.45,超过了国际上划分的0.4警戒线。那么,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受到哪些宏观指标的影响?影响有多大?而如何在充分认识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现阶段的政策,是中国政府最为迫切的任务。鉴于此,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水平提供参考。

从现有研究看,关于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方面的文献较少,前人的文献主要是将共享性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维度而研究。国内较早的研究是钞小静等对中国及各地区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中国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存在很大差异[2];魏婕等对2010年中国各省份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其指数排在前十位的均为东部省份,平均为2.394 9,排在后十位的多为西部地区省份,而且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较高的省份在经济增长成果分享和降低收入差距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好[3];刘晗等提出不同区域分享改革成果的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别,并且选取因子分析方法测度了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增长对民生民富的包容度,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对民生民富的包容水平明显落后于京沪等经济发达地区[4];有学者测度了进入新常态后2012年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通过对各省区数量和质量增长的对比得到增长数量偏离质量较大的省份;任保平等构建了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了各模块的方法选择,并以陕西省为例进行演示分析和指数模拟[5];周再清等采用DEA方法对指数进行了测度,并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6]。国外学者Adam等在研究美国收入水平对幸福感影响的长期趋势时提到,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幸福差距一直在增加,今天的穷人比过去几十年前的穷人遭受更大的痛苦,穷人没有很好地享受到经济增长成果带来的改变[7];Barro在研究经济增长质量时提出的观点是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认为衡量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TFP)[8]。

对共享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包含在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中。2012年,钞小静等又提出了需要不断改进经济增长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代价,经济增长质量才可延续[9],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影响了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10];傅元海运用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1];李佼瑞等基于中国工业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得出自然环境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且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这种影响趋于平稳[12];Djenderedjian等通过引入圣达菲(阿根廷)1700—1810年期间代表殖民商业核心流程的14种产品批发价格,测量了工资的购买力,研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生活水平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3]。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同时也为本文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测度方法的拓展。以往文献把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缺少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较为全面的测度,本文从社会福利、区域均质、群体均衡三个维度,利用指数构建方法测度中国经济增长共享性指数,分析其样本期内的特征;二是对研究内容的延伸。前人的文献鲜有对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考虑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可能存在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将在动态中对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造成影响;三是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分别研究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影响程度,通过影响程度测算,进而深度挖掘其经济意义,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参考。

二、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指数构建

(一)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内涵与界定

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统计测度,是建立在对其内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讲话,提到中国将按照五个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共享发展要求国家经济增长成果所有公民共享。因此,本文将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界定为: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是指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目前人群和将来人群都带来效益,指在不同时间的人群的社会福利水平皆有提高;在不同区域的人群贫富差距减小,指广大民众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的区域均质程度提升;在不同群体之间的财产性收入均衡发展,对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保障,从而达到经济增长成果全民共享。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包括三个基本内涵:

其一,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是随着经济增长和减少社会贫困现象以及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发展的。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经济增长成果的享有者。经济增长成果共享要求经济增长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国民物质生活水平,最终达到消除社会贫困现象。

其二,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经济增长成果共享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是要使不同区域的人民在教育、医疗、收入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之目的是现阶段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其三,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是体现包容性增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大量的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的问题,而充分就业作为包容性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增长的成果共享通过创造生产性就业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使劳动力充分就业。不同群体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就会作为劳动力要素拉动经济。

从本文所研究的经济增长演化过程看,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测度能够体现如下经济意义:一是能够从社会福利维度由各指标反映出国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二是考虑区域均质和群体均衡维度,选取合适的指标度量出国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值;三是考虑各个指标值的大小,对各个指标进行预处理,避免共享性统计测度值意义过于狭隘。

(二)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指标体系

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统计测度并没有一致的方法,总结以往文献,共享性指数构建有以下参考指标:人均GDP、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寿命、人口死亡率、人均储蓄额、消费水平指数、人均受教育年限、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城乡收入比、泰尔指数、城镇恩格尔系数、农村恩格尔系数、劳动者报酬占比、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社区福利机构数、社保和就业支出、人均转移净收入。

经济增长共享性指标体系是基于社会福利、区域均质、群体均衡三个维度所选取的指标中测出经济增长共享性的适配值,给出一个判断标准。对于两个存在关联性的变量,可以将其在不同时期的数值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数值反映出二者在不同时期是否有关联。基于此,本文拟设定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经济增长共享性测度指标体系表

表1的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社会福利指标,由可支配收入、预期寿命、人口死亡率三个测算维度构成;第二层次为区域均质指标,由不同省域高校数量标准差、不同省域医疗机构数量标准差、不同省域可支配收入三个维度构成;第三层次为群体均衡指标,由泰尔指数、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各行业工资总额标准差三个维度构成。从经济增长共享性的机制、影响因素和运动规律出发可知,经济增长共享性指标体系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分配性指标,是发展经济学中衡量国家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更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从社会福利方面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制约着经济增长共享性指数;预期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上升,与经济增长共享性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人口死亡率的下降表明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意外发生率的降低,这均为社会发展程度的体现;从区域均质方面看,各省高校数标准差是中国各省所拥有的高校个数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小表明国民教育设施的地域差异越小,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程度越高;各省医疗机构数标准差类似各省高校数标准差,反映的是医疗卫生设施的地域差异,标准差越小其共享性程度越高;而不同省域可支配收入的标准差更直接地反映着区域均质上经济增长共享性,其标准差越小则表明不同省域之间的可支配收入越接近,共享性越高;从群体均衡上看,本文的泰尔指数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当泰尔指数大于等于零时其指数越小,群体均衡之间的差异也越小,则经济增长共享性就越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衡量的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异,通过比较发现共享性程度越高时消费水平的差异就越小;各行业工资总额的标准差能最直接反映群体之间享受经济增长成果的程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按照以上基本思路,本文的指标体系设置为三个维度,所建立的框架结构反映出社会福利、区域均质、群体均衡之间的经济增长共享性三个要素的制约能力,这些不同层次的指标之间、同一层次的指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经济增长共享性体系的有机整体。

(三)经济增长共享性指数编制

1.数据描述。本文采用1978—2016年共39年的年度数据,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数据库。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与同类研究的可比性,本文选择1978 年作为基年,缺失数据通过建立OLS回归方程进行估测。在研究中其它指标都可以直接使用原始数据或进行简单计算获得,需要进行复杂处理的变量主要是泰尔指数。

度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采用王少平、欧阳志刚研究中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首先分别计算城镇和农村的收入份额与人口份额之比的自然对数,然后再用城乡收入份额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泰尔指数,即:

其中dist表示t时期的泰尔指数,i=1,2分别表示城镇和农村地区;zit表示t时期城镇或农村的人口数量;zt表示t时期的总人口;pit表示城镇或农村的总收入(用相应的人口和人均收入之积表示);pt表示t时期的总收入。

2.数据处理。经济增长共享性指数的编制包括数据标准化、各分指数编制和总指数编制,并完成对经济增长共享性程度分析等。结合实际经济情况,考虑到不同指标在不同阶段、性质和量纲等的差异性,本文根据指标数据的最优值,将所有指标层数据标准化。关于指标属性问题,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各基础指标属性是不同的,如果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就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因此,对所有逆指标均采取倒数形式,使所有指标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力趋同化:

第一,在对指标进行标准化时,经过检验选取的各原始指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正态标准化。

第二,确定指标层的权重。指标层的权重即为可支配收入、预期寿命、人口死亡率3个指标在社会福利层的权重;不同省域高校数量的标准差、不同省域医疗机构数量的标准差、不同省域可支配收入的标准差3个指标在区域均质层的权重;泰尔指数、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各行业工资总额的标准差3个指标在群体均衡层的权重。在以下公式中,i的不同取值代表不同维度,j的不同取值代表不同指标,t为数据时间跨度。鉴于指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故在确定指标权重时采用变异系数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分不同维度计算其各指标值的均值和方差,对于第i项要素下第j个单位指标值xij,其均值和方差的计算方法为:

(1)

获得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为:

(2)

2)对同一要素内的不同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3)

3)确定社会福利、区域均质和群体均衡三个维度对经济增长共享性影响所占的权重,通过对各个指标进行归一化赋权后,则可利用标准化的指标数值和权重计算各个分指数。

第三,确定要素层的权重。要素层权重在考虑各个层次关系的基础上,拟运用熵权法确定各个要素层的权重。熵权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社会福利、区域均质、群体均衡三个维度指数值同度量化,计算第i项要素所占比重pi:

(4)

2)计算第i项要素的熵值ei:

(5)

3)计算第i项要素的差异性系数gi,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6)

通过统计数据得出各要素层和各指标层的权重,具体权重见表2。

表2 经济增长共享性各层次权重表

(四)共享性指数特征分析

根据各要素的权重和各个分指数计算结果,为了描述性考察共享性指数的时序特征,将经济增长成果不同要素层共享性指数和共享性总指数绘制为时序图,见图1~2。

图1 经济增长成果不同要素层共享性指数结果图

图2 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总指数结果图

从图1、图2可以看出:社会福利要素层指数一直处在上升趋势,区域均质要素层指数在总体上则呈现下降趋势,群体均衡要素层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指数总体呈现一个波动上升到急速下降的走势:1978—1991年呈现一个上升趋势,1991年的指数高达0.65,为历史峰值,1991年后总体开始下降;在不同要素共享性方面,社会福利要素层的共享性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国家经济的逐年改善带来了国民人均收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整体提高,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重要保障从而在社会福利要素层上共享性水平总体上升;而区域均质和群体均衡要素层的共享性指数在近20年来一直在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均质反映出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增长数量不断扩张,中国各省份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和中西部省份的差异上,其中东部省份与西部省份差异较为突出。总体而言,东部省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后果是中西部各省份的人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增长的成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医疗设施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速度、覆盖度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形成的中西部和东部沿海的贫富差距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共享性的提升;群体均衡要素层共享性指数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反映出不同群体的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公平程度在近20年来在不断拉大。因此,从长期看应该在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中都注重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重视由利益冲突向利益和谐的转化,这将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进一步提高。除了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制度,注重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一)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通过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本文假设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受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三个影响因素共同影响。因此,首先将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影响因素模型设定为一般多元回归模型,即:

y=c+β1x1+β2x2+β3x3+μ

(7)

其中y为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总指数,x1为国家税赋的影响因素,x2为就业形势的影响因素,x3为人口结构的影响因素,c为常数项,μ为随机扰动项。

由于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程度存在不同的区制,且每个时期具体所属的区制很难得到确定,因此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影响因素可能在不同区制下存在不同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不需要人为设定阀值决定成果共享性程度等级,也不需要对出现不同程度区制的时间进行预估,而是通过状态变量来实现不同程度区制之间的转换。基于此,本文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影响因素,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的形式为:

y=c(St)+β1(St)x1+β2(St)x2+

β3(St)x3+μ(St)

(8)

其中St为状态变量,遵循具有短记忆性的马尔科夫过程;(c(St),β1(St),β2(St),β3(St),μ(St))为状态St下回归系数向量。在给定条件下,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保持在一种程度状态或转换到另外一种状态是通过转移概率来实现的,即从t-1期的μ状态过渡到t期的v状态的概率pwv表示为:

pwv=pr(St=v|St-1=u)

(9)

且满足

(10)

(二)模型变量选择

本文从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三个方面考虑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影响因素:

在国家税赋方面,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提升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首先要从税收改革开始,当国家福利不断提升和各项税收趋于合理时,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程度将会得到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税收的调节职能日益增强,各种优惠的税收政策能够调整经济结构和保持经济的增长与稳定,而有效的税收政策对调节贫富差距具有一定的正面效果,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国家税赋对共享性的影响,本文选择国家各项税收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构成国家税赋影响因素的变量。

在就业形势方面,失业率是影响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又一重要因素。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相对于潜在GDP就会下降两个百分点,奥肯法则直观地体现出了失业对经济的影响。失业率的提升将会导致潜在GDP的下降和综合国力的下降,高失业率带来的效应就是大量的白领阶层、农民阶层等的结构性失业,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贫富差距变得更大,而社会矛盾加剧和就业形势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是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程度的一个指示灯。为了研究就业形势对共享性的影响,本文选择失业率作为构成就业形势影响因素的变量。

在人口结构方面,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动尤其是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可产生重要影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即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一个家庭赡养老人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也会不断提高。政府没有及时调整养老政策,则会给居民在赡养方面背上沉重负担,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以及采取促进老年人就业等措施来解决老龄化问题,是促进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人口结构对共享性的影响,本文选择65岁及以上人口/总人口作为人口结构影响因素的变量。

四、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参数估计

通过上述分析,本项目使用MS(2)[注]本文分别拟合2区制和3区制的MS模型,使用AIC和SIC准则判定,最终确定选取MS(2)模型,限于篇幅,该部分本文省略。模型进行拟合,对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

注:***、 **、*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1%、1%、5%。

由表3输出结果和根据常数项大小,对经济增长存在的区制进行划分:

当S(t)=1时,常数项为0.032 021,此时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区制为高区制,模型具体形式为:

y=0.032 021-0.201 3x1-0.581 7x2-

0.697 2x3

(11)

当S(t)=2时,常数项为0.013 645,此时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区制为低区制,模型具体形式为:

y=0.013 645+0.450 4x1-0.342 4x2-

0.356 4x3

(12)

在确定共享性区制后,计算得到区制之间的转移概率,并做出转移概率矩阵,见表4。

表4 转移概率矩阵表

(二)实证结果分析

由表3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共享性程度区制下,三方面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影响表现不同,具体表现为:在高区制下,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共享性各自产生不同的负向影响,且都是显著的;在低区制下,国家税赋对共享性的影响是正面的,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共享性的影响是负面的,但国家赋税的影响不显著。

在共享性程度较高的区制下,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共享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01 3、-0.581 7、-0.697 2,且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就业形势,国家税赋对共享性的影响相对较弱,这说明在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程度较高的阶段,保持人口红利、调节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是提升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程度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在养老问题方面推行养老产业,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或者把养老和金融产业结合在一起等多种养老模式。发展中国家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生育,调整养老政策,用以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以及减轻普通家庭养老负担。提高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还可以通过降低失业率和减少国家各项税收来实现,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人员就业体系,对结构性失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等有效降低失业率,提高共享性水平,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通过税收政策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程度。

在共享性程度较低的区制下,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共享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450 4、-0.342 4、-0.356 4,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的影响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国家税赋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共享性的影响程度近似相等,国家税赋对共享性的影响系数为0.450 4,但不显著,这说明在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程度较低的阶段,宏观政府调控的政策着重于国民充分就业和提高生育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大力促进非正规就业等途径以促进就业,同时保持国家生育率,持续为市场提供新劳动力。通过充分就业政策和生育政策,发展中国家在提高GDP的同时有效提升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程度,而通过税收政策调整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程度的效果不显著。

由转移概率矩阵输出结果可以得出,样本期内分别保持共享性程度高和低的概率最高。由于完善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样本期内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保持高区制极为稳定,概率约为0.99,而保持低区制的概率约为0.71,这说明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的状态可以持久,共享性程度较高,经济增长环境最为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福利体制完善和人人趋于平等;共享性程度较低,国内环境跳变概率为0.29,国家需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进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飞跃到下一个更高层次共享程度的国内环境。税收制度不合理,失业率居高不下和人口结构老龄化,则会导致国内环境一直停留在较低的共享性水平。

五、结 论

第一,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到急速下降的走势:1978—1991年呈现上升趋势,1991年的指数高达0.65,为历史峰值,1991年后总体开始下降;在不同要素共享性方面,社会福利要素层的共享性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反映出国家经济的逐年改善,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重要保障;区域均质要素层指数在总体上则呈现下降趋势,中西部和东部沿海的贫富差距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共享性的提升;群体均衡要素层共享性指数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反映出不同群体的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公平程度在近20年来在不断拉大。

第二,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共享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高区制下,国家税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共享性各自产生不同的负向影响,且都是显著的;在低区制下,国家税赋对共享性的影响是正面的,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共享性的影响是负面的,但国家赋税的影响不显著;在共享性程度较高的区制下,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就业形势,国家税赋对共享性的影响相对较弱;在共享性程度较低的区制下,就业形势和人口结构对共享性的影响程度近似相等,但就业形势最为显著,而国家税赋对共享性的影响不显著。

第三,政府可通过颁布政策和制度来提升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指数。在共享性程度偏低的环境下提高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以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年轻劳动力为主,调节税收政策为辅,保持经济增长成果共享性指数稳定上升,直到一个适度的数值,以至于人民既能享受的经济发展成果,又不会因生活水平的改善而产生惰性。

猜你喜欢

共享性成果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验收成果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工大成果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创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生活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鸿合”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