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2018-11-15张美云李晓凤刘卓

癌症进展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性反应粒细胞辅助

张美云,李晓凤#,刘卓

1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内蒙古 包头014030

2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辽宁 葫芦岛1253990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6%~7%新发病的乳腺癌患者初次诊断即为进展期乳腺癌[1],而最初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在接受辅助化疗后,有1/3的患者最终出现复发转移。经新辅助化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进行乳腺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而小部分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可能对蒽环类药物耐药,延误手术时机,因此对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肿瘤进展不仅取决于其病理特征,同时与机体的炎性反应有关,慢性炎性反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尤其与肿瘤浸润密切相关[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评价患者全身状态的指标,已被认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分析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NLR值的高低与临床特征、疗效的关系,评估NLR是否可以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包头市肿瘤医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术前行新辅助化疗且化疗前未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②术前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远处转移;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多发肿瘤;②术前有影响血常规变化的急性损伤、急慢性炎性反应、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59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为28~69岁;肿瘤直径:≤2 cm者29例,>2 cm者30例;淋巴结转移数量:≤3者26例,>3者33例;临床分期:Ⅱ期27例,Ⅲ期32例。

1.2 化疗方案

环磷酰胺联合蒽环方案:第1天,环磷酰胺500 mg/m2;表柔比星100 mg/m2或吡柔比星60 mg/m2,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共4~6个周期。或紫杉类联合蒽环方案:第1天,表柔比星75 mg/m2;第2天,紫杉醇175 mg/m2,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共4~6个周期。

1.3 评价指标

1.3.1 NLR值 根据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数值,计算NLR的中位数为1.74。分析化疗前NLR>1.74、NLR≤1.74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

1.3.2 ECOG评分 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标准[3]评估患者的活动状况和对治疗耐受能力。0分:活动能力完全正常,与发病前活动能力比较,无任何差异;1分:可以自由走动及从事轻体力活动,但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2分:可以自由走动,生活自理,但已丧失工作能力,每天可以起床活动的时间≥6 h;3分:仅可以部分生活自理,每天可以起床活动的时间<6 h;4分: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5分:死亡。一般认为活动状况≥3分的患者不适合进行化疗。

1.3.3 疗效 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ⅠST)1.1版[4]评估近期疗效,通过连续2次测量肿瘤直径的改变判断疗效的变化。完全缓解:所有靶病灶消失;部分缓解:靶病灶最长径总和缩小≥30%;疾病稳定:靶病灶最长径总和缩小<30%或增加<20%;疾病进展:靶病灶最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化疗前NLR值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的NLR值高低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情况、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情况及ECOG评分无关(P>0.05)。NLR≤1.74的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量>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表达、Ki-67阴性表达的患者比例高于淋巴结转移数量≤3、HER2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NLR值高低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n=59)

2.2 化疗前NLR值与化疗后疗效的关系

化疗前NLR≤1.74患者与NLR>1.74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9,P=0.010);化疗前NLR≤1.74患者的缓解率为74.19%(23/31),高于NLR>1.74患者的42.86%(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P=0.014)。(表2)

表2 化疗前不同NLR值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的临床疗效[ n(%)]

3 讨论

恶性肿瘤的进展及预后不仅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还与恶性肿瘤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促进肿瘤的炎性反应与保护肿瘤免疫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该平衡的破坏引起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5]。中性粒细胞增多可以释放一系列的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Ⅰ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ⅠL-6)、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同时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释放,促进血管形成,为肿瘤细胞扩散提供条件。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是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的主要来源细胞,其释放的具有活性的MMP-9蛋白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6]。同时乳腺癌细胞来源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可以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抑癌蛋白M(oncostatin M,OSM),OSM可以使乳腺癌细胞中VEGF表达上调,最终促进新血管生成[7]。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刺激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进而激活免疫系统。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减弱,无法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大量生长,疾病进展;同时可以诱导细胞增殖,促进肿瘤发展,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增加组织浸润,导致肿瘤扩散。

NLR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状态。Noh等[8]对442例乳腺癌患者的NLR值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前NLR≥2.5的患者的预后较差。詹妍等[9]分析388例乳腺癌患者的NLR值,结果显示,术前NLR值高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NLR>4.39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研究显示,NLR值高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0-14]。

本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的NLR值与淋巴结转移数量、Ki-67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ER表达情况、PR表达情况及ECOG评分无关(P>0.05);化疗前NLR≤1.74患者的缓解率为74.19%(23/31),高于NLR>1.74患者的42.86%(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NLR值低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缓解率。因此,可以通过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的NLR值高低,综合评估患者是否可以通过新辅助化疗受益,是否需要更换化疗方案或提前终止新辅助化疗行手术治疗,权衡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的时机,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更多的预测指标和依据。

猜你喜欢

性反应粒细胞辅助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倒开水辅助装置
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女性的性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