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品味语言
2018-11-15梅越男
梅越男
浙江师范大学
在校园工作中,教学工作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学从古延续至今,足见语文教学地位之重。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更是因为入选了各类教材,而为人们所熟知。其中,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细腻敏感的语言意识更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如何进行良好的语文教学
无论是教学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前必须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教案不仅是对上课内容的整体把握,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提前预设。一份优秀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对于新上任的语文老师而言,几次课前的试讲也必不可少。这是一个让自己更加熟悉教案和教学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提前把握课堂的教学进度。只有全面了解课本知识和熟悉教案,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开展教学。
为了备好一堂课,语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大量相关的教学信息。在解读一篇课文前,作者和背景介绍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们可通过这些知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深层内涵。在现当代文学学科中,了解一位作家,不仅需要阅读他的作品全集,还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创作理念,以及他人对该作家的评价等。当然也要把作家放入文学史的视野进行考察,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作家作品进行解析和评价。
语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可适当借鉴一些优秀教案中的闪光点,比如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精美的板书设计等等。
当然,教学过程也有从陌生到熟悉的阶段,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而言,肯定会存在各种不足与缺点。比如我教学实习期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一篇小学略读课文《学会看病》。在备课之初,指导老师提醒我,要注意区分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不同教授方法。第一堂课结束,我便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比如板书设计过于凌乱,与学生的互动很少等等。指导老师提出,我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突出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朗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从教学效果来看,诵读法实为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课文读了多遍之后,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自然就会懂得课文的意思,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在朗读中,他们也可以收获不一样的启发。
上一堂语文课容易,但是上一堂好的语文课却很难。语文教学首先要求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比如标准的普通话,设计得当的教案,精美的板书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学习的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融会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权威”,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为之传道受业解惑。然而当学生对老师教授的内容持有怀疑时,应该鼓励他们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务必真正弄懂这个问题。
语文教学也应该适当讲究一些方式方法:比如当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我们可以讲述一些和课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重新进入到课文中来。或者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后阅读中,语文教师可以着重强调学生对于优美字词和语句的积累。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日常的积累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富有人文关怀的学科,语文课也是一门艺术课。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修养。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学情,创造独特的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求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品味语言
新《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言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说到底还是语言素养。重新理解语言是培养语言意识的知识基础。接下来,我将以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为例,讨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品味语言。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清华任教期间所写的一篇散文,在这篇散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第四段文字。他描写了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零星的白花,缕缕的清香,花叶的颤动以及脉脉的流水。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展示这一优美的景色图,学生便会在图片的观察中掌握作者描写的角度。在文中,作者的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同时作者对于这些景物,也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动静结合之下,景物仿佛栩栩如生。在多次朗读之后,学生会发现这段文字中采用了一种新的修辞手法。荷花的缕缕清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时嗅觉转化为听觉的形象,这就是通感。作者将视觉、嗅觉和听觉交织,拓展了读者更遥远的想象空间。对于这些描写方法,教师可提示学生掌握并用于日常的风景写作中。
从上述分析可知,品味语言的背后涉及到的是一系列相关的知识。作者描写的空间顺序体现的是文章的行文逻辑,行文逻辑背后便是文章写作的思路。动静结合的描写体现的是文章的艺术效果,艺术效果背后便是表现手法。通感是一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背后便是语句的修辞。这些都是写作手法,属于写作学的范畴。
写作手法包含三部分的内容:(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2)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3)表现手法:例如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熟练掌握这些写作手法,对于我们分析文章大有裨益。
文章使用了一定的写作手法之后,则会呈现出相应的语言风格,或清新隽永、或平和冲淡、或雄浑悲壮等等。按派别分类,古代有豪放派和婉约派,现代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题材分类,则有田园山水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等等。这些语言风格多姿多彩,使文学世界呈现了不一样的样貌,也为我们品味文学语言架起了桥梁。
在我们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手法,掌握了相应的语言风格之后,可以深入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所想传达的深刻内涵,也即文章想表现的主题。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作家和读者进行对话的媒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每一课时的教学,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形成更完善的人格。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修养。在深厚的人文关怀中,润物无声地塑造着学生的品格。
现当代文学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而品味语言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课后反思,语文教学都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坚持和改进。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主题思想入手,则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品味语言,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