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世纪东西方城市的差异
——以巴黎、长安为例

2018-11-15金萌萌王颖杰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奴西欧城市居民

金萌萌 王颖杰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城市是有着方便交通环境、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古时代西欧和中国的城市千差万别。下面就以西欧的巴黎和中国的长安为例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一、城市来源不同

(一)西方城市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

(1)被破坏的旧城市:中世纪之前西方已经有城市存在,但是由于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和蛮族入侵,生产力遭到破坏,工商业衰落,城市萧条。

(2)旧城市复兴:从7世纪开始,在主要贸易通道以及大河流域,一些古罗马的旧城市渐渐复兴。

(3)新兴城市:到11世纪时,不仅罗马时期的古城大批复兴,“在其他地方,特别在德意志内部,兴建着新的城市”。①西欧城市兴起后,西欧法令规定,凡居住满一年零一天的人就可以成为城市居民,大量农奴逃往城市,这种解放了农奴的途径使得越来越多的农奴自发聚集到城市。

(4)领主新建城市:中世纪西欧,城市大多建立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封地上,所以法文“城市”(Ville)这个字是导源于“乡村领地”(Villa)这个字,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新的城市来招揽移民收租金以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

巴黎可以说是沿着塞纳河发展起来的,公元486年苏瓦松战役后定都巴黎,卡佩王朝时期成为当时西方政治文化中心,此后巴黎一直作为法国历代王朝以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首都而存在。

(二)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有两个形成途径

(1)最早是以作为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政治中心而出现的。主要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政权建设而建立或是由军事驻扎地发展演变而来的。

(2)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奴隶制时期的旧城市基本继承下来,伴随商业及小手工业专业的发展形成经济中心城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另一个特点则是中国的城市也多建于特殊的交通地理环境上,如水陆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的地区,便利的交通运输环境对城市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长安位于中国东部,是7世纪建国的唐朝的都城。早在周朝时期,长安(丰镐)就产生并成为首都,从此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

二、居民构成不同

(一)西欧城市居民

西欧中世纪城市主要由封建领主为了增加收入而招揽的工商业者、从庄园中逃亡的农奴以及贫苦的无土地者作为主要居民,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城市。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②可以说西方传统城市的居民主要是以市民阶层为主,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城市主要的功能是逃亡者的避难所。

以巴黎为例,公元845年,诺曼人入侵将巴黎洗劫一空,此后数十年巴黎的防御设施得到巩固,周围的乡村被毁后人民蜂拥到巴黎避难。此外巴黎在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和14世纪黑死病的双重打击下,人口骤减,商业凋零,社会结构发生转变,巴黎空出的房屋和无主的土地很快有了新的主人,更多的移民迁入巴黎。十三世纪的巴黎拥有十万居民,成为西欧最大的城市之一。

(二)中国城市居民

中国古代城市居民等级划分十分严格,以皇室成员、诸侯臣僚、地主豪绅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差役和仆从为主体,工商业者居于附属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决定的,基本上是一个消费城市。

唐朝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东西方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集散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大都会,除了皇室成员、达官贵人等外,还有许多的外国的商人、留学生、使者、传教士等。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当中,以新罗人为最多;631-838年日本先后12次派出遣唐使团;唐时被称为天竺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不时遣使来通好等都证明了唐代中国和亚非地区的许多国家有着广泛而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三、内部环境不同

(一)西欧城市内部环境

中世纪西方城市的内部环境有其固有的特点:城市规模小、人口不密集、基础设施不完善、街道拥挤脏乱以及实用性较强,几乎没有装饰性建筑。中世纪时期神学思想占主导地位,教堂和神庙占据着城市中最高最优越的位置。当时的巴黎,由于基督教对人民精神上的黑暗统治,教堂处于市中心,富有的商人、摊贩和高利贷者为了寻求顾客取得名声在环教堂的地方定居下来,而居住区则完全是凌乱无章毫无规划的状态,零零落落的作坊和商铺散布其中。建筑拥挤且多为木质结构,因为取火不便居民常把火种埋在灰烬里,所以极易失火,城内火灾频繁发生。街道狭窄曲折,街上粪便和垃圾堆积,城市的卫生状况相当差,传染病时常流行,所以当黑死病侵袭时,巴黎城市的人口受到了大规模的减损,也正是以黑死病为分割点,巴黎在经历了战争和疫病的洗礼后,开始注重管理城市的公共卫生和居民的个人卫生,并且不断完善巴黎的公共设施建设。

(二)中国城市内部环境

中国古代奉行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很早步入封建社会又很晚进入工业社会。作为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君王至高无上,城市规模一般较大,城市中以皇宫和官署为中心,因此中国古代的城市公共设施完备,殿堂高大简洁,建筑功能特点鲜明,整齐划一井然有序,文化内涵丰富品味较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唐代的皇宫位于长安城的中心区域,用围墙与外面的行政区域隔开,行政区域也有其围墙,城里的其他区域也都被围墙分开,整体看上去就是棋盘格的形状。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登高远眺长安时诗云“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生动形象地概括了长安城的这种格局。长安有着严整的规划,基础设施很完善,建筑整整齐齐、鳞次栉比,城市景观多样化,到公元700年城里的居住人口已超过100万,是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四、地位及作用不同

(一)西欧城市地位及作用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城市大多都建立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国王及领主依据领主权剥削城市居民,甚至还可以要求身份为农奴的居民履行他们的农奴义务。领主为了维护其剥削统治保护城市居民和逃亡农奴,而城市居民和逃亡农奴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因此爆发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反封建斗争,通过斗争使得大多数城市从领主手中争取到了或多或少的自治权,成为自治城市,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甚至还建立了城市共和国。逃亡的农奴只要在城内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成为完全的自由人。

西方的城市,也有很多的作用,在经济方面,城市的发展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流通的范围,加强了商品交换,改变了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促使其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在文化方面,随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原来的僧院学校不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世俗学校和大学等纷纷兴起,从而使西欧中世纪文化更加生机盎然、多姿多彩。所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等都发生在城市,这对使西方社会较早较顺利地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世纪时期巴黎、奥尔良等城只享有有限的自治权,如法王“准予参加审理商业性质的问题和巴黎商会的案件。”③

(二)中国城市地位及作用

中国在秦汉封建大一统后,城市有了巨大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封建主的居住地和封建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中国的城市同时也包含许多的手工作坊以及商品交换集散地,其规模之大要远远超过中世纪西方的城市,然而中国的城市居民却并没有获得与西方相似的权力。这是中世纪时期东西方城市最大的最根本的差别之处。

封建等级制度的稳固和加强反映了中国城市是封建制度的堡垒,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城市居民构成使得中国封建城市没有条件产生区别于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由于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依附于官府,加之中国自古以来就奉行以血缘为纽带的支配关系,工商业者们还受到其所属宗族的束缚,不可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敢与皇室贵族相抗衡的市民阶层,乃至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

中国自秦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完善和强化,直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严密的封建体制成为工商业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障碍,首先,统治者所推行的“抑商”政策严重的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次,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造成农民极端贫困和落后,他们无力到市场上购买商品,只能自己制造,造成了市场狭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长期不能解体直接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总之,正是由于中世纪时期东西方城市在城市来源、城市居民构成、城市内部环境、城市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二者的影响也不可同日而语,不仅改变了东西方历史上的力量强弱对比,还对近现代东西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注释:

①[苏联]苏联共产党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48.

②[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8.

③[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M].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07~442.

猜你喜欢

农奴西欧城市居民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西欧国家体育赛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及借鉴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分封制的比较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分封制的比较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
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