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路径探索

2018-11-15谢静逸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守法普法学法

谢静逸

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治文化,以增强全社会公民遵法守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守法光荣与违法可耻”的氛围,让全体公民都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与坚定捍卫者。这段话强调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对于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对于我国走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着重要意义。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让法律融入生活,让法治内化于行,这不仅有利于公民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也有利于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一种社会氛围,更加有利于社会的有序发展和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建设的顺利推进。因此,探索一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的道路实有必要。

一、建设完备法律规范体系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也是增强公民法治意识的大前提。目前。公民对于法律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立法的阶段,而是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寻找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解决问题的良法。这就需要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指引作用;需要深入地开展科学与民主的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效率,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和系统性;需要将“立法优先”和“立改废释”并举,从而实现去粗取精的过程和转变;需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将立法和改革的一些决策相结合,要“于法有据”;需要健全沟通机制和拓展参与途径,使公众能够更多的发表看法,增强其参与性,这对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

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需要抓住重点,并且分类施教,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尤其是要在普法宣传中进一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加公民学法的渠道和机会。应该将“全民普法守法”作为法治建设的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培育,进一步的引导公民遵守法律,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想到依靠法律;要坚持把重点放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等内容上,进一步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进行制度化、规范化;把法治宣传和教育带进中、小学生的课堂之中,列入其教学的纲领中,列入国民教育的体系中;把法治宣传和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等列入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之中;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各单位、群体的责任;要建立以案释法制度,要加大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普法的力度,执法和司法机关要定期的编辑与推出各类型的典型案例,发挥其教育和警示的作用;要着重的建设司法行政机关的普法工作者队伍,以及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专、兼职普法工作者队伍,并且进一步的做好普法讲师团工作、做好普法志愿者队伍工作,进一步的提高普法工作队伍的法律素养和普法工作水平。

三、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也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大力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增强全体社会公民遵法守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十分有益。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以实现机制更加健全、载体更加优化、设施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乡村、进校园等“六进”活动,大力加强农民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并开展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加大媒体公益普法力度,加速法治文化与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打造覆盖广泛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依托文化馆、图书馆等打造法治文化示范项目;进一步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丰富其产品的创作、加强其文化理论的研究、强化其队伍的建设,走法治文化建设的精品之路。

四、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与道德二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二者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就应当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结合。要深入的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时代价值,以此来增加法治中的道德底蕴;要在法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添加“道德”的元素,以此来强化法治中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以及在法律为底线的前提下自觉地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公序良俗,这也对在解决道德中的突出问题时,添加“法治”的元素,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一致的原则;弘扬“真善美”、制裁“假丑恶”,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统一,才能最大限度走好“法治中国”的道路。

猜你喜欢

守法普法学法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争做守法好少年
普法
普法
伤不起的误判:被“艾滋”10年让老农“生如死囚”
普法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大街上撒满黒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