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创新把握

2018-11-15张雪莲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策划受众

张雪莲

(唐山市迁西县广播电视台,河北 唐山 064300)

县级电视台既是地方政府宣传党的政策的主要窗口,也是当地群众获取本地信息的主要载体。由于县级电视台覆盖范围小,区域新闻事件发生频率不高,新闻内容较为贫乏,因此吸引当地群众注意力的难度较大。与央视新闻节目相比,县级电视新闻更容易出现单调、重复、呆板的新闻报道形式,从而影响收视率,压缩县级电视台生存发展空间。如何使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鲜活、亮丽,成为当地百姓喜爱收看的节目,成为当地媒体的“领头羊”?新闻编辑与策划工作的创新必不可少。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三方面把握:

一、把握新闻角度是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的主要手段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件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群体去观察必定会得出不同的主题思想。电视新闻新闻价值的挖掘必须解除思想束缚,多渠道、多视角、多侧面探索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尊重各种群体对新闻事件的感受。这样才能使新闻事件的主题意义更加广泛,得到各群体的认可,并激发不同群体的共鸣。

(一)“小事件大观点。”县级电视台新闻大多报道本地发生的新闻,“碰”上大事要事的概率较低。新闻编辑与策划可以立足本地发生的一些“小事”,以“大观点”的视角审视小事或小人物的本身,从身边平凡的事件中捕捉“大主题”,以小见大,让当地群众产生共鸣。

《“毛家饭店”在韶山》就是以小见大的新闻经典作品。与毛泽东韶山故居相隔一个水塘的地方,开了一家面积仅能摆七八张饭桌的个体户饭店,这本来是当地群众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但经过作者以小见大的视角发掘,将女老板汤瑞云与毛主席同一个太公的家族亲戚关系背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央政策联系起来。普遍农妇汤瑞云作为毛泽东的本家亲戚,敢于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干起个体户,代表着改革开放浪潮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是改革创造出的奇迹,是“小人物”经历“大社会”“大环境”潮流的成果,掀发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思考。

(二)“大事件平民结。”对大事件的全方位报道是县级电视新闻编辑策划的主要内容。由于大事件常常场面壮大、人数众多,因此容易流于繁琐和程式化。如地方政府召开会议的电视新闻报道。会议是承载党和政府传播党的政策方针信息功能的主要形式,也是群众获知党的政策方针的重要渠道。实地报道会议现场可及时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能突出表现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可视性、及时性。但会议的现场报道表述往往会流于单纯报道参加会议的领导名单、哪几个领导宣读了什么指示、表达了哪些观点等。这就显得新闻枯燥无味,受众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会议报道应跳出会议程序,大胆创新,采用“平民情结”的视角追寻会议意义,从群众的贴身利益和最关心的内容出发,从程式化的会议中捕捉新闻“亮点”,将最重要、最新鲜、最关乎群众利益的政策方针提炼出来,让群众“眼前一亮”,让观众看得懂、喜欢看,这样才能提高会议新闻的宣传效果。

二、地方特色化的把握,是县级电视新闻编辑策划创新的血液

县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是县级电视新闻编辑策划创新的立足点。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个性新闻标杆。

新闻题材尽量本土化。县级电视台没有中央、省级电视台新闻资源的优势,但对当地基层而言,却比上级台更容易接近群众,对基层情况也更为了解,老百姓对当地电视台更有亲切感。县级电视台报道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身边的人。通过本地电视台,老百姓获取的都是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更容易激发当地群众的兴趣和追寻的主动性。因此,县级台电视新闻选题和策划要紧扣新时期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报道本地的相关事件,体现本土化。要深入基层第一线采访报道新政策对群众工作、生活的影响,倾听群众的心声,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气象、新成绩、新情况,彰显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的“地气”与原创性。

新闻表现与策划尽量“民俗化”。县级电视新闻主要反映县级区域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风貌,当地的社会民俗和生活用语习惯具有地方特色。这些特色的构成给新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地群众看了更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

如获奖电视新闻《温总理为咱农民算粮价》中,总理与农民陈厚娥的对话地方口语频出。温总理:“(粮食)九毛一的时候没有出手是吧?为什么不出手?”陈厚娥:“还想往上涨呗!”(大伙笑了)温总理说:“我们希望粮食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希望你们多挣点钱。国家特别注意平衡物价政策,不轻易把价格打压下来。希望钱能挣到老百姓手中,挣到农民手中,不能被中间环节拿去。”温家宝紧紧握着陈厚娥的手说:“希望你们多打粮,多挣钱,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这篇新闻不仅现场感强,而且总理与百姓的对话质朴而感人,“出手”“多打粮”“多挣钱”用的都是地方口语,国家领导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深深地体现在这些口语中。

三、新闻形式的多样化是县级电视新闻编辑策划的“催化剂”

新闻报道本身就是对新闻价值最大限度的挖掘。策划不同的报道形式往往会“催化”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给予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现场感”催化真实感。现场感就是现场报道,“就是指电视记者直接进入画面(即电视现场)对发展中的新闻事件直接描述、评论,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的报道形式。”这种新闻报道形式,可以让采编或策划者在事发现场,真实抓住新闻事件中最具新闻价值的人物、场景,做到视听同步、声画合一,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新闻的真实现场,从而吸引受众、打动受众、感染受众。

(二)组合声音、文字、符号、表情等图文信息,“催化”立体感官。电子图象编辑技术的发展,给电视新闻画面更多的创造性。在原有画面上融入一些文字制作、动画、图片、声音等元素,使电视新闻表现更加丰富,由此可以得到更夸张的效果。这样可以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度,还可以增加电视新闻的技术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平等参与,“催化”关注度。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为电视新闻的互动参与提供了便利,滚屏字幕等技术为受众提供了更多参与新闻的机会。人们可适时通过手机参与到电视新闻报道中来,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提出意见。这也将扩大群众对新闻事件本身的关注度,引起特定的社会效应和传播效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是新闻工作者亟待加强的工作,以县级区域受众为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地创新新闻编辑与策划方式,才能赢得县级电视台媒体的主导地位,才能当好地方党政“喉舌”的角色。

[1]黄斌.试论地方电视台提高新闻节目质量之途径[J].东南传播,2007(3).

[2]杨晓丽.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浅谈[J].电影文学,2007(6).

[3]徐敏曙.地方台电视新闻要以创新取胜[J].视听纵横,2009(1).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策划受众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本期策划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