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语音知识应用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刍议

2018-11-15■/

长江丛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仄声押韵读音

■/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将训诂学方法应用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文言文教学效果。下面,我们力图从语音角度,对一些常用的方法进行讨论,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因声求义

形音义是汉字的三要素,其中音与义的关系尤为密切。这个方法,也就是通过字词的声音线索(主要是古音)去探求字词的意义。中学文言文教学,适当的运用声训的方法来进行词义的辨析,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长歌行》:“常恐秋节至,黄焜黄华叶衰。”注释说:“焜,枯。”“焜”字本是辉煌的意思,把“焜”解为“枯”,庆诂上没有根据,不可靠。“焜黄”是联绵词,不可分作二字二义来解释。蒋礼鸿先生说:“焜黄犹玄黄,谓病悴也。玄黄者,《诗》‘我马玄黄’‘何草不黄’ ‘何草不玄’;《尔雅·释诂》:‘虺聩、玄黄,病也。’鲧字音古本切,而或作鮌,从玄,此声、昆声可以相通之证。黄生说《桐柏淮源庙碑》‘泫泫淮源’云:‘炫炫疑借混混’,用《孟子》‘原泉混混意。’《战国策·秦策一》:‘转毂连骑,炫熿于道。’高诱注:‘炫熿,犹焜光也。’据高注与黄说,又益可知焜黄之为玄黄也。”蒋先生就是用了因声求义的方法,考定“焜黄”与“玄黄”是一词,属一声之转。

因声求义的方法还可以用在文言文虚词教学当中。如:

《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注释说:“但,只,不过。”“但”是定母字。凡定母字用作表示范围副词,都有“”只,不过的意思。如《陈涉世家》:“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注释说:“第,仅。”“第”,定母字。同理,徒、特、直、惟都是定母字,属一声之转,在作范围副词时,其义相通。

二、利用古今音变规律

古今音变,主要体现在诗歌当中。古人写诗,讲究平仄押韵,按当时的读音,诗歌是押韵的。上古音和现代的音有一些出入的地方,且存在一些方言语汇,我们用现在的普通话来读就不再符合押韵规则了。诗歌教学时,我们不妨回到古代,用古音或方言来读,会上口得多。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韵脚是“a”,即押“a”韵,如按现代普通话标准,“斜”当读”xié”,但照押韵规则,当读作“xiá”。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为押韵,“斜”也读“xiá”。在重庆的一些方言当中,至今还保留着这个读音。

另外,还可通过古今声调的不同来很快确定平仄。所谓“平”,就是平直;“仄”,就是曲折,即声调有高低曲折的变化。我们知道,古时期汉语语音分平、上、去、入四声。“仄”声就是指“上、去、入”三声。根据中古语音与现代语音“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对应规律,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唐诗的平仄。即:现代汉语的上声、去声字,在唐诗中一定仄声;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字,则可能含有中古入声字。这对我们确定仄声形成了困扰。但我们就可通过方言中保留的入声字来方便地确定仄声字。

三、利用假借的规律

清代最杰出的训诂学者王念孙曾说:“训诂之指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①可见破假借对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很有帮助。中学文言文中,假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被”通“披”,读作“pī”,我们利用训诂知识,给学生讲一下上古的音韵知识,“被、皮、披、帔”此四字韵部都在歌部,“被”,滂母,皮并母,披滂母,帔滂母,并滂旁纽。且四字均有“披在身上”的意思,所以该句中“被”通“披”,又通假后的字应读本字的读音,所以“被”读“披”的音,即“pī”。

四、关注“破读”

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前一种意义和读音的演变。所以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称作“本音”或“如字”,而把后一种读音叫做“破读”或“读破”。这种现象在古书里很普遍的,在中学文言文中也常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诵读和翻译时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语”读“yǔ”,作名词,“语言”。而在《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执卷,如有所语”句中,“语”破读为“yù”,作动词,“说话”。

五、探求语源

语言词汇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新词的产生有多种途径,但是一般总离不开旧词的基础。从词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可以看到旧词和新词某种源流关系。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利用语音以探求语源,有助于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由此及彼,扩大词语的积累。

“左”与“佐”同源,“佐”由“左”滋生;“右”与“佑”同源,“佑”由“右”滋生。“左”“右”都是手,名词,用作动词时,意为以手助人。词义扩大泛指帮助、辅助,字本作“左”“右”,后加形符作“佐”“佑”。从“佐”“佑”的孳乳过程、与“左”“右”的同源关系,就能准确地把握“佐”“佑”的词义。

总之,古代汉语的语音同古代词语的意义及其探求有一定关系。将语音知识应用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注释:

①王引之《经义述闻序》。

猜你喜欢

仄声押韵读音
押韵押出韵味儿
“那”与“哪”的读音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吟出古诗之美
我给小鸡起名字
我是小字典
Watch Out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贞观的“观”该怎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