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
2018-11-15孙素娟
孙素娟
江苏省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大纲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
一、课堂教学体现出新的学生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长此以往会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这样既融洽了师生关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3.启发学生质疑解难。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要把课堂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教师的“启”重在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
二、注重情感熏陶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
新的基本理念要求思想品德课在强调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不同板块的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把握教材知识联系,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加强学科间教材内容的融合,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密切课堂教学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把实践活动落实到实处,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力和多维的思维方式。
四、积极拓展课外资源,体现课程的生活性
社会就是大课堂,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这一科,不能使学生局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将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1.让课堂知识在课外得以实践。课堂活动形成的知识,需要具体行动的检验,才会真正起到规范行为、养成良好品质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想法设法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续到课外,使这种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
2.把课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但是,在课改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小学教师师资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广大乡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难以面对课改的新形势。
二是教具学具匮乏,教辅资料不配套。缺少了教具和学具的小学课堂,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是实验教师缺少课改中的过程培训。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一接触到课堂实践,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是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乡镇小学缺乏优秀的课改骨干教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求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切合实际,但为了让新课程改革在乡镇小学稳妥、健康地发展下去,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建立县城骨干教师支教帮扶乡镇小学课改的教师交流机制。让乡镇小学的骨干教师在县城小学先进、浓厚的课改环境中尽快成长,让县城的骨干教师在乡镇小学中促进、带动新课改的步伐。也可以成立“课改讲师团”,挑选全县课改优秀教师组成巡回讲课组,实行“送教下乡”,让乡镇教师在家门口便可以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
二是加大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上级业务部门应经常调查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分科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上级业务部门应给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参加研讨会、观摩会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一两名骨干教师参加,尽量减少二级培训的效益损耗,增大农村实验教师的直接收益。
三是不断增加学校内部设施,努力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丰富师生教学、学习资料,为实施新课改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新课标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小学生的人文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