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明夷待访录〈置相〉》有感

2018-11-15尤晓亭

长江丛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皇权宦官天子

尤晓亭

黄宗羲认为宰相为百官之长,地位十分重要,不能被废,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君主专制越来越集中,宰相的职能逐渐衰弱,甚至被取消。这样,没有宰相的监督与辅佐,如果再加上皇帝年幼或者不理朝政,君主大权很容易旁落于母后或宦官的手中,他们不懂如何治理天下,政治将愈加黑暗,人民将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所以黄宗羲极力倡导重新设置宰相这一职。

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的理由在于:第一,“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座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1]”宰相的地位在逐渐地减弱,甚至到最后没有一点地位,此外,皇帝更认为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2]”,这就表明官员的设置,不像原先那样在于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而在于是否能侍奉皇帝,侍奉的好坏将决定官员是贤明还是奸邪,官员则变成了皇帝的奴仆,皇帝就更加专断独行,从此,皇帝的素质将决定王朝命运的成败。第二,“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3]”,最初,天子和宰相都是以能力作为标准来传位,之后天子的职位家传,宰相依然传给有才能之人,这样,假如皇帝不贤明,宰相贤明,国家政局尚可稳定,社会和百姓也能因之不致失控,可是“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4]”,没有宰相的监督,君主不贤势必会给社会及百姓带来极深的灾难。

宰相之职如此重要,所以不可罢废。黄宗羲对于此职的理想局面是: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没有固定人数,每天由天子坐在北边,面向南方,宰相、六部长官、谏官分别按照次序坐在东西两旁来共同商议朝政,不再是天子专断专行,一人做出决策,这样就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凡是天下各处的奏章,“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5]”,如此,宰相就会拥有一些决策权,更加限制了皇帝的权力,并且不用像明朝的制度一样,再“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阁中又缴之御前,而后下该衙门[6]”,就不会在往返的过程中使得宦官在转手之间就擅夺大权了,这样就可以防止宦官专权。又“设政事堂,使新进士主之,或用待诏者。[7]”

《置相》这一篇是黄宗羲针对皇权不断加强而设想的一项划分君权的措施。自古以来皇权与相权就是一大难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两者之间的权力强弱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甚至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无论是皇权压制于相权还是相权压制于皇权,都会对政治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使两者都相互制约的状态下才可以暂停斗争。而黄宗羲的“置相”,首先他看到了相权的重要性,可以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防止宦官专权、实现善治,最主要的是可以限制皇权,我们要知道黄宗羲在君主专制愈加强化的时代,能提出这样又针对性的反动思想,在当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这样的想法给后世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其次,忽略了相权加强带来的危害,皇权加强会造成皇帝专断专行,没有对皇帝自身的限制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同时相权加强也会造成宰相独揽大权,私心贪欲越来越强,从而导致朝政的腐败,更严重的是个别权相还会产生谋反的心理,令政局亦生动荡。再次,没有考虑到宰相的个人贤能与素质。最后,即使设置了宰相机构,皇帝会分权多少给宰相,宰相又能掌握多少权力,即使宰相掌握了一些权力,又有多少人去执行或者更有一些人去阻止,这些问题都难以想象,我们要把相关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才行。所以黄宗羲的设置宰相这一构想未必能实现国家的善治。

黄宗羲之设置宰相,实际上就是要用相权分割君权,可以限制皇帝的独断专行,实现有明之善治,但是明朝时期封建专制已趋于顶峰,这在当时的背景下是根本不能实现的,君主专制已经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了上千年,其封建专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可能设置某一职位来分割皇帝的权力,因此黄宗羲的置相在当时只能是空想了,但是这一想法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M].北京:中华书局,1981:5.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M].北京:中华书局,1981:5.

[3]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M].北京:中华书局,1981:5.

[4]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M].北京:中华书局,1981:5.

[5]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M].北京:中华书局,1981:6.

[6]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M].北京:中华书局,1981:6.

[7]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M].北京:中华书局,1981:6.

猜你喜欢

皇权宦官天子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天子当屏而立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无字碑随想
公平交易是外交准则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对西周王权衰微的分析
天无二日国有二君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