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对民间艺术发展的影响

2018-11-15扈全周济南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泥塑民间艺术

■扈全周/济南大学

一、传统民间艺术传播的方式

(一)口口相传方式

口口相传方式里大致包含了家庭传承以及师徒传承。家庭传承这一传播方式容易导致频临灭绝的手工技艺得不到传承,第一是由于不外传,第二是因为年轻人自身可能会对民间艺术不感兴趣,导致传承失败。因此,建议政府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师徒传承以保护优秀的民间艺术得以生存及发展。

(二)博物馆的方式

将民间艺术作品放到博物馆中保存及观赏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传播途径。但是这样的传播方式也有它自身的缺点。第一,民间艺术一直以来少有人问津,特别是被称为“90后”以及“00后”的人,他们标榜个性,追随潮流,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知之甚少。保存在博物馆中,如果不加上宣传,也得不到传播的作用。第二,受众将会减少。博物馆是固定在一个区域进行展示的,不去博物馆的人将领略不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只有前往博物馆的人才会看到民间艺术作品,才会领略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因此,建议博物馆搭乘互联网的快车,进行传播途径的升级,达到受众变广、变多。

(三)学校教育传播方式

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和传播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有效场所。可以通过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教程来广泛开展,进行民间艺术的普及从而达到民间艺术受众群增多。例如济大象外素心染工作室,这一工作室由陈玉老师具体负责,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传统的民间艺术,特别是蓝印花布以及扎染技艺,通过课堂的学习,以及走出校门的实地考察,让其对于民间艺术有吸引力的同学可以继续在工作室里学习,鼓励他们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吸收和借鉴,设计相关产品,就像抱枕、手提袋、面料、墙纸以及服装等。

二、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民间艺术呈现的特点

(一)观众流失

在当下,大众艺术发展繁荣,百花齐放的时代大部分的年轻人并不乐意去看一些民间艺术表演,例如戏曲、评书等。他们的关注点在于某位导演最近拍了什么电影,某位知名小鲜肉拍了什么电影、电视剧。

(二)场所关闭或转行

由于观众的流失,场所关闭是必然现象。在一些戏曲表演场所,看到的往往是年长的人,年轻的人甚少,消费人群的老龄化严重,如果对于戏曲类似的民间艺术不加以保护,其传承危在旦夕。

(三)艺人转行

在当下很多交叉学科的交流被称为跨界,在民间美术圈子里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赵本山,他刚开始是二人转演员,后期转向小品演员,在小品中加入二人转元素在当时属于创新之举,因此迅速蹿红。再如赵丽蓉,本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评剧演员,后来也转向小品,留下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三、“互联网+”服务于民间艺术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民间艺术传播弥补了传统传播方式的不足。人人都是“自媒体”,基于腾讯旗下的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新浪旗下的新浪微博更是把人人都成为了“自媒体”,通过信息的编辑及发布,需要信息的人通过搜索或者别人的转发都可以看到需要的信息。

传统泥塑手工艺人“泥猴张”张希和与华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兴搭乘互联网的快车“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一首民谣,唱出了泥塑之前的流行之景。然而,现在的泥塑并没有多少观众。于是,他们对泥塑进行创意升级将卡通创意设计结合到泥塑的创作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既能让消费者青睐又能传播民间工艺的模式。借此,他们联合推出了“泥猴张”少儿艺术创意中心,我们可以跟着张希和学习泥塑,不仅能够体验玩的乐趣,还能感受优秀的传统民间泥塑文化。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给民间艺术的传播与传承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果把“互联网+”这一技术运用好,便可以很好的服务于民间艺术的传播与传承。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泥塑民间艺术
多彩泥塑
民间美术——泥塑
民间艺术篇
带刺的苍耳
泥塑作业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民间艺术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