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2016-11-23聂钰青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9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中国

摘 要: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促进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是了解中华文学动态、文学精髓以及掌握文学发展脉络的主要形式,更是凸显中华文学价值和文学魅力的关键途径。因此,为实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扬光大,就必须明晰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进而推动中国文学同世界文学的相互接轨。基于此,本文拟从语言传播方式、文字传播方式与文本传播方式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我国古代文学的有效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语言传播;文字传播

作者简介:聂钰青(1998-),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在读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

中国古代文学是集文化、情感及信息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文化形式,是对古代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更是我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由于文学价值的实现依赖于文学传播,因而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有助于推动我国古代文学的更好更快发展,对促进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探讨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语言传播方式

(一)口头相传

我国古代文学的口头传播历史相当久远,属于一种方便、快捷的古老传播方式。追溯至上古时期,当时的人类社会还未发明出文字,所有的文学信息都是通过集体口头创作形式来完成,然后世代口耳相传。古代部落的祭祀者在祈福驱灾时所念的“咒语”就是通过口头方式进行传承的。[1]即便是出现文字之后,这种口头传播方式也并未彻底消失,人们通过对原有口头文学的再加工,逐步诞生出了“传奇”、“歌谣”、“戏曲”以及“志怪”等多种形式。其中,人们尤其喜欢采用歌谣形式抒发情感,或者对美好事物进行描绘,比如汉朝时期十分流行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不但简洁易懂,而且生动形象,特别是有利于口头传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口头传播形式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后期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原始素材。

(二)演唱文学

演唱文学就是把诗、词、曲等文学作品配之于乐谱,然后通过演唱或者乐器演奏的方式进行传播,演唱文学是我国古代诗词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歌妓演唱与人文创作的风气极其流行,为满足当时人们的吟诗作赋以及娱乐需求,诞生出的演唱文学的作品内容日渐世俗化,并表现出浮华与艳丽的文学创作风格。其中,自魏晋六朝时期开始,乐妓与歌妓逐渐开始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尤其是唐宋时期之后,文人和乐妓的交往更加频繁,部分歌妓为招揽生意,以及提升自己的身价,便开始主动向一些文人索要诗、词等,而作词人通过“增词”,也可以更好的传扬自己的声名,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诗人柳永,如时人所讲的“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这种互惠互利的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三)唱和文学

唱和文学的传播方式主要流行于文人群体和上层社会内部,也是社会交往与文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古代文学的这种传播方式,通常以每个韵脚或者某个题目为限制,然后采用自由创作或者竞赛的方式作诗或词。我国古代文学中相当一部分优秀诗词作品都是在唱和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如元稹和白居易的唱和诗《和乐天赠樊著作》与《赠樊著作》。这种在文人雅士的谈论过程中诞生的名篇佳作,经过名人志士的赞颂与传扬更易于传播与流传。所以,唱和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中应用较为广泛,且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二、文字传播方式

(一)题壁传播

题壁传播主要是指在文物名胜古迹上刻写诗、词、歌、赋,以此便于人们观赏与游玩,并起到传承发扬古代文学的作用。题壁传播方式主要在唐代的南北朝时期兴起,在题壁传播的最初阶段,最为常用的题壁介质有驿馆、庭院、山壁以及墙壁等,目的在于方便人们阅读与浏览。[2]与此同时,题壁传播还有助于完整保存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如我国著名的南宋诗人陆游所创作的《钗头凤》,其将这首诗题写在了墙壁之上,以此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爱情的感叹,这首《钗头凤》因题壁方式而得以久为流传。

(二)抄写传播

殷商之前就出现了抄写传播方式,到秦汉时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自汉代惠文帝将挟书令废除之后,就开始大兴文学名著的整理,大规模的文学抄录成为主流,我国古代文学也开始真正步入到抄写传播时代。然而,由于秦汉时代的传抄介质主要以绢帛和简牍为主,因此,在经济方面与便捷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古代文学难以实现大范围的传播。直至纸张的发明与应用,为古代文学的抄写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纸张以其自身成本低、便于书写、携带方便等特点,迅速取代了其他抄写介质,有力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尤其是后来诞生的以抄书为专职的“佣书”,进一步加速了文学作品的传承与发展。随着传播介质的不断进步,古代文学的传播活动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更深的影响。特别是纸张的诞生,在打破上层阶级垄断文化的同时,大大促进了中国文学的普及性与自觉性,也大幅提升了国民的文化水平。

三、文本传播

(一)文学选本

在我国古代文学传播过程中,选辑属于一种效果明显、历史悠久的文学传播方式。其中,由孔子组织册定编选的文学作品“诗三百”,是我国首部诗歌总集,也可以说是我国诗歌选辑的开端;还有《文选》的诞生,更是树立了文学选辑的代表与典范。通过文学编辑选本,学者文人可以借此阐明自己的作品思想,并有效传播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同时,选本不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诗,还可以选择其他文人的诗,其中前者多用于行卷,后者则是为了宣传所选诗的风格与规范,发挥文学传播与导向的功能。

(二)文学评点

文学评点是以文本为基的鉴赏式、随感式的评论,其带有很强的传播者的观念与思想倾向,对传播对象有着更深的影响。其中,小说戏剧的文学评点,主要源于诗文评注的深刻影响。汉代的文人学者通过对儒家经典进行品评与注释,诞生了所谓的诗文评注,如朱熹评注的《四书》、王逸评注的《楚辞》、《史记》三家注等等。同时,还有对词作品的评点,经典的词作也会吸引诸多文人学者对其进行品评,一旦评价都较高,则该词作就会出现许多仿作。另外,品评还会影响到词作的风格、形式与题材等,比如,咏物词的出现与兴盛就深受文学评点的影响。[3]

(三)雕版印刷

在历经纸张的质量与规模的大幅提升之后,国家对书籍开始进行系统化的整理,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的定本经典之作,加之科举制度的广泛普及,更使得传抄书籍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总之,多种原因推动了调班印刷术的诞生与不断更新。从一定角度去看,雕版印刷术对古代文学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同时,大量书籍的诞生还带动我国社会形成了良好的藏书风气,并促进了佣书业的发达与兴旺,也为我国古代文学文本的广范围、大规模复制等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频繁,使得唐朝极度昌明与先进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对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影响。[4]经过唐朝以前的长期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的文化形态与雕版印刷使得唐朝文学传播达到了新的高度与广度。据有关史料记载,唐中期的民间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与规模的印书作坊。从中可以发现,雕版印刷形式的文学传播在唐朝得到了更好地传播与创新。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如古代文学史、出版史学、传播学、文学史料史以及版本学等多种学科。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历经了多个历史阶段,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至清朝中期都保持着别具一格的文学传播方式,且在各种新兴传播媒介的推动下,其传播形式与传播内容等不断变化,所影响的范围与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对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化文学的转变,对提高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次第.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与方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2]杨雪梅,肖红.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3]焦宝,何珊.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嬗变过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4]王玉琦.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5).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中国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