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分析
2018-11-15李灵芝
李灵芝
美国著名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英文小说经典,在20世纪曾经被多次搬上大银幕,从1926年的默片到1949年的有声电影,从1949年的黑白电影再到1974年的彩色电影。新世纪以来,对于这部作品的影像改编并没有止步,它在本世纪又两次被搬上了银幕,一次是在2000年由罗伯特·马克威治执导,而最近一次则是由《红磨坊》导演巴兹·鲁赫曼执导,莱昂纳多以及托比·马奎尔等众多明星出演。不论电影导演与编剧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何种再创作,它都脱离不了原著“美国梦”破灭的悲情色彩。“美国梦”与其说是获得物质上的成功不如说是人对自由、平等权利的渴望,这与美国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印记,成为美国物质及其精神的一种象征,因而导演们对于“美国梦”这一主题有着特别的偏爱。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也用光影叙说了青年盖茨比富有“美国梦”色彩的传奇一生。
一、“绿光”——“美国梦”的多重象征
“美国梦”这一词本质上就是鼓励青年通过个人努力和奋斗去获得财富、地位和尊严,它意味着在美国,只要勤奋的工作就能有均等的机会去获得理想的生活,而并非要依靠家族财富或是他人的帮助。这一精神在18、19世纪不断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涌入美国,去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人们渴望在美国的土地上去通过不断的自我努力,获得巨大的物质财富,进而使自己获得他人尊重。
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飞速,人们对于“美国梦”的追求更侧重于去跻身上流社会阶层,获得一种贵族般的尊敬和荣耀。“美国梦”的实现过程则变化为通过金钱来实现从社会底层上移到上流社会阶层的流动过程。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表现出来的却是即使拥有大量的金钱也不能让那些曾经出身贫寒的人,在社会中获得他们所渴望的上层社会的地位与尊敬,“美国梦”的精神层面追求面临着彻底的破产。
导演在电影开头就暗示了当时在美国即使拥有相差不大的物质财富,但社会地位永远都存在着差别,原有的贵族根本看不起那些“美国梦”的实现者,在汤姆的描述中他们只是“追求社会地位的原始暴发户”。在电影的具体表现中,有着明显的两个社会阶层划分,一是叙述者尼克和男主角盖茨比居住的西卵区,尼克介绍说西卵区是“暴发户阶层的高楼大厦”,这就是当时“美国梦”实现者的代表,他们在城市中从一贫如洗到获得巨大的财富;另一个阶层便是与西卵区有一个海湾之隔的“旧富人区”——东卵区,这里居住的是有历史积累的富有家族,他们在美国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与财产,是上层阶级的代表。而在电影的空间表现中也很明显地显示出两个阶级的不同生活,在尼克居住的西卵区,他的邻居盖茨比的城堡门前的景象是阳光沙滩、穿着比基尼嬉戏的美女以及汽车。而在尼克受表妹邀请去住在旧富人区的汤姆家时,画面是一个大的俯拍镜头,镜头中汤姆城堡门前的是修整干净整齐的绿色草坪,而草坪上正在进行的运动是马球比赛,在20世纪20-30年代,马球运动被视为一种贵族运动,是富有社会阶层的体现。影片通过两种空间的不同呈现来表现两种阶级的差异。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电影中盖茨比作为“暴发户”的代表,一直在追逐着上层社会的地位,而导演巧妙地用“绿光”来代表了这种追求,将虚无的思想进行现实的指涉,在电影中通过镜头的运用进行了多维度的展示。“绿光”真正作为一种对盖茨比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出现,是在尼克看见盖茨比孤独一人站在码头上的场景中,盖茨比孤独的身影背对着镜头,他伸出手似乎要碰触对面码头上发出的那束“绿光”。此时,尼克的旁白为:“他看上去像是要去接近远处黑暗之中的什么东西”,镜头之中的绿光由海湾对面的码头发出,在镜头中显得又远又小,而之后镜头转换为一片雾气之中较为强烈的绿光,这两个镜头暗示了情节的走向。绿光由代表着上层社会地位的汤姆和黛西家的码头发出,在尼克这个第三者眼中,这种绿光是远而小的,这意味着在外人眼中盖茨比是根本不可能接触到那束绿光,也可以说是他不可能获得与旧有的上层贵族社会平等的地位,而在盖茨比的眼中,绿光是强烈的,但却又笼罩在一片白雾之中,这暗示着他心中对于获得上流社会地位的热切渴望,但实际上,绿光在雾中,又说明这种渴望就像雾一样虚无缥缈,难以实现。
除此之外,“绿光”还象征着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这种感情也可以说是盖茨比对于上层社会追逐的一种表现。电影是以插叙形式进行叙述,在其中一段场景是在晚会结束后,盖茨比向尼克讲述与黛西的第一次相遇:在黛西家举行的舞会上,一贫如洗的盖茨比穿着军官的衣服,黛西误以为其是军官与其陷入恋情之中,但盖茨比很清楚自己的身份配不上居于上层社会的黛西,因此他从军之后又通过非法手段积聚财富,目的就是能够匹配上黛西,可以说在盖茨比的奋斗过程中,黛西成为他的一种动力。这一场景是以回忆插叙的形式来展现的,导演在镜头上首先是纳入一个被烟雾笼罩的城堡,场景结束之后,镜头又拉回原来迷雾般的城堡外面,这两个镜头中的迷雾不仅起到切换电影时空的作用,而且还暗示了盖茨比与黛西这段感情的虚无。回忆之后镜头切换到黛西现在所居住的城堡,景别由近景变为远景,绿光又再次出现,在这一场景中,海湾对岸的绿光成为遥远的背景,盖茨比一直背对着那束绿光。他对尼克说道:“我觉得离她非常遥远”,此时的绿光就像盖茨比和黛西的感情,盖茨比本以为通过获得大量的金钱就能够实现自己阶层地位的上移,进而能够碰触到一直高高在上的黛西,重新获得爱情。然而在晚会结束之后,盖茨比却觉得离黛西越来越远,就像他背后的那束绿光一样,永远隔着宽阔的海湾。
盖茨比在电影中一开始不断为自己编织虚假的身份背景,他拿出勋章让尼克相信自己战绩显赫,得到多国政府的嘉奖;他拿出照片,让尼克相信自己真的在牛津读过书,并说家族成员“都是在那儿经受过几年教育的,这是家族传统”;甚至,他找来生意伙伴来向尼克证明自己所说的都是事实,而盖茨比所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向尼克证明自己并不是“无所谓的存在(nobody)”。盖茨比极力想在尼克面前证明自己,无非是想让尼克把这一信息传递给他的表妹黛西,盖茨比想让黛西知道他也拥有上层贵族的背景,拥有着难以估计的财富,他能够匹配得了代表着上层贵族的黛西。盖茨比对于黛西的执著,其实并不只是一种爱情上的执著,他还含有对上层社会身份表征的一种执著。此时的“美国梦”并不仅仅是获得巨额的财富,还包括获得上层贵族的认同,同时盖茨比认为能够重新获得黛西并不仅是重新获得爱情,更是获得上流社会身份的一种认可,因而当在晚会中黛西提出要与他私奔时,他并不愿意,而是希望黛西去对汤姆说她并不爱他,这其实是盖茨比寻求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他想通过黛西来向传统贵族的代言人汤姆发起挑战,并自认为能够赢得这场较量。而实际上,在这个冷漠、自私自利的时代,当汤姆揭穿了盖茨比的身份伪装时,黛西再也放不下现在所拥有的体面生活,没有选择与“暴发户”盖茨比在一起,这也意味着在20年代,即使一大批一文不名的外来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财富,但他们仍然受到原有贵族的鄙视,并在试图获得贵族认同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美国梦”精神上的失败。
二、隐喻:“上帝注视”下的“美国梦”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树立在灰烬山谷的由一位名为“TJ.Eckleburg”的眼科医生树立的一块广告牌是另外一个重要意象。广告牌上有一双巨大的眼睛,在尼克的旁白中,这双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就像注视着这一切的上帝一般”。这个广告牌在电影中出现多次,给人一种它注视着灰烬谷所发生的一切的感觉。在这里这个广告牌中的大眼睛注视的不仅是新晋的“美国梦”追随者,还包括旧有的财富拥有者。
镜头第一次转到灰烬谷之中,是汤姆假借去参加耶鲁俱乐部聚会的机会,带尼克去纽约城,但他却在灰烬谷那下车去找自己的情妇威尔逊太太,让其带着自己的妹妹去参加纽约城中的聚会,而随后在纽约城的公寓中,电影表达了汤姆所代表的上流社会生活的声色犬马,展现了外表光鲜亮丽的上层社会们背地里狂欢式的堕落。导演第二次展现灰烬谷是在盖茨比带尼克去纽约城见生意伙伴迈耶·沃尔夫之时,在路上盖茨比开始向尼克介绍自己的身世,宣称“绝对的关于自己的事实”,但尼克却觉得“他的说话方式,难怪人们会觉得他是在说谎”,这说明尼克也并不相信盖茨比所编造的身世经历,但导演此时却在车子到达灰烬谷的时候安排车子停下,盖茨比拿出认为能够证明自己所说为真的证据:一块政府所发的战争勋章和一张在牛津大学与学生的合影,这时尼克对盖茨比所讲述的身世已经半信半疑,因为照片不能作假;而当车子再度发动飞驰离去时,车子出画,之后我们看到了后门那块巨大的广告牌;镜头通过上移和回摇,把整个广告牌纳入镜头之中,广告牌上的那双眼睛注视了整个盖茨比编织谎言的过程,画面中的那双蓝色的眼睛仿佛洞悉这个城市的一切谎言。不论是传统的上流社会还是在这个时代“美国梦”的追随者,他们都在金钱的堆砌之下,抛却道德和信仰,要么沉迷于酒色之中,要么极力向上层社会攀爬。这双眼睛注视下的“美国梦”不再是起初所宣扬的通过勤奋、诚信、节制等精神来获得成功,而是通过大肆的铺张浪费与享乐来展现自己“暴富”之后的财富,希望以此来引起上流社会的注意,希望能够凭借金钱和财富来跻身社会上级阶层,而这双眼睛的注视似乎是上帝在看着人们在精神上的荒芜和颓废,忧郁的蓝色眼睛对这一切都流露出一种悲哀之感。
这双眼睛不仅观察着那个年代的颓废与堕落,也见证着“美国梦”的破灭。蓝色眼睛的第三次出现,是主人公们前往汤姆纽约城中的公寓去避暑,中途汤姆把车停在威尔逊门前加油,而此时的威尔逊正在凝视广告牌中那双巨大的眼睛。从汤姆和威尔逊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威尔逊已经察觉了妻子的不忠,因而希望带着妻子搬到西部去,而汤姆知道了妻子黛西与盖茨比的感情,又面临着情妇的离去,就在巨大的眼睛注视下,盖茨比驾车超过了正在加油的汤姆的车,随后汤姆也驾车追逐而去。盖茨比暂时的超越并不意味着他在追逐地位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在随后的聚会中,汤姆揭穿了盖茨比的谎言,黛西在得知真相后跑出了房间,盖茨比随之而去,黛西为了发泄情绪而驾车回长岛,此时巨大的眼睛广告牌再次入画,此时伴随的旁白是“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也注定走向死亡”,这句话正暗含这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这场戏可以说是电影的一个小高潮,所有的矛盾都积聚在了一起,此时的威尔逊质问太太从哪里获得的珍珠项链,并说:“你骗得了我,但你骗不了上帝,上帝正看在眼里”,之后威尔逊太太被黛西驾车所撞飞,而在下落的过程中,背景正是那双神秘莫测的蓝色眼睛,随后黛西驾车逃逸,镜头给了巨大广告牌一个特写,那双寓意“上帝的眼睛”的广告牌目睹了所有的真相,也揭示了黛西的无情与漠视。在这个世态炎凉、腐化堕落的社会之中,那双眼睛注视着一切真相,似乎代表着上帝,代表着可能存在的正义。正像黛西在电影中所说的“所有光鲜亮丽及昂贵奢华的事物终将凋谢,并不再回来”,随着盖茨比的死亡,有关盖茨比的一切都走向消亡,包括盖茨比一生所求的“美国梦”。
所以说,在影片中,无论是绿光还是广告牌上上帝的眼睛的象征运用,都从侧面体现出了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碎。虽然整部电影在表层叙事上围绕盖茨比的美国梦实现的过程而展开的,但在具体情节的展开过程当中,又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于盖茨比的美国梦的观点和态度。除此之外,影片也从盖茨比的一生经历当中,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的总体状态:美国梦近在咫尺,但美国梦也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