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侠片中动作元素的美学探究与形态梳理

2018-11-15王昊阳

电影文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武侠功夫动作

王昊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福建 福州 350300)

由于功夫片是华语电影中独有的类型片种,目前国外对华语功夫片中的动作元素研究尚属空白,国内的研究专著有张力先生的《功夫片的秘密》、索亚斌的《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以及贾磊磊的《武之舞: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等。上述著作主要对动作片中的功夫流派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动作场面的拍摄技巧进行揭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试图将动作元素上升到美学高度,对武侠片动作元素的美学内涵进行挖掘,并对动作形态进行归纳、梳理。

一、动作导演的概念界定

动作导演又称动作设计、动作指导、武术指导,它是武侠电影创作的灵魂。一个剧组中存在诸多职位,比如摄影、配乐、美术、剪辑等,但无一例外都是由西方创建而后引入国内的,动作导演一职,是唯一诞生于国内,如今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影坛的电影职位。

在西方影坛,动作导演与动作设计、动作指导等叫法并无不同,但是在国内影视界,严格说来,动作导演与动作设计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动作导演与影片的导演是同等职位,动作导演在动作性较强的影片当中负责全部动作场面的摄制、调度以及后期的剪辑、音效,可以与影片的导演平起平坐,一人负责文戏,一人执导武戏,完成的影片可以看作是文武导演两人共同的作品;但动作设计只是负责影片武戏部分的打斗设计、指导,具体包括训练演员武打的基础动作、为演员设计套招等,而演员的具体走位、摄像机的调度、场面的安排等环节,仍交由影片导演负责。可见,在国内影坛,动作导演的身份要比武术指导、动作设计更加重要。

关于“武术指导”与“动作指导”的叫法区分,在国内主要体现在不同题材风格的影片中。比如,古装武侠、民初功夫电影中的武术指导者一般被称为“武术指导”,原因在于这类背景的动作片中人物主要是以拳脚功夫打斗,此类影片以张彻导演的《独臂刀》和周星驰主演的《功夫》为例;而时装枪战动作电影中的武术指导者一般被称为“动作指导”,这是因为该类影片中的动作片段以枪械交火为主,并没有太多以武术为基础的肢体冲突展现,此类影片以香港银河印象公司出品的《放逐》《枪火》为例。

在国内影坛,功夫电影、武侠电影和动作电影一直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区分和定位。香港学界有一个不甚严谨却注重实用性的区分标准——武侠电影以古装刀枪剑戟为战斗兵械;功夫电影以民国初年拳脚相斗为标志特征;动作电影以当代热兵器为表现对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影片中的动作元素,内容涵盖上述不同片种,所以在行文过程中,不对所分析的影片进行类别划分。

二、动作元素的属性挖掘

动作导演完成影片的动作段落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首先,进行动作设计,即先核定影片中一共有几场打斗,再分别对每一场打斗进行概念化构思和设计;其次,进行动作指导,即在动作设计完成之后,对演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当演员达到表演标准之后,再对演员进行具体细致的动作指导和套招演练;最后,进行动作导演,即根据每一场核定的动作桥段设计出符合剧情要求的场景,对摄影机的机位进行设置,对演员的走位进行调度,并完成灯光和收音器材的配置工作。

影片中的武术和打斗这类动作元素本属于一种体育运动的形式,其所彰显出来的线条美、人体美和运动美都属于体育美学的范畴。而影视创作不单单要展现武术和打斗的体育美学,更要运用影视创作思维体现出设计者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影视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武打并非为打而打,从中可以窥见动作导演与观众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种动作元素的艺术化展现。

动作元素的艺术化展现这一理念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描写,而其表现形式又源自戏曲的四项基本功——“唱、念、做、打”以及现代武术竞技套路的设计、编排和展现,并在武侠影视作品中经动作导演、演员以及其他剧组工作人员的合作而趋于完善,最后随着影视技术的持续发展而变得成熟,并展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由此可见,动作元素在影片中体现出较强的功能性,具体表现在塑造人物、推进故事、传递主旨、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等方面。

从1928年第一部《火烧红莲寺》上映以来,武侠电影经历了90年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一代代的进化演变,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动作场面,这归因于动作导演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虽然不同的影视作品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动作风格,但这些动作场面却具有相同的属性。

首先,是动作审美的独立性。武打动作通过摄影机的捕捉再经由后期的剪辑合成最终呈现于银幕之上,立足于影视作品本体的动作属性来进行考量,可以窥见其中蕴含的高娱乐性和强观赏性,动作元素在广大观众与电影银幕之间勾连起一种较为纯粹的感官关系,虽然这一感官关系的建立不乏心理层面的元素支撑,但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仍然是诉诸感官视听的动作场面。此处以查理·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为例,观众不需要解说和对白,单单通过人物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就可以读懂影片的内容、领会影片的主题。武侠影片中的武打动作与声效、光线、影像、画面等相结合后,便具备了动作审美的独立性,恰恰是因为这一属性,动作元素才成为国际通用的影视语言。

其次,是动作虚实的双重性。动作电影中武打动作具有虚构与真实的双重特性,而这一特性也是由影视本身的虚拟性与逼真性所决定的。动作电影中的基本动作都是经过了武术指导对演员的基础训练、拍前套招的重现,是一种仿真性的表演,而所谓的摒弃套招、完全追求真实打斗的设计仍旧是一种创作理念,并没有在动作电影中得到贯彻;在逼真性方面,动作电影中的打斗均以真实性为追求,此处所强调的真实性并不是完全等同于现实武打动作的真实,而是一种经过了艺术化处理和技术化加工之后的真实,是影视作品的艺术化真实。由此可见,动作导演必须均衡好真实和虚拟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遵循故事情节自身的逻辑关系,将武打动作合理地镶嵌在人物与故事之中,要让影片中的打斗动作发生得必然且合情,不能为了打斗而打斗;将打斗的设计与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达完全割裂开来,则会使动作元素的添加显得刻意了。

再次,是强调动作的戏剧性。不论任何类型的影视作品,都是以叙事为主,而矛盾冲突产生的戏剧性又是剧情片叙事的根本所在。在武侠电影中,动作场面俗称为“打戏”“武戏”或“动作戏”,其关键词为“戏”,而非“打”。“戏”是目的,而“打”只是达到目的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动作导演董玮曾经在访谈中说道:“打”是必然的元素,而“为什么打”才是戏剧的张力所在。与文戏相比,武戏更加强调人物之间的对抗性和解决矛盾的动作感,但是从根本上说,动作导演在设计动作场面时,立足点仍然是影片故事本身的戏剧性,而动作的戏剧性表现得是否精彩,也成为业界丈量动作导演执导水准高低的一个标杆。

最后,是动作形态的多元性。动作元素不单单存在于纯粹的武侠功夫片之中,许多类型电影中都能看到或多或少的动作场面,只是在武侠功夫片中,动作元素成为一种独特的标志。《中国武侠电影史》一书将传统武侠片的打斗场面细分为十种类别,分别是竹林打斗、盘肠大战、擂台决斗、飞檐走壁、刀光剑影、客栈比试、舞狮争雄、英雄就义、双雄死斗、凌波微步。从当前武侠功夫电影发展的角度来看,动作场面的归类取决于多方面的元素,比如主创人员所处的大的社会环境不同,进而导致其创作方向有别,或者不同的人物关系、角色情境、主题意旨的不同,都会催生出迥异的动作场面。由此可见,动作元素的多元性与其他所有的艺术创作活动相同,都具有无限的开拓空间。而动作场面的与时俱进与不断创新也成为一部动作电影优秀与否的衡量标准。

三、动作场面的形态梳理

影视作品中动作场面的具体形态包括所有涉及武打、追逐、爆炸、械斗、肉搏的场景。另外,动作形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别,比如,按照武打的样式划分,可以分为空手、械斗、爆炸、布阵、舞龙舞狮等不同类别;按照武打空间划分,可以分为荒原、客栈、水下、房上、寺庙、古宅等不同类别。

此外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影视作品中某位演员塑造角色时,除去武打场面之外,还会有许多生活化、日常性的动作,比如行路、交谈、举手投足等,那么这些动作,是否应该属于动作导演的执导范畴呢?此处需要阐明一点:如果这些生活化、日常性的动作出现在特定的动作叙事语境之中,则对这些动作的指导、设计和编排,往往成为动作导演展现水准和风格之处,我将此称作“人物个性行为的动作化、武侠化”。

在功夫片中,抛开打斗场面不谈,经常可以看到某个人物的个性行为动作化、或者生活行为的武侠化。比如,香港导演程小东和徐克联合摄制的影片《笑傲江湖二之东方不败》中,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武功盖世,可以“摆手破石”“挥指似针”“谈笑间杀人于无形之中”,而这些摆手、缝补、谈笑的日常性、生活化的动作,则成为角色表现武功的闪光点。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比如黄飞鸿南派洪拳的第四代嫡系传人刘家良,曾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掀起香港动作片的黄金浪潮,由他担任导演,其义弟刘家辉担纲主演的一系列“少林”题材的功夫影片中,经常能看到这类生活化的功夫桥段,比如《少林三十六房》中,洗锅刷碗也成了练功精进的手段之一;在《少林搭棚大师》中,主创人员索性用日常劳动的功夫化来为整部电影布局谋篇,刘家辉饰演的周仁杰日日为少林搭建竹棚,经年累月,竟然无师自通,悟出了锁骨擒拿的独门神功。“功夫”与“生活”之间的无形隔膜,就这样被导演刘家良用“劳动”与“时间”给打通了。上述种种生活化的动作奇景,在影迷眼中不但合乎情理而且精彩绝伦,这主要源自主创人员为动作元素苦心营造的特定情境,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道法自然”的内在认同。

动作导演作为影视剧组一门特定的职业,它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从业者对中国传统的武术和文化以及与时俱进的影视艺术的孜孜以求,而从武术指导晋升为动作导演,更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将武打技艺与生活百态、功夫文化与电影艺术融会贯通的过程。

华语动作片经历了90年的发展历程,展现过数不尽的精彩动作场面。这些动作场面,或者是某一类动作风格与武术形态的集中表现,或者是多种动作风格的变体与杂糅,为了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此处有必要对90年来动作导演的艺术源流进行一番梳理与总结。

四、结 语

武侠电影经过了90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华语影坛较为成熟的片种,也是国产电影中独有的类型片种,其发展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好莱坞的许多类型电影。于武侠电影九十大寿之际,对华语武侠片中动作元素的美学形态进行探究与梳理,也便具有现实意义。动作元素在影片中体现出较强的功能性,具体表现在塑造人物、推进故事、传递主旨、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等方面。只有秉持着武侠电影创作的美学理念,遵循着动作设计的基本形态,才能继续创造华语武侠片的下一个90年。

注释:

① 央视六套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之《动作哲学:董玮》,2008年8月11日播出。

猜你喜欢

武侠功夫动作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动作描写要具体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