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励志电影叙事模式和文化差异研究
2018-11-15高兴梅
高兴梅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9)
一、引 言
励志电影通过主人公在逆境中不折不挠,凭借顽强的毅力努力获得成功的奋斗故事,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电影通常契合某一国家或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凸显其文化价值观,达到宣传教化的目的。意大利导演盖布瑞·穆契诺执导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2006,以下简称《敲门》)和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中国电影《中国合伙人》(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 2013,以下简称《合伙人》)是两部获得巨大成功的励志电影。《敲门》当年票房收入高达3.07亿美元,位居全球票房榜第13位,并获得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提名。《合伙人》票房收入高达5.37亿人民币,成为第11个票房收入过5亿的中国电影,并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两部电影都契合了时代精神,并和主流文化价值观形成共谋,通过催人上进的励志故事,向观众展现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敲门》根据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自传改编,讲述了穷困落魄、无家可归的单身父亲克里斯,在逆境中奋发图强,通过勤奋和努力,从普通的推销员逐步成长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合伙人》根据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三个大学生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经历种种失败后,携手建立“新梦想”英语培训中心,并把其发展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奋斗历程。影片中“不仅能看到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还能看到王石、马云、冯仑等一批中国企业家的创业传奇”。可以说,影片展现了当代中国著名企业家艰苦创业的奋斗史。本文在比较的视域中,探讨和研究两部电影在叙事结构和策略、契合大众心理的手段,以及所表达的主流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异同。
二、两部励志电影的对比研究
(一)叙事结构和策略
《敲门》截取了主人公克里斯成为纽约交易所经纪人之前的一段艰难的经历,重点讲述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失业、妻子离家出走、房子欠租被收回,克里斯不得不携子流浪,边推销医疗器械,边照顾儿子。为了改变命运,他努力工作,并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终于成为纽约股票交易所实习生,经过6个月的残酷竞争,他获得年薪80万美元的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影片主要采取单线情节式的叙事方法,着力描述他如何克服困难,凭着勇气和坚毅获得成功的完整故事。
影片把克里斯的心理独白作为故事情节的推进器。影片开始出现他的独白:“我28岁第一次见到父亲,我要成为一个好父亲。”所以无论生活有多困难,他都会和儿子在一起,尽一切可能照顾他。当他修理好被摔坏的非常昂贵的医疗机器,带着儿子来到海边,影片又出现他的独白:“远离生活中的各种失望。”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当上证券经纪人,万分激动的他冲进涌动的人群,泪水潸然而下,影片最后的独白“这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叫作幸福的东西”直接点题,充分表达他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这些心理独白既反映了他的内心活动,他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坚持,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合伙人》采用两条线的叙事方式,以个人的成长为明线,以时代的进步为暗线,每一段主人公的奋斗经历都契合在时代背景中,个人的成长故事和中国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起来。1993年,中国首次申奥受挫,剧中出现标语“给中国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此时的成东青刚好被女友抛弃,他渴望被认可,经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渴望被世界认可。影片最后出现情感高潮,逐渐壮大的新梦想培训公司因为版权问题,遭遇美国ETS的法律诉讼,三兄弟齐心协力、义正词严地和ETS公司谈判并获胜,他们在谈判桌上的慷慨陈词大长民族志气。影片在讲述主人公成功故事的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就。个人的成功和国家的强盛完美契合,实现叙事的内外结构的叠合。此外,影片采用片段式、细节式、情节式的叙述策略,从三个主人公的经历中挑选一些特殊的年代,并按照时间的顺序串联起来,“整部电影在形式上呈现为从过去到现在的片段连缀。将之串联的除了时间逻辑外,还有三兄弟各自的画外音对白”。这些旁白推进了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影片的爱国主义主题。
(二)大众心理契合的手段
励志电影在物质上需要巨大的商业回报,在精神上要实现广泛的宣传教化,为了获得观众的认可,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会迎合大众心理,和大众产生共鸣。
影片《敲门》以父子之间深深的亲情贯穿始终,通过父子之情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克里斯带着儿子一起坐地铁、公交去推销产品,一起等候顾客,不离不弃、相依为命。影片中常常出现父子俩有说有笑、儿子靠着他肩膀甜睡的镜头。当他们被房东扫地出门不得不露宿地铁站时,他陪着儿子玩“时光机器”的穿梭游戏。影片的情感高潮是克里斯带着儿子在地铁的公共卫生间过夜,外面的人拼命敲打着卫生间的大门,而他紧紧地搂着儿子,泪流满面。当在救济所里,儿子用稚嫩的小手抚摸爸爸的脸,深情地说“你是个好爸爸”时,观众也从心底里认为克里斯当之无愧。影片最后呈现父子大手牵小手,亲切交流的背影,勾勒出一幅父子情深、永不分离的美好画面。
影片《合伙人》通过音乐、服装、布景道具等努力打造浓厚的怀旧氛围,熟悉的老歌贯穿整部电影,从唐朝乐队到崔健、从苏芮再到 Beyond;泛黄的老相片式的画面色调,使影片蒙上了时间的外衣;衬衫口袋别着钢笔、留着二八开的大波浪发型、穿碎花裙、蓝白条运动服、骑二八单车、对出国异乎寻常的狂热等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把观众带到遥远又熟悉的80年代,勾起不惑之年的观众内心的青春记忆,同时让观众站在现在的时间轴上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影片还采用民族主义的叙事策略,激发观众的爱国激情。成东青多次签证失败,但他每次都会对签证官说“我爱我的国家”。孟晓骏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和签证官:“现在中国学生出国不想留在美国,但想要返回中国。”传递中国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中国驻南斯拉夫的使馆被炸后,激愤的中国学生试图砸毁“新梦想”,成东青义正词严地告诉他们:“去向那个打败你的人学习,才会使你变得更坚强。”他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出国学习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理想。此时,观众也会不知不觉地感到个人理想与国家强盛是紧密相连的。
(三)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电影是传播文化的媒介,它既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电影通过生活方式、个人追求、教育模式等文化符号的传播,传递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观。
《敲门》的主人公克里斯在面临生活的种种磨难所表现的积极向上、坚忍不拔、坚持执着的精神正是美国主流社会所崇尚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精神的体现。影片中,克里斯反复提及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所宣布的人人平等,拥有平等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句话。崇尚人人自由平等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和自由,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这也正是影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
克里斯的励志故事也是实现“美国梦”的历程。“美国梦”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个人的勤奋、才能和努力,而不受家世背景的影响。克里斯是社会地位卑微、没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黑人青年,他凭借对数字的天赋、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创造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最后成为一名成功的金融投资家。克里斯告诉儿子“你自己能不能成才绝不是别人的话或思想可以决定的,就算我是你的父亲也不能。你要相信你自己是可以的,那些自己没有能力的人才会指责别人不行”。这些话既是克里斯对儿子的鼓励,也是他内心的信念。克里斯的成功故事是“美国梦”的成功典范,鼓舞和激励更多的美国年轻人坚持梦想、努力拼搏。影片中父子之间关于上帝的对话,传递了“上帝帮助那些自助之人”的基督教理念。当克里斯在绝望和痛苦中,听到牧师的传教,内心逐渐变得更加坚强,折射出基督教文化对美国民众的深刻影响。
《合伙人》既展现了个人奋斗的精神,又展现了三个人的相互合作,体现了中国社会所推崇的集体主义精神。三人联合创办了“新梦想”英语培训机构,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培训机构的发展。他们采取各自擅长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成东青的幽默教学法,孟晓骏的美国经验和签证技巧,以及王阳的创新电影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的孟晓骏拥有丰富的海外经验,他深刻意识到培训机构如果要得到世界认可,就必须成为美国的上市公司,他们使“新梦想”公司抓住上市的契机,在纽约交易市场一炮打响。三个年轻人在“美国梦”失败后,成功实现了“中国梦”,恰恰彰显了道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处世哲学;三人因公司发展理念不同而发生分歧,友谊出现裂痕,但当公司出现危机时又团结以来,共渡难关,深刻体现了儒家“以和为贵”的道德实践原则。他们所经历的挫折和磨难,凸显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的儒家哲学思想。
《合伙人》不仅展现个人实现梦想的过程,也映射“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个人梦”和“中国梦”相互契合,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影片中流露出的民族主义自豪感,表明国家强盛为个人梦想增强了自豪感,个体的心理渴求和中国的时代精神不谋而合地喷发。影片最后以《光阴的故事》为音乐背景,画廊式地呈现柳传志、马云、杨澜、张朝阳、王石、李开复、陈一丹、陈显宝、马蔚华等企业家和成功人士的照片,一代追求和坚持梦想的力量汇成巨大的洪流,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三个大学生百折不挠、追求梦想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故事。
三、结 语
两部电影通过年轻人追求梦想的成功故事,颂扬了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鼓舞当今的年轻人坚持梦想、努力拼搏,但他们在叙事手法和策略,大众心理契合的手段,以及宣扬的民族主流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差异。《敲门》采用“美国梦”叙事,借助影像化的语言认同并积极宣扬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宣传和维护美国的传统宗教和道德伦理观。《合伙人》采用“中国梦”叙事,弘扬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精神,再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追求。“美国梦”强调个人的成功,“中国梦”有着集体主义的内核,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国家强大的基石之上。
励志电影通过催人奋发的生活故事,以影像化的语言诠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价值,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陷入生活困境的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重新点燃生活的斗志,让更多的观众获得思想的共鸣和启迪。电影是传递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载体,中西励志电影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西文明的对话,构建和谐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