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在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2018-11-15

剧影月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馆文艺群众

做好群众文艺团队工作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如何真正做好做实这项工作确是一个并不轻松的易事。本文阐述新情势下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目前群众文艺团队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加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路径。强调文化馆必须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和加强文艺团队建设,以能力和智慧推进群众文艺团队科学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2016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指出,“国家鼓励公民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自主开展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强调要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基本文化权益。如何指导、支持、帮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文化、体验文化、品味文化,实现他们的文化梦想,加强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路径。它既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文化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均等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文化馆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全民艺术普及的新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实践和提升引领作用,做好群众文化团队工作是文化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群众文艺团队特征

近几年来,群众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在满足自身娱乐需求的同时,又弥补了社会各阶层、各年龄层次对不同文化种类、样式的需要,呈现着朝气蓬勃的生机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来自最基层,具有群体性。群众文艺团队是由地缘相连、兴趣相同、爱好相近的志同道合的人群自发组织成立的各种文艺类别的社会组织。团队的主体大多是最基层的群众,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一、兴趣各异,来自各行各业,有离退休群众,有在职市民;有街道居民,有乡村农民。参加团队的条件少、门槛低,其组织者也都是群众推举产生。从这个意义说,他们是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最末梢、最广泛的受益群体。

分布网格化,具有广泛性。群众文艺团队遍布城乡,活跃在社区、乡村。如今的街道广场、乡村田野,到处都有星罗棋布般群众文艺团队活动的身影。群众文艺活动的松散性、亲情性、易学性、实用性,吸引带动了更多的群众走出家门参与其中。群众文艺团队来自群众,活动符合群众意愿,因而最受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喜爱。

活动最丰富,具有娱乐性。群众文艺团队形式多样,门类众多,参与者兴趣各异,决定了他们活动的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团队大多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既展示自己兴趣爱好追求的成果,又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体的欣赏欲望。

影响最深远,具有传播性。群众文艺团队来自基层,活跃在民间,团队像一条条纽带,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交流感情、吐露心声、连接着亲情乡情。他们通过开展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自己的文艺素质得到提高,潜移默化中传播新风尚,凝聚正能量。随着音视频、网络微信等科技设备和传播手段的应用,群众文艺团队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群众文艺团队现状

群众文艺团队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涉及生活、艺术等多个门类,是一个庞大、松散而具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团体。群众文艺团队适应群众精神需求应运而生,表现出新生事物努力成长的生命活力。但是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显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其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队伍松散。时至今日,有些文艺团队还是成立之初的状况。因是自发自愿组成的组织,目的性不明确,随意性很大,加上没有管理单位,没有纪律制度约束,常常人员拼凑,活动随意。导致队伍不稳定,活动不正常,人员不和谐。

管理多头。群众文艺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层面,活动主题各有侧重,因此容易产生多头管理。需要时大家都来管,不要时谁也不过问,这种本位主义管而不问的现象,制约了团队正常活动的开展。

活动陈旧。有些群众文艺团队活动方式简单、内容单一、样式陈旧,没有与时俱进。一个舞蹈、一首歌曲,一段戏曲演出了几年,舞台上还是“老三篇”。团员不自信,群众没兴趣。

人才缺乏。群众文艺团队中缺乏专业人才,不少团队中文艺骨干的技能水平亟待提高。不少文艺团队中的艺术指导往往是矮子里选将军,队员们也不满足现有的活动方式和自身技能水平。

经费拮据。不少团队都是自由组合而成,没有单位部门扶持,平时活动经费,一靠会员交份子钱;二靠帮助商家企业搞些促销宣传取得一点收入。添置简单的灯光音响器材和服装、道具都十分困难。经费拮据,严重影响了群文团队的和谐稳定。

加强群众文艺团队发展对策

群众文艺团队的鲜明特性与公共文化特质一脉相承,加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文化馆工作职能的内在要求。文化馆要把加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列入重要的工作范畴,充分发挥组织、人才、场馆、资源、资金等优势,努力当好群众文艺团队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文化馆(站)属地登记,形成网络管理。文化馆要对其辖区内的群众文化团队活动、特点全面了解,统一印制登记表,汇总梳理各团队名称、人数、年龄、人员结构、特色人才、活动成就、负责人信息等。在文化站登记的团队要向上级文化馆备案,建立涵盖全市(区)群众文艺团队的数字信息库,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形成培训、排练、演出、创作、展览等全方位、多元化的网络管理和活动指导。

制定团队规章制度,形成帮扶激励机制。文化馆要根据群众文艺团队的性质、特点,制定统一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量化标准和激励机制。借助“以奖代补”政策,在设备、器材、活动经费等方面实施精准扶持,营造团队之间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

组建文化馆(站)直属团队,做好示范引领。文化馆要根据自身情况,组建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直属团队。既可以从现有社会群众文艺团队中选择基础一般的团队作为直属团队,通过培训指导,努力使他们的水平质量明显提高;也可以从自身组织的公益性文艺培训班中挑选有兴趣、有特长、有奉献精神的学员进行整合组成馆直属文艺团队。文化馆要通过种好自身的团队“试验田”,创造好的经验,从而指导面上的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为他们树立学习示范的榜样。

抓好文艺骨干培训,提升团队水平。文化馆要抓住正在进行的全民艺术普及契机,加大对群众文艺团队各类业务人才的专业培训,要把脉文艺团队需求特点,举办各类实用性培训。例如风靡全国的广场舞,是时下许多群众文艺团队主要活动项目之一,文化馆就要根据实际,适时举办广场舞辅导员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示范如何编创广场舞。通过不断开办各类培训班,提高群文骨干的业务技能,既带动了群众文艺团队整体活动水平的提升,又增强了文化馆对文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提供展示平台,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馆最有优势。有策划、宣传、组织活动的能力,有先进的音响、灯光设备技术保障,许多文艺团队都以能参加文化馆举办的各类演出展览活动为荣。文化馆要因势利导,积极为群众文艺团队提供展示平台,进而促使文艺团队重视文艺作品创作、编排,提升演出、展览等活动的质量和品味。

加大资金扶持,保证团队运行正常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投入力度,文化馆要积极协调,配合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群众文艺团队经费扶持政策。比如通过开展“星级”群众文艺团队和优秀群文之星评比,以奖代补,对成绩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资金、或演出设备的奖励扶持。鼓励团队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建设,为他们牵线搭桥,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团队发展。

泰州市从201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设立“文化惠民券”,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该市每年向市(区)所属乡镇街道、村居发放1000万元“文化惠民券”。实施惠民劵的主要目的,除了为群众定制他们真正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外,更重要的出发点就是通过惠民劵机制,以奖代补,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发展壮大。在首批57家有资质的演出团体中,70%就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群众文艺团队,群众演出、群众参与、群众享受,演出团队受益,演出质量好的团队每场收入甚至达到万元,演出资金的注入增强了群众文艺团队的造血功能。现在该市不少基层团队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积极排练节目,争取进入惠民演出文化团队行列。

群众文艺团队是最基层、最直接、最便捷、最具影响、参与群众最多、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民间文艺组织,各地文化馆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千方百计加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促进群众文艺团队科学健康发展。维此,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会夯实基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更能有效推进。

猜你喜欢

文化馆文艺群众
1942,文艺之春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多让群众咧嘴笑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