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西区剧院繁盛的启示

2018-11-15

剧影月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西区剧目剧场

在伦敦人的日常生活中,“去西区”已成为“去看戏”的代名词。让我惊讶的是,伦敦西区的剧场一个连着一个,多到数不过来,这么多的剧场都在上演剧目,不难想象它的戏剧繁荣可见一斑。有一种说法:“伦敦西区(West End)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戏剧中心,是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

既然戏剧已成为伦敦人生活的一部分,走进剧场就意味着走进他们的生活圈,我连续看了几台戏,上座率几乎百分百,座无虚席的剧场的确验证了这一说法。

戏剧成为英国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国、英国等国家推崇的教育戏剧不无关系。“在中小学所推行的戏剧教育,并不是以培养戏剧人才为目标的专才教育,而是要在戏剧活动中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这种戏剧教育活动渗透到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层次课程中。”正是这样一种教育习惯的养成,“去看戏”自然就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个连着一个的剧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看戏去”的习惯的养成

看到西区剧院里上演剧目的丰富、观众数量的饱和,我作为一个职业演员,用羡慕一词已不足以表述心境了。反观我们的现状:南京的人口有800多万,远比伦敦人口多很多,可戏剧团体才十几家,剧院更是寥寥可数、七零八落。这些年上演的剧目虽比前几年要多了些,但还是谈不上丰富。我在伦敦西区XX剧院看《狮子王》,观众席有1200多,座无虚席。而反观我们有的演出,剧场内900多人的座位,有时连3成都达不到,是我们的观众太忙了,没工夫来看戏?票价贵了,买不起?还是根本我们就没有“看戏去”的习惯?坐在伦敦西区XX剧院内,还没开演,随着周边细声低语的外国观众,第一次认真地回忆起我们每年去大学巡演的情景:我们演话剧,它的观众群主要是年轻人,进剧场看话剧的百分之70都是他们。在大学巡演,往往满座,他们对剧目不是特别挑剔,当然,如果这台戏是直接反映他们生活的,那种热烈的程度会让你窒息。记得我主演的一台小剧场话剧《我的第一次》,完全就是直面他们的生活,整场演出做过统计,1小时50分钟的长度,笑点超过65次,泪点不低于10次,该剧演了10年,依旧受到他们的欢迎。就是这样一台戏,当推到社会,走进市场,上座率就十分悲观。每次演出结束,我们和观众座谈,问到这个戏值得看吗?凡是看戏的观众,绝大多数都认同这个戏,显然这个戏本身是没有问题,可为什么就是没有许多人走进剧场呢?我主演的另一台戏《民生巷11号》,这是2014年我团首演大获赞誉的好戏,并在后来的日子连获殊荣。记得大学首场演出,1000多人的剧场,连过道都坐满了学生,可在公演时,售票情况很让人沮丧。乃至如今一提到商演,心里都有点发毛。大学和社会的两种现象很有意思,说明两点:1、这些年大学的剧社在做教育戏剧的普及,他们对学生们了解戏剧、熟悉戏剧的认知做了卓越贡献,许多学生看的第一台话剧往往就是剧社同学们演的戏。2、剧场就在身边。学生们无需长途跋涉就能看到戏,在大学里,报告厅、食堂、教室常常就是剧场,学生们席地而坐就看戏了,那份随性也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的。这里没有说到的就是票价,学生们看戏是免费的。同等条件在国外也是如此,为什么他们步入社会后,还保留着继续看戏的习惯,而我们的学生看戏的会越来越少呢?

票价的确是个门槛。如今一台好戏,商演的票价的确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口袋羞涩是重要因素,这个阻碍了大家“看戏去”的习惯。另外,还有一个多年养成的恶习,送票的习惯屡禁不止,这种不公平、不尊重的陋习,不仅把想看戏的人们阻挡在门外,而且让一个正常的演出变成了交易。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票送出去了,开场前门口还有等退票的,可剧场内空空如也。下雨了,不来了;还没吃饭,不来了;朋友聚会,不来了;陪孩子逛逛,不来了;没睡好,不来了;有点远,不来了……太多的理由可以随便不来,因为票是送的!

不难发现,戏剧的诱惑在两座城市的市民习惯里是有不同的解读,更有价值取舍的差异。我真的在这之前困惑过,来到伦敦西区,这里的戏剧现象委实令我感动,一个演员的感动。

二、教育戏剧是启蒙

“欧美国家的教育方式跟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就拿戏剧教育来说,在欧美国家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戏剧教育真正目的——以戏剧为载体,不教任何表演技巧,而是引领孩子们在虚拟的戏剧情境中体验,没有既定的台词、动作、故事情节,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创造与反思。”这就是说,人家从孩提时代就开展了戏剧教育的培育,这种意识培养,好处很多,对生活的观察和想象,就是他们未来创造力的源泉。一个民族的教养和它的创造力是这个国家的根基,戏剧从小就融入他们的生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方面,我们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里很容易找到对这一提法的主旨,而且运行完好。今天,我在国内,在南京也看到了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教育戏剧,开办这样学校,这就是希望。也许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的下一代也会养成“看戏去”的习惯。

我又困惑了,我们这一代的演员就这样等着未来?这一等,可是十年、二十年呀!

首先想到我们不能等,在伦敦西区我们看到的一个连着一个的剧场和一台又一台的剧目,这种繁荣的戏剧现象说明,必须的硬件才会带来优质的软件,先有剧场才会有剧目。如今我们的剧场不成气候的原因就是没有抱团,南京的1912、万达广场、虹悦城等商业模式的格局,最大的特点就是抱团。它让走进来的人不会担心吃不到东西,没有可玩的地方,这家不行换一家,把优选的权利交给消费者,彻底杜绝失望。倘若我们有一堆剧场都在长江路,真的不用担心没剧目,剧团是生产单位,只要有剧场、有观众,他们的生产能力不容低估。戏剧氛围一旦形成,还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商机。我去了西区后,不担心吃喝、不担心出行,那里什么都有,这就是先例。

此外,在商界有一句话,顾客就是上帝,而我们也有一句话,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这里的你们就是观众,我们就是为观众而生。

此外,我们作为剧目制造者,唯有与观众的亲密接触,才会制造出让他们喜欢的剧目,这一点,坐在家里是想不到的。看《狮子王》尤为强烈感受到,这个作品之所以能多年经久不衰,每回上演都爆满,是一次次从观众的反映中提炼出最吸引人的部分加以完善。良性的循环是剧目完善的必须过程,观众从中获益,我们从中获利,双赢的结果是戏剧发展的方向。

其实这些年,为中国戏剧发展指点迷津的人不少,而且良药处方也挺多,可实际改观不大,究其原因,我不知道。今天我能做的就是这次英国之行,让我看到两个国家、两座城市的人们对“看戏去”这个概念是不同的,作为演员,我羡慕西区的戏剧景象,它能体现演员的价值,而演员也能从中领悟价值观的真谛所在。真心期盼我们南京的戏剧景象也能繁荣起来,让我们的上帝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走进我们的心中。

猜你喜欢

西区剧目剧场
“红粉”来信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My English learning method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开心剧场
优秀剧目进校园
渠道为王 终端制胜
淘气包弟弟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