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摭谈

2018-11-14张昌茂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策略有效教学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关于策略的学问,而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知识规律的感性认识,以及本质特征的理性内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而不教。在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化隐为显、过程体验、多次孕育、及时提升、适当拓展等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教学;运用策略

数学是一门关于策略的学问,而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往往过一段时间就忘掉了,在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却时时处处发生作用。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不能只重视结果却轻视过程与方法,而应渗透有灵魂的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而不教。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呢?

一、 化隐为显策略

数学来源和应用于生活。为了更好地感受数学的精髓,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化隐为显,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深度学习出发,抽象出数学变化规律。其中,符号化思想的渗透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进行传递、共享及创新隐性知识。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探索中归纳和理解数学符号,在情境中抽象化符号表示和深化应用所表达的数学信息。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搭配》这一课,教师在学生独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后,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展示了用不同搭配方式的作品:有的用文字“红衣配红裙……”来表达;有的用图形语言“圆圈代表上衣、三角形代表裤子”来表达;还有的用符号语言的“1、2、3、4、5”分别表示各种上衣和裤子;还有的用字母y表示上衣,用字母k表示裤子。通过展示和对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符号的内涵和思想,在后续的解决生活中的早餐、公交车路线等问题时,学生已初步有了符号意识,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了。

二、 过程體验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学习中的过程体验。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握过程体验策略,让学生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把问题进行转化,实现化繁为简,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各个年级、不同领域的教材都有适合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的切入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分阶段分步骤渗透,那么学生就会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数学素养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得以滋长。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植树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现在准备在一条全长24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可以怎么种?”展开教学,学生发现用画图方式这样一直画下去很费时间,从而想到举些简单的数据比如12米、16米、40米……来画图,再列表找规律,最后把规律进行归纳提升,让学生经历自主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多1少1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接着再放手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自主研究植树问题中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的情况。

三、 多次孕育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多次孕育策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解决某个问题的探究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将一些生活信息进行多次的,由浅入深的提炼,先唤起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再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打开眼界,运用数学建模方法研究和解决多种多样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烙饼问题”时,是“烙”关键?还是“饼”关键?转化、分类、最优等数学思想方法隐在其中。教师先从学生容易理解的1块饼、2块饼入手,让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先渗透建模思想;领悟烙饼的方法,生成以下的表格后,再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利用学具小圆片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接着通过列表的方法为学生建立起烙饼问题的数学模型,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对比偶数张饼和奇数张饼归纳出“同时烙法、交叉烙法”,真乃“大道至简”!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活动和思维经验更重要,教师多次孕育数学思想方法,逐步让孩子建立起烙饼问题的数学模型。

四、 及时提升策略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及时提升策略,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学会类比,学会建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面对一个崭新或稍复杂的问题而陷入僵局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寻找另一个比较熟悉或比较简单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类比启发而获得较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基于这一知识基础,教学中教师首先对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复习后,趁热打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密切关系进行大胆猜测,并创设分饼故事,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24和48三个分数表面上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实际上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感悟类比推理思想。最后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总结类比推理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在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中,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

五、 适当拓展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并思考如何在课堂中适时渗透思想方法,思考如何适当拓展教材内容,给学生创造运用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在我们小学阶段,没有学过函数,但是函数思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有所渗透,可以说有“变化”的地方都迸发着函数思想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函数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出发,举例生活中一些相关联的量,如“用去的钱与剩下的钱”“商场购物中的单价与数量”……,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感受“变化的量”,感悟函数思想;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每组中相关联的两个量分别是什么,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规范描述“变化的量”,并发现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体验函数思想,在交流评价过程中,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最后基于学生体验了大量的“成正比例关系”的内在规律,联系实际运用“正比例关系”,创造性的运用函数思想。

研究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必须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标理念为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特别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提炼以及渗透运用;接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还要揭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然后还要精心设计练习,给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数学思想解决新的难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盼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4):74.

[2]方萃.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3]周洁.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螺旋式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林双.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18).

[5]姜家凤.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7(9):27-28.

作者简介:

张昌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赤土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策略有效教学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