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2018-11-14谢晖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 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小班化的教育背景也随之越来越普及,小班化教育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班化教育;导学案设计

一、 前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吸收以及掌握,随着小班化教育的普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让学生通过合适的导学案,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当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 初中语文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主要是指教师针对教学的内容以及进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一种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以及优化发展的一种学习方案,在农村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当中,最重要的便是一个“导”字,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意义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知识点更加繁多复杂,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在理解以及掌握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关于阅读的一节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或者不会的,学生基本都是回答懂了,但是这是一种比较实时性的现象,就是看似学生掌握了语文课堂中教师所讲述的语文知识,但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对于相关的语文知识不能进行深刻的记忆,看似学会的情况下,却不能讲述出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究竟学会了哪些知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还导致学生在缺乏目标的过程中丧失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合理的导学案设计,有利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每张导学案的开始部分,都会有一个学习目标,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以及相关的教材内容,将语文课程中所需要进行学习的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进行提取,标明这节课要学习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让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了解所需要进行学习的语文知识的大概内容,明确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吸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以及质量,进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四、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班化学生特点鲜明,对于学习习惯及相应的重视程度不足,产生了较明显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及水平也有不足,语文学习素养的培养有效性较低,导致小班化背景下,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能力存在不足。所以,在小班化背景下,教师进行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时,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王几何》这一课时的时候,在设计导学案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在导学案学习目标的制定上,一是需要掌握本文的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理解释义,二是掌握文中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手法,把握各种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其次,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以及相关的教材内容,将语文课程中所需要进行学习的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进行提取,标明这节课是让学生学习以及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重要是需要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情感,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第一步,教师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整体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积累文章的生词,像是:须臾(yú)、屏息(bǐng)、嘈杂(cáo)等等,第二步,教师需要根据小班化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让不同的学生进行人物特点的描述,细致地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以及运用,第三步,教师需要将文章中的细节进行提取,让学生进行细节研读,咀嚼探究,进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导学案设计,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便于学生对于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吸收以及积累,还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 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导学案的设计,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合理利用学案导学让学生养成小组探究的习惯。教师可以按照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情况和成绩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搭配每个学生的优势或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初中语文导学案的概念、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意义以及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浅析,导学案的设计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分组教学的原则是利用合理有效的分组学习实现不同学习能力间的学生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另外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状态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制定相关的教学措施,改进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根本,加强分组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颖.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J].新课程(中),2015(2):109.

作者簡介:

谢晖,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东湖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