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四级网络心理预防的体制、途经方法和策略

2018-11-14高正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干预心理教育

摘 要:本文以“‘四级网络心理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为主题,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对这一机制的运行和实践进一步验证、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经验,并进一步提出科学建设和优化四级网络的实际效应以及高校大学生心理预防干预机制的有效实践举措。与此同时,高校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深入了解大学生,积极地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心理潜在问题,及早消灭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关键词:心理;教育;干预

一、 构建四级网络心理预防干预体制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第一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全校学生展开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与分析,通过课程讲解与召开讲座,展开心理健康测评与分析,有助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加强学生心理疾患的鉴定,有助于开展四级网络心理预防干预体制。第二级是各院系书记与辅导员,应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輔导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扰工作。选拔班级心理健康委员作为第三级,主要收集学生日常的心理信息,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院系心理辅导站,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活动,切实掌握大学生心理动态,能够有效处理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宿舍选出宿舍长作为第四级,协助心理健康委员会,有效进行学生心理状况信息调查。宿舍长根据大学生同住、同吃、同学习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有效的展开,互帮互助,做好疏导与信息汇报工作,有助于辅助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展开的健康咨询与管理活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当定期对宿舍长与心理健康委员会展开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及分析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技巧,有助于做到“宣传员、咨询员、观察员与联络员等”作用。

二、 高效开展四级网络心理预防干预工作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一) 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查

高校要想有序开展四级网络心理预防干预工作必须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普查,有效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一项工作主要由第一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开展。通过构建心理健康档案与危机干预档案库,与各院校加强定期培养与跟踪调查,对于存在严重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发现,有效指导与帮助,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二) 加强信息沟通,构建信息沟通网络与信息反馈机制

高校各院系之间应当加强信息沟通,通过建立院系、班级与宿舍的信息沟通网络,有效掌握并及时反馈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各院系必须加强分析所管辖范围内学生动态信息与心理状况,通过追踪普查对于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有效地展开防治工作。并且记录调查与防治工作内容,将相关信息报告呈递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引导学生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求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应当有效收集各院系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定期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波动,记录书面报告,交至学校主管部门。

(三) 开展心理危机评估与早期预警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于各院系上交的学生心理健康信息,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评估,通过分析判断,作出早期预警,加强各院系协调工作,有效做好跟踪救援工作,切实加强信息的有效评估。通过及时反馈与防治,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效转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通过完善的心理危机评估体系与及时的早期预警工作,能够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 四级网络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的实施策略

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应当根据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特点与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展开不同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 展开同辈互助心理模式

通过开展同辈互助心理辅导,有助于接受相关专业人员或心理健康委员的心理咨询功能。在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有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问题探讨与咨询,缓解学生存在的心理矛盾。通过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帮助学生切实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心理困扰,加强学生学习与生活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推动学生群体进一步发展互助,实现互助成长模式。因为同辈心理辅导具有实施方便、见效快、接纳性强、便于推广等众多特点,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同辈心理咨询,能够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补充,也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二) 加强家园联通模式

高校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不仅要与学生进行紧密的沟通配合,也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由于大部分学生心理危机源自于家庭,所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家庭作用。独生子女数量的逐渐增多,近几年离婚率的普遍上升,导致家庭因素在学生心理危机中的影响,难以忽视,所以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必须加强与家庭的有效沟通,利用家庭资源构建家园联动心理干预模式,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家校于一体的合作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构建家庭档案,对于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于困难家庭或特殊家庭,例如,贫困家庭、重组家庭与单亲家庭等,皆纳入高校大学生心理预警范围。高校应当与家庭保持紧密的沟通联系,向家长及时汇报学生近一学期在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并且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通过与家长的紧密沟通联系,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能够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并且争取家长对学生展开心理与情感上的支持,能够运用亲情力量解决心理危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助于构建和谐精神状态,切实提高心理健康预警工作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微梅,黎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探析[J].高教论坛,2010(1):40-43.

[2]张元洪.高校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6):121-123.

作者简介:

高正,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学院。

猜你喜欢

干预心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