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8-11-14余芳

考试周刊 2018年97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解题思路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教育占据了数学教学的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小学生重要审题能力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审题不清楚,在考试中造成很大的失分比例,造成小学生审题失误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生审题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对策,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解题思路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小学生都是审题不透彻或者概念不清楚造成失误的,如果能仔细思考题目要求,很多小学生都有类似的感觉,要是能读懂题目,这题肯定会做。审题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反复练习学生的这种能力。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在本文中提出了三点训练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小学生审题能力缺失呢?

一、 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 概念混乱思路不清楚

正确理解概念才是审题的第一步。纵观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概念定义,似乎都比较抽象和晦涩,即便是有教师解释以及做大量的习题进行巩固,但是还是不易理解。尽管新课改也对数学教材改革提出了诸多的意见,但是对于概念的定义还是不够直白。小学阶段,很多小学生还处于识字的阶段,如果题目比较绕或者语言很长的题目,就会给小学生的理解造成较大的困扰。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一些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基础没有打牢固,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容易思路混乱。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交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二) 审题粗心做题不认真

据调查,很多小学生做错题,不是因为不会做,或者看不懂题,而是根本不认真看,有的学生在考试中,匆匆忙忙看一遍题,没有认真审題,就开始答题,结果因为不理解题意而造成的巨大的失分。比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197-112+42这道题目中,有的学生把减号看成了加号,有的学生不知道运算顺序。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一是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类题型的算法,不看题目要求,盲目下笔;二是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考试中就忘记了这类题目的计算方法,答题过程不认真。

(三) 教师缺少正确引导

在数学课堂上遇到比较难懂的题目,教师往往选择自己读题,让学生自己做题,长期下来,就会对教师形成依赖,每每遇到题就会等着教师来读题,自己不动脑筋想办法解答。形成这种依赖的局面,一方面是学生的原因:学生依赖性太强,遇到问题不自己处理,等待老师的答案;第二个原因是教师不注意引导,不教给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独立完成,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大包大揽。所以这种不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尽快改善,教师引导学生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题意,只有审题清楚了,才有可能独立完成解答过程。

二、 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 重视读题,促使学生融入题境

读题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教师做起,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说起:一是要引导学生读题;教师在读题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题目的要求,难题都变的不难了,这是因为教师在读题的时候,把需要注意的地方加重了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就在无形中告诉学生这道题的难点在哪里,很多学生都能领会。因此教师可以把如何审题的技能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如何审题。二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在低年级阶段,一般是教师读题学生答题,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比较有限,很多字不认识,只能让教师代劳。随着年级的慢慢增高,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判断题目中隐藏的解题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数学题目中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也就是说,让学生把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都串联起来,认真分析,这些条件才是解题的关键,逐渐培养学生独立的审题能力。

(二) 加强对比,注重概念建立

概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读题的关键因素。数学概念和语文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数学概念传达的是数学信息和数学条件,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分析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可以透彻理解概念。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出一些和概念相关的练习题目、图形、应用题让学生加深理解,举一反三,这样在平时的考试中,如果遇到多重概念叠加的现象,学生也不容易搞混。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概念的区分和练习,这是审题的前提,并且加强概念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

(三) 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关系

数学学习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小学阶段,有些题目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可以借助用形象思维来帮助小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循序渐进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常用的方法是反复引导、画图。比如在数学习题中:

从前往后数,小红排第5,从后往前数,小红排第7,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种问题,部分学生只凭空想象或者直接列式:5+7=12(人),这是很明显没有认真审题,仅凭题意得出的错误答案。此时老师应适时引导:我们可以尝试画图。比如,小红用□表示,其余同学用○表示,画出图形:○○○○□○○○○○○,正确算式应为:5+7-1=11(人)。可见画图法在解决应用题中非常实用,只要掌握了画图方法,许多数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将来不论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题目,审题是第一步,如果不读懂题意,再高超的解题技巧都是徒劳,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平时课堂讲课中或者是平时的习作练习中,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解题正确率,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越.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2).

[2]杨丽兵.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11).

作者简介:余芳,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青联学校。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解题思路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