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感知为抓手有效促进智障生语文教学

2018-11-14钟育华

考试周刊 2018年9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 要:在当前培智教学工作当中,已有众多教师意识到对智障生形成生活感知要比文化知识灌输更为有效且重要,原因在于智障生自身生理因素的特殊性,倘若直接进行知识传授会造成理解与掌握的难度过大。鉴于此,为了有效促进智障生的语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借助生活感知的直观形象为抓手,文章便针对于此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生活感知;智障生;语文教学;有效

陶行知先生认为不懂得联系生活来学习,学生只是盲目地“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学习只是生吞活剥的。显然,对于智障生而言,语文教师更需要引导他们细心留意自己身边的事迹或生活体验,将这些事迹和体验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的乐趣。纵观当下智障教学,仍有部分培智学校的学科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中心,过于注重对智障生文化知识的直接传授,为忽略了生活方面的感知同样能够带给智障生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当以生活感知为抓手去开展学科教育,文章便以智障生的语文教学为例,对如何利用生活感知去开展智障生的语文教学活动展开探究,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 利用实物展示,知识融入生活

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现如今,目前大部分培智学校使用的教材适用于轻度智障生,而对于中度及重度智障生而言,理解起来依旧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智障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课堂教学难易程度进行适度调节,从而能够简化学生的理解。在开学前期需要制定月度主题活动,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足准备,为了能够让智障生将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灵活融入生活当中,教师则可结合教学主题去选择教具,通过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展示,以生活感知去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如教“玉米”时,则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摸摸质感,尝尝味道。又如在教学《毛巾、肥皂》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毛巾与肥皂的实物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能够将实物与所教学的字的写法、读音、字形相互对应,从而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感知的对接。同时,教师还可进行课堂教学拓展,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毛巾与肥皂,首先教师可先行进行示范,待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之后便指定做得出色的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懂得自己用肥皂与毛巾洗手。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教材中的语言知识,也能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锻炼了自身生活技能,在洗干净手之后能够体会到成功喜悦,大大激发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智障学生的教学活动生活化是当前的主流趋势,语文教学如何生活化?如何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有效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紧紧抓住智障生的最近发展区促突破字词句篇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一、利用实物展示,真正实现从学知识到用知识的转变,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 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感知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智障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知识理解与生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所以需要教师对其展开耐心教导。为了促进智障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尽量选用更多生活化内容去解释知识点,具体来讲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与智障生生活相贴近的生活情境,从而让生活中的知识能够与日常教学相融,教师便可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去讲授知识。正因为智障生的依赖性比普通学生要更大,因此通過创设他们熟悉的环境能够让他们更为放松,如此一来教学实效性便会大大提高。

比如,在开展以《我的家庭》为主题的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将各自家庭当中最喜欢的物件集中起来,比如相册、玩具、书籍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且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去进行家庭布置,将小小的教室布置成家的模样,规划出客厅、厨房、卧室等空间,从而学会这些名词。智障生身处在自身熟悉的环境当中所开展的学习活动会更为放松,在思维活跃的条件下,教学实效性大大提升。又如,在教学《买菜》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买菜情节的表演,让学生在预设生活情境下去运用所学知识,当然教师还可带领学生真正前往菜市场,与商贩进行交流。如此一来,在语文知识讲授过程中创设相对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得到针对性锻炼,从而能够强化智障生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能力。总而言之,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必完全拘泥于课本,囿于课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让智障孩子的学习更加轻松,更能体验成功的愉悦,自然也更能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 拉近师生距离,提高交际能力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沟通与交流是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必备手段,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倘若无法与他人进行顺畅沟通交流,则无法产生社会归属感,其生活与工作也将面对举步维艰的局面。智障生一般会对周边事物表现冷漠,然而社交需求作为人类内心的根本需求,可见培养智障生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尤为重要,这一点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智障生之所以会对事物表现冷漠,主要原因在于其情感与意识的表达能力过于缺乏,难以与外界产生有效沟通。所以在智障生的语文教学中应当以生活感知为抓手,不断拉近与教师的距离,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让学生能够卸下心防,更喜欢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生活中也能逐渐敢于开口。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尽可能使用简练语言,不必营造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懂得换位思考,立足于智障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学会与学生交朋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比如在教学以《生日》为主题的内容时,教师便可选在某位学生生日当天进行教学,通过精心准备去渲染生日气氛,不仅能够让学生打开心扉,同时对该主题相关的知识内容学习更感兴趣。

综上所述,智障生在诸多方面与正常孩子存在差异,教师必须正视这种差距,所以在面对智障生所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重视语言技能的不足,对教学过程予以优化,加入更多生活感知因素,让学生能够透过生活化的内容去探知语文知识的核心,从而在简化语文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懂得如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从而有效促进智障生的语文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潘雅萍.立足生活实际,促进语文教学——智障生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A版,2011(3):122.

[2]王莹.让智障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共赢[J].新校园(上旬刊),2014(12):131.

[3]张万波.使用适合的生态教材探究学生生命价值[J].科技信息,2014(15):251.

作者简介:钟育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