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11-14陈利金
陈利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中山514700)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所导致,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多发于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1]。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疏通血管,从而恢复脑部组织的血循环[2]。由于急性脑梗死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伤,治疗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和康复[3]。本研究对7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4 岁,平均年龄(55.49±7.76)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5例,脑室旁8例,脑干6例,脑丘3例,小脑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5.26±7.19)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6例,脑室旁9例,脑干5例,脑丘3例,小脑2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4];(2)年龄 18 周岁以上;(3)发病 3~4.5 h;(4)近3个月内无动脉穿刺、头颅外伤、卒中及颅内、椎管内手术史。排除标准:(1)颅脑CT显示多脑叶梗死;(2)48 h内接受肝素治疗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出上限;(3)存在活动性内出血或急性出血倾向;(4)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糖<2.7 mmol/L,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00 mm Hg;(5)存在颅内肿瘤及动脉畸形;(6)近期内服用抗凝药物。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4.5 h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根据患者体重给药,0.9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开始剂量为总剂量的10%,1 mim内完成静脉推注,剩余剂量于6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
1.3.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康复训练、用药指导以及体征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1)治疗前护理:对患者进行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给予患者家属心理安抚和健康教育,告知病情发展、治疗方法、手术预期效果以及各类风险,安抚清醒患者情绪。(2)治疗中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障碍状态,发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告知医生进行处理。(3)治疗后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检查常规临床指标,监测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恢复情况指标,预防出血症状发生。待患者恢复意识后,向其详细讲解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护理过程、康复过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在心里树立一个康复的预期效果,提高治疗自信心。根据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制定护理方案。在治疗与康复训练期间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当患者出现消极状态时,向其列举成功康复的案例,鼓励患者坚持锻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
1.4 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5]和 Barthel指数[6]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评分满分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与同组干预前相比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分,±s)
?
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30 d后的Barthel指数明显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rthel指数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rthel指数比较(分,±s)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受时间窗限制,需要在发病6 h内进行,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阿替普酶是溶栓治疗的推荐药物。但是脑部梗死对神经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溶栓治疗只能最大程度降低其损伤程度,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提高手术效果和预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
护理干预是在科学理论和护理诊断的指导下从事的护理活动,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家庭顾问、心理支持、药物管理、环境创建、成员介绍以及出院随访等,通过以上措施达到并发症的预防,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恢复[8]。本研究就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展开研究,对70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给予观察组35例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治疗前的家属护理、治疗中的指标异常监测以及治疗后的全面护理。治疗前家属情绪及认知护理可以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大程度避免医患矛盾;治疗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急性脑梗死的了解和认识水平,从心理上不再对其产生恐惧,增强康复治疗自信心和依从性,促进预后;饮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为后期康复活动提供有力的机体条件;出血并发症预防可避免患者病情发生反复,影响治疗效果及康复进程[9]。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和单一重复的动作训练会使患者产生消极心理,降低对康复的积极性、依从性,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康复训练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0 d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疾病的转归,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转归有着积极的影响,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