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18-11-14朱学敏杨潜前

浙江医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西沙服药年龄

朱学敏 杨潜前

莫西沙星是具有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的8-甲氧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自2002年以来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视觉异常、幻觉、抽搐、耳鸣、癫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笔者对我院因服用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数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因服用莫西沙星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头痛、头晕20例,兴奋失眠8例,感觉异常4例,视觉异常4例,幻觉和抽搐2例。

1.2 方法

1.2.1 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 依据《临床药理学》第4版将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分为4种,即“肯定”、“很可能”、“可能”和“无关”。本研究将前 3种因果关系记为相关不良反应。

1.2.2 因素分析 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ADR)出现的时间、用药剂量、药物剂型、给药方式、原发疾病、联合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相关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对纳入研究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及药物使用情况作变量赋值如下:设定因变量为Y,表示是否发生神经系统ADR(未发生=0,发生=1)。设定自变量为X,分别代表不同的相关因素,其中包括:X1代表性别,男性=0,女性=1;X2代表是否为老年人(即年龄≥60岁),否=0,是=1;X3代表是静脉给药途径,否=0,是=1;X4代表服药后ADR出现的时间(即时间≤3d),否=0,是=1;X5代表原患疾病中是否合并肺炎,否=0,是=1;X6代表服药剂量(即>400mg),否=0,是=1;X7代表药物剂型(片剂),否=0,是=1;X8代表联合用药(<2种),否=0,是=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分析 38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段分布可见60岁以上者占60.5%,高于60岁以下者。详见表1。

表1 性别和年龄分析表

2.2 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及不良反应出现时间的分布 38例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患者最多,占57.9%;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者多于莫西沙星片者;给药后至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1~3d者最多,占23.7%,见表 2。

表2 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及不良反应出现时间的分布

2.3 用药剂量及合并用药情况 38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用药剂量>400mg,占5.3%;合并用药情况:未合并用药者12例,占31.6%;合并使用1种药物者18例,占47.4%,合并使用2种以上药物者8例,占21.0%,合并药物主要是合并用药主要是盐酸氨溴索、丹参酮胶囊、氟康唑注射液、氨茶碱、呋塞米、华法林、吲哚美辛、甲波尼龙等。

2.4 原发疾病分布情况 38例患者中原发疾病多为肺炎者25例,占65.8%,其余泌尿系统感染6例(占15.8%)、慢性支气管炎4例(10.5%)、慢性阻塞性肺炎3例(7.9%)。

2.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毒性与年龄、服药后ADR出现的时间、药物剂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原发疾病有关(均P<0.05),见表 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莫西沙星因其8位C原子引入甲氧基团,保留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作用的同时,也对厌氧菌有效,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比,抗菌活性较高,细菌耐药性较低,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半衰期长,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可以通过粪便、尿液2条途径进行排泄[2-3]。但由于莫西沙星具有很好的脂溶性,能较好地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抑制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反应[4-5]。

本研究对38例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其发生与年龄、服药后ADR出现的时间、药物剂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原发疾病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占57.9%,静脉给药起效快,临床广为使用[6],但因给药速度等原因,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提醒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给药途径。盐酸莫西沙星说明书提示,老年人不必调整用药剂量,轻度肝功能异常和任何程度的肾功能受损患者不必调整用药剂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占60.5%,毕竟对于不良反应耐受性差,该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老年患者肾清除能力降低,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容易导致药物蓄积,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临床老年患者用药时应加强监护[7-8]。本研究结果显示给药剂型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78.9%,因此临床用药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如需要静脉给药,护士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控制好滴速,如400mg/瓶的静脉滴注时间应控制在90min[9]。同时本研究还发现ADR出现的时间<3d者占65.7%,因此临床上应加大对服药到3d时间段进行监控。且本研究还发现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68.4%,如盐酸氨溴索说明书指出该药能提高某些抗菌药物在肺组织的浓度,两者伍用是否因协同作用而使盐酸莫西沙星浓度升高,同时研究发现该药物和氨茶碱、华法林也有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联合用药时更需要做到严格的监控[10]。同时本研究发现原发疾病为肺炎者更容易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毒性与年龄、服药后ADR出现的时间、药物剂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原发疾病有关。

猜你喜欢

西沙服药年龄
变小的年龄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