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需求的广西高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为例

2018-11-14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梧州市梧州学院

易 丰

(梧州学院 商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0)

引言

近来,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被确认为广西区级特色专业及重点学科,该专业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精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等诸多教改项目,在旅游管理专业2007级至2017级学生中实施基于区域发展需求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升本院校专业建设资源不足问题,并突破地域壁垒和条状分割的条件限制,由“校、政、企、研、外”多方共建,共同促成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模式,为广西区其他地方高校专业建设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一、理论研究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2条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要持续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尤其应该扩大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模。

2015年教育部联合其他部委颁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也提到,要发挥市场机制及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以促进高校特色化发展。

地方高校普遍面临着办学历史不长、生源质量不高和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1],要想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就更应走特色化发展路线,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和学科专业设置[2]。

二、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一)模式构架

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模式的主要构架如图1所示。其核心内容为“三大自主、四项平台、五方共建”。

(二)模式内容

1.三大自主

以学生自主创办微型企业、自主建立专业社团、自主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为导向,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能自我认识到专业学习目的和未来就业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乃至创业能力。

2.四项平台

搭建“基础知识深化平台、专业技能加强平台、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就业竞争力发展平台”四大平台,分别以理论教学系统、实践教学系统、课外科研系统、就业引导系统为有力支撑。

3.五方共建

突出“校、政、企、研、外”相结合的专业办学方式,即以梧州及周边地区政府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研究机构和国外合作办学院校为依托,建立学校、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和国外合作办学,共同建设专业的模式,坚持专业发展跟踪于旅游新业态,学生培养计划和师资建设密切联系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需求,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共同提升的办学模式。

三、实践情况

(一)引导学生进行“三大自主”活动

图1 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三四五”模式

1.为造就学生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办微型企业

2011年9月,指导2008级旅游本科学生登记注册成立“梧州市咨天下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微型企业,从事旅游信息咨询、活动策划及促销推广等营业活动;指导2009级旅游本科学生创建“梧州非悦户外用品工作室”,从事各类户外用品租借与出售业务,且承接景区露营地及露营路线开发。至今两家微企运营情况良好。

2.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协助学生自主成立专业社团

2010年6月指导成立了梧州学院旅游协会,设有导游部、计调部、外事部等六个部门,获“梧州学院最佳社团”荣誉称号。协会于2011年10月成功举办“梧州学院旅游文化节”系列社团活动。此后,该协会每年举行类似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6次。

3.为培育学生就业及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自主举办或参加专业技能竞赛

梧州学院学生自主举办多届梧州学院“精英杯”模拟导游大赛、导游词创作大赛等。2010年,学生参加梧州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并获多项奖励;2013—2016年,学生陆续参加广西区、全国级别的专业技能比赛,多次获奖,其中包括由中国旅游协会举办的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的一个一等奖、三个三等奖,并实现了在外语导游服务赛事方面的突破。

(二)搭建四大平台

1.以实践教学系统为支撑,搭建“专业技能加强平台”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习来实现。为满足系列专业主干课程开展实训教学的需要,梧州学院积极建设校内实训教学基地。2011年9月获得区市共建高校项目专项资金100万元建设旅游与酒店实训中心,目前已可投入教学使用。2013年获得广西区级重点学科后,连续3年,每年获得建设经费50万元。校外实习方面,与广东、上海、苏州、厦门等省市14家旅游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定期输送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

2.以课外科研系统为支撑,搭建“专业素养提升平台”

为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专业素质能力,学院以《梧州市会展旅游发展研究——以国际宝石节为例》、《提升梧州区域旅游竞争力策略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为基础,吸纳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研究工作,如搜集查找文献资料、设计实地问卷调查内容、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等工作,并于2011—2018年起连续组织学生团队深入梧州主要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

3.以理论教学系统为支撑,搭建“基础知识深化平台”

为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要,自2008年以来多次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重视教材的选用、编审制度,鼓励选用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在强化主干课教学方法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基础上,根据地方需要开设“梧州旅游与发展”、“东盟知识讲座”、“粤语口语训练”、“六堡茶茶艺与文化”等专业选修课程;不断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博士工程”、“教授工程”,目前高级职称教师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58.33%,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总数的76.92%。

4.以就业引导系统为支撑,搭建“就业竞争力拓展平台”

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多途径构建就业引导系统:学院支持旅游专业学生报考导游资格证,于2009年开始,派出教师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对考证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使旅游专业学生近3年平均通过率高达62.93%;鼓励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使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平均达到76%的较高水平,计算机一级通过率为100%;开设《求职面试技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训练》等就业教育类课程或讲座,对学生求职就业能力进行指导。

(三)突出“校、政、企、研、外”相结合的专业办学特色

1.校政合作

多年来,梧州学院重视与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与合作。2009年12月8日,学院与梧州市旅游局签署了《梧州市旅游局与梧州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10月,学院与市旅游局等联合承办了由自治区旅游局和梧州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旅游高峰论坛;从2009年开始,与市旅游局共同举办多次全市导游人员培训班;2010年12月,学院被批准正式成为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考区,与市旅游局密切合作,成功承办了2010年、2011年的考试工作;2011—2017年,学院先后和梧州市旅游局、梧州苍海项目、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共梧州市委组织部等多个单位合作,完成《旅游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与提高》、《梧州市苍海新城旅游文化景观专题研究》、《高铁经济背景下梧州市旅游新业态发展战略研究》等多个横向项目研究。

2.校企合作

梧州学院非常重视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学院分别与上海、厦门、中山、深圳、梧州等市10余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聘请梧州知名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梧州大酒店、江滨国际大酒店、龙母庙景区等相关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每年推荐数十名学生到梧州的职工旅行社、凤凰假期旅行社、阳光假期旅行社等企业兼职实践,组织旅游团外出旅游以训练旅行社业务操作技能;还向梧州石表山景区、中环大酒楼、中鼎商务酒店等旅游企业输送学生顶岗实践,学习积累工作经验。

3.校研合作

粤港澳产业转移研究中心为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建设研究基地,下设旅游合作与发展研究、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研究方向。依托该中心,旅游管理教研室教师承担多项省市乃至国家级重大科研及教改项目,如2008年获得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2013年获得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2016年获得“十三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此外,旅游管理专业还积极申报整体项目。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地项目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2011年6月,获得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3年7月,获得广西区重点学科。

4.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2006年始,梧州学院通过与泰国的素林皇家大学、宣都实皇家大学等七所大学签订合作意向书,开展互派教师任教、互送留学生交换培养的国际合作教育模式。自2009年7月派出首批14位2007级旅游本科生去宣都实皇家大学留学以来,每年派出旅游本科专业优秀学生到该校交流学习。同时,每年吸收1—3名外国留学生到梧州学院就读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为泰国、越南籍。此外,还聘用多名外籍教师常驻本校担任英语、越语及泰语教学。

四、成果应用及效果

(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反响良好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比全系其他专业高6%—11%,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考试通过率达到94.4%,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生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多次获得广西区及国家级的职业技能比赛奖项。自2009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通过率达63%,远高于社会平均通过率20%—30%。旅游管理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6%以上,学生工作能力和表现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中国旅游报于2011年5月4日刊登文章《“导游是这样炼成的”——梧州学院以社团为平台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对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育人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二)研究成果的论文及专著受到关注

教改项目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教改项目立项1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多篇教改论文;院级精品课程立项1项;出版《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等专著4部;教材《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学》已在区内外多所高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中使用。

(三)服务社会,获得好评

本模式实施后,每年都派数十名学生到梧州市多家旅游企业兼职实践,学生表现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每年都派出学生承担梧州国际宝石节志愿者工作,获得市政府相关部门高度赞扬;2011年宝石节期间旅游管理专业与梧州市政府合作,成功举办“旅游高峰论坛”,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四)研究成果开始产生辐射效应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已经开始借鉴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如两个专业的学生开创微型企业达15家,参与的在校生达160多人。同时,本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到新升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如百色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自2010年9月借鉴和运用该研究成果,学生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他们充分肯定了本项目成果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梧州市梧州学院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中共梧州城工委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广西梧州市龙新小学172向日葵中队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海盗学院(12)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