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教学有效性激励机制研究
——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例

2018-11-14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专业课高职专业

于 林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 20007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高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面对飞速的知识更新、产业转型、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在动态市场中保持着持续的竞争力,成为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本文通过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现状的剖析,发现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过程存在低效性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提升教师不断创新的积极性及学生动态能力的适应性,构建一个渐进、适合、系统的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范式。

二、高职教育中经管类教学现状

(一)教学团队配备不足

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教育而言,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教师团队匮乏。根据高职教育协会相关统计,高职教育的专业课教师所占比例不足50%,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更是低于45%,虽然在总体上师生配比已达到了国家规定,但是在专业课师生配比上远远不足。在经管专业中,经常出现一名老师在同一学期中要上3门以上的专业课,每门专业课又只上了一个班级,专业课教师不但很难达到工作量的要求,由于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课老师在整个学期中不停地备课、讲课,任务繁重,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出现”门门课都会讲,没有一门精通”的状况,已严重阻碍了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的专业小组里只有专业组长一个人,每次安排教学任务都是捉襟见肘,由于课时费较低,很难请到企业或其他高校高水平的老师。

(二)教学资源落后

专业课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活动,无暇、也没有机会到企业中践行调研,以至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一些过时的案例还在讲授,一些教学数据已经与企业现实情况严重脱节。在选择教材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学中要选用3年内的高职高专教材,在该层级的教材中精品匮乏,有的教材在教学中会发现基本概念、最基础的公式都有错误。一些实训软件没有资金适时更新,数据陈旧、功能落后,更有甚者早已淘汰,却在教学中仍然使用。

(三)专业教师科研活动缺乏支持

高职院校普通专业教师申请课题非常困难,认为层级低,不愿将课题交给他们。而适合高职的课题又太有限,普通专业课教师很难拿到。对于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没有资金支持,教师要自费发表学术论文。一些学术期刊不接受高职院校教师的文章,在科研活动的上下游都制约着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热情。

(四)对专任教师岗位缺乏激励

众所周知,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应届的和往届的学生们都趋之若鹜。同样,高职院校每两年一次的岗位竞聘中,大家都纷纷竞聘行政岗位。不言而喻,这两类岗位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差。这是由于绩效考评的不公平造成的。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行政本位”思想,只要具有了行政职位,在薪酬提升、职称晋升、科研申请及社会资本的增值方面都会占有明显优势。一些行政岗位的中层干部评到了副高以上职称,却又很少上课,严重挤压了专业教师的提升空间。

(五)对教学工作缺乏评价标准

教学团队缺乏交流,每名专业课老师都各自为战。有些教学内容都讲了很多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有些内容又出现了交叉空白,每个老师都不讲。整个专业的教学没有形成协同作战,课程设置过于狭窄,没有考虑有些同学有升学的需求和有些同学要转专业的情况。学校也没有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供教学老师参照执行。每当教学结束后,才对教学的内容、考试的方法、学生的评价及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明显的结果管理,而忽视了过程管理,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与教师充分沟通。同时,教研组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为学生设置更多的选修课,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在对学生过程性考核中缺乏量化标准,主观性评价很强。在教学团队的业务交流竞赛中,评判标准很不透明,公平性差,以至大家没有积极性参加。

(六)学生对教学缺乏兴趣和热情

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没有选择课程的权利、没有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利、没有安排自己学习进程的权利[1],很难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的过程,教师讲授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且是一种方法、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种忠于职业的品格。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教学管理制度、课程体系、评价指标的设定没有在真正的调研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高职教育管理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后学生时代”的学习缺乏支持

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十周以后就去企业实习,除了办理毕业事项及毕业论文才与老师进行交流,其他时间很少回到学校,有些学者将这时的学生直到毕业后的两年时间内,统称为“后学生时代”这时学生还没有完全离开学校,也没有正真融入到职场中,亟须建立一个管理平台为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安情绪做好心理辅导,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指导。在毕业后的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在与公司的合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劳动合同的签署、合同的解除、薪酬福利、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需要专业的老师通过平台提供咨询意见。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学生也需要专业老师帮助他们更新专业知识。而现实情况是,在这两年半的心理过渡期里,几乎没有学校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服务“后学生时代”的平台。

三、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有效性激励机制措施

将高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高职教育有效性=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等式中只要有任何一个因数等于零,不论另一个因数是如何大,教育的有效性都会是零。所以,要是提升高职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同时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的积极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可以通过图1显现出教学有效性的内部逻辑关系,如下的激励机制的建议也都将围绕着该模型进行。

图1 教学有效性的内部逻辑关系

(一)公平设计岗位,公平竞争

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就必须保证具有具有两支优秀的团队,一个就是专业教师队伍,另一个是辅导员队伍。在“行政本位”的管理体系中,要在制度层面上对专职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层和工勤人员的岗位进行专业分析,对工作量进行量化管理,建立公平的绩效管理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绩效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得到一个让大家认可的绩效工资,工作量考评的不平等造成了收入的差距,所以一些专任教师愿意转岗到行政。高职院校要重新设计一个公平的绩效管理体系,使得大家在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都能感受到付出与回报成正相关,各岗位之间对比也能彰显公平正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专业教师队伍,防止人才浪费。

(二)培训开发,增值人力资本

师资水平决定了教育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手段主要有去国内高校做访问学者、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创造高水平的“双师”队伍,尤其一些应用性高校,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能荒废理论知识的教育,没有理论基础支撑的实践是没有发展后劲的。通过访学提升教师学历教育、专业知识水平,使得教师具有更开阔的视野,通过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日新月异,高职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动态变化及学生的多元需求[1]。学校必须提供更多的机会保证教师的人力资本不断升级,满足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的愿望。

(三)职业生涯的规划

一些高职院校定位不清,没有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并且往往不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认为职业生涯的规划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学校组织要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的严格的等级观念,突出“为教师服务”的管理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管理体系,营造一个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校园文化氛围[2]。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提供优先的资源、构建多元职业发展路径、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保障。学校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可以保证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极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热情。

(四)建立公平、透明的科研激励机制

高职教师的科研问题一直是业内争论的话题。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经验认为,“高职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衡量学校价值的唯一取向”,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发展内涵就是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没有科研能力,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产学研”的教育模式就不能得到有效推行。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种能力:教学的能力、科研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3]。科研能力的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业内也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作为高职院校应当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帮助教师克服困难,制订循序渐进的激励手段,增强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针对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在学校范围内或教学团队内进行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应当在政策层面激发教师的科研动机,为科研提供机会、硬件保障,鼓励教学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培育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学团队。

(五)建立可以量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从多角度进行。从在学校的角度,主要是通过教务处掌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办学定位,明确学生的素质结构及实践能力的要求。及时与专业老师沟通修正教学计划,及时更新教学质量监控依据。通过教学督导的听课制度,反映教师在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时修正不足。基于教师自己的视角,要明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具体要求,认识到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是组织教学的依据。同一教学团队中,教师间通过互听、互评、互学、交叉讨论来提升教学质量[4]。从学生的视角,根据评价教学的标准量表,对照教学过程逐一评价。回请毕业生就大学三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讨论相关课程及教师教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否有所帮助。从社会的视角,对实习生及毕业生进入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人才培养的效果、监控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

可以设计标准的权重量表,其中教务处及教学督导占10%、学生占10%、企业占20%、教师自己占10%、教学团队占50%,因为教学团队是最了解教学情况的,所以它对教师评价是最专业的,同时也兼顾了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模式。

(六)建设“弹性”学分制

通过“弹性”学分制的建立,学生有了自主选择学科、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程的权利[5],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权重,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热情,也就避免了统一安排、“被选课”的状态。“被选课”就是设置的选修课非常有限,学生没有选择余地,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兴趣、研究方向毫无相关性,为了修够学分,被迫学习,没有丝毫效果,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弹性学分制”让学生避免了被动选课的局面,有机会、也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课程。

(七)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

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特色,不能简单的成为本科院校的精简版,经管类的实训没有工科实训内容和设备那样的丰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当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以模块化制订教学计划,突出课程体系的基础性、交叉性、兼容性和适用性,培养出适合高职教育层级的动态能力适应性很强的应用型人才[6]。模块化教学可以将学生的特色和专业的特色有机结合,课程的设计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该体系中体现了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又体现了专业课的基本技能的要求,核心课程的重点地位得以突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课。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增加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在细化的六个模块中,有三个模块学生可自主选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八)搭建“后学生”时代学习平台

QQ群、飞信、微信、易信和易班,这些“时时交流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得到长足的进步,在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该平台,即使学生毕业后,师生之间也可互动,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继续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如提供劳资纠纷的案例、劳动合同的范本、面试的技巧、招聘信息、培训考试信息、市场调研问卷等。如有涉及到商业秘密的问题,还可以一对一的交流。在平台上还可以推出最新的经济形势讲座,为“一路一带”、“小微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创空间”、“创客”等最新、最前沿的经济发展趋势。既可以让学生在平台上学到知识,也可以对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加以指引,学生也可以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讲,解决了实际工作问题;对于教师来讲,这是一次企业实际问题的调研,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实际案例,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得我们原本在学校的课堂教育得以延伸,使得高职教育有效性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结语

高职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度层面建立科学、公正、可量化的评价机制。要让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章可循,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调动教师教学、科研、实践和创新的积极性,在根本上解决高职教育的有效性问题。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专业课高职专业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