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性

2018-11-14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思想

■李 迪/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现今社会一直提倡着“互联网+”,在这种新型模式的作用下,微信、微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交往的主要形式,由此,大学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平台,将思政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学校可以很好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政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辅以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思政知识学习中,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在德育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学校去仔细研究改革,全面深化教学、教研改革,使得思政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一方面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一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做好中国的接班人奠定基础。

一、高校思政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性

刚刚进入21世纪,我国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重视,出台了各种法规意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多次提出要求大学生在学校全面学习毛邓思想等社会主义,还要有效地将思政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通过宣传和学习我国民族文化,全面提升的文化综合素养。我国领导人曾经多次提出,我国如果想要提高教育质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革必不可少。而我国高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思政课堂的教育,可以使学生的爱国思想更稳固,在思想山可以更加拥护党、坚持党的路线方针不动摇,还可以有效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的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健全的心理发育、更加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身能够全面发展。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兼爱、非攻、尚贤”思想,这就可以很好的教育学生懂得互相帮助、处事温文尔雅,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这与我国提倡的“生态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一脉相承的,非常有利于大学生注重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人生观众,传统文化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可以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遇到挫折不气馁,更有利于他们走向成功。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自强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优秀,悠久历史文化中总是富含正能量的,这些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自立自强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及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独立、更加自强。先人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还有越王“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更有司马迁忍辱写下千古篇章-史记等,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政的教育都具有重大作用。大学思政教育中,应该良好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中汲取优秀文化知识,在正能量中去体会名人的成就由来,为他们的学习以及以后的生活工作奠定相应基础,也为他们成为我国的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二)爱国教育

20世纪我国之所以受到外国侵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因于爱国教育的缺失,人们的麻木不仁。为了使以后发展中我国竞争力更强,国际地位更高,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而提起爱国教育,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增强其责任意识以及拼搏进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典范众多,比如“苏武牧羊”、“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种种爱国主义典范,不仅使他们显得伟大,还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留下了千古美谈。通过其与高校思政的结合,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更有利于爱国教育的传承与发扬,他们不仅在爱国中可以取得成功,更有利于他们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

(三)孝道教育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直提倡着“孝”,因为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一直提倡“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优良文化,不仅要求大学生要好好继承、发扬,还要摆脱很多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比如,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啃老、不爱父母、家庭不和睦等现象一直存在,娇生惯养、毫无责任感和感恩之心,长此发展,非常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辅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其孝顺父母、为家庭负责的意识。

(四)诚信教育

诚信不仅是很多企业遵守的重要原则,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也起着重要作用,讲诚信可以受到他人的尊重,是其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我国有“一诺千金”“言而有信”的传统说法,这就是在教育人们与他人交往中必须讲究诚信,这有利于个人处理与家人、他人、社会等各种关系。孔子曾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优秀文化都可以很好的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故事的方式将诚信教育传授给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树立诚信,树立正确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和谐教育

我国一直提倡着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其实与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等是相统一的,其体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处理中要注重仁爱,人与自然关系中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种种思想都体现着相互尊重、理解、互帮互助的关系,高校思政教学中应该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消化、吸收,进而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其学会做人、学会尊重自然、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政的途径

(一)理论知识方面的有机结合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是传授理论的重要场所,要想将中国传统文化良好的应用于高校思政,首先必须在理论上做到有机结合,这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掌握理论以及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我们在教授毛邓思想时,可以将社会主义与传统封建社会做对比,从生产力以及生产方式上进行详细对比,同时还要对传统中国文化到当今社会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在自强不息、自主自立、勤勉不懈的思想中去理会“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相关知识。这不仅可以丰富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加的事半功倍。

(二)运用网络平台,使二者紧密结合

微信、微博的广泛利用,从一定意义上已经拓宽了高校思政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学习。通过网络,老师可以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将我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迹等很多内容展示于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魅力所在,还有助于他们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不仅在课上,还有助于他们在课下自动的将传统文化与思政学习有效结合。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学紧密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看似简单,其实工作相当复杂,不仅需要学校做好充足准备,还需要国家很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高校应该采取一切方法,将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思想、自强意识、诚信精神等,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好马克思主义、毛邓思想等内容,还要学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进而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媒介,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