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路径探析

2018-11-14巩建萍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外事学院思政部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廉政意识大学生

■巩建萍 李 晶/.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外事学院思政部

十八大以来我国廉政建设成果丰硕、有目共睹。十九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必将开启中国廉政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们不仅继承着一个国家的青春脉络,更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廉政教育正是延续和传播人类文明精华的需要。

一、高校开展廉政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廉政教育是一项旨在预防腐败的重要工作,对于国家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作为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影响,导致金钱观、权力观、名利观出现偏差。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是国家廉政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表明了国家对青年廉政教育的决心,通过廉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廉政价值取向,进而内化为他们的廉政信仰,外化为他们的廉政行为,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影响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原因

俗话说:小不洁致大腐败。而当前高校校园里出现为当选学生干部搞“贿选”、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侵蚀着高校校园一方净土。教育的重点应当在于“育人”,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但就现实而言,有些大学生出现行为失当、价值观偏颇,说明廉洁修身尚未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选择。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与之相应的价值体系并不健全,出现诸如道德滑坡、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至上等现象,这些不良风气也逐渐渗透到高校校园中。再加之通过便捷的网络渠道,使大学生接触到社会领域、党内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淡化、廉洁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等问题。

(二)社会各方面的差距对大学生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走向,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居多,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不以铺张浪费、骄奢淫逸为耻,反以为荣的价值判断,很容易助长贪污腐败意识的形成。很多大学生步入社会后,渴望成功的心情非常迫切,但却不能准确定位自我,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会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三)消费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时期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改变,大学生作为较活跃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意识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在高校校园中,部分同学的消费行为与其家庭收入重不符,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透支消费、网络贷款时有发生,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的路径

(一)夯实高校廉政教育主阵地

在高校开展廉政教育,必须要契合高校特征,符合高校主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开展廉政教育。目前我国高校鲜少开设独立的廉政教育课程,普遍做法是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廉政教育贯穿其中。当前我国高校共开设五门思政课,需要结合课程不同特点融合廉洁教育,其中“原理”课突出思想性和规律性教育、“概论”课突出党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纲要”课突出史实性教育、“基础”课突出规范性和法制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突出我国反腐倡廉的形势与政策。推动廉洁教育进课堂,可以增强廉洁教育的系统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通过思政课主渠道,首先使得学生要具有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具体而言就是生活朴素节俭,不浪费,不追求享受;个人发展上立志高远,努力上进。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从而从思想上杜绝腐败意识的出现。其次大学生要具有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理清个人与祖国的相互依存关系,认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最后,大学生具备诚信素质。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为人根本,是廉政教育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实践中要提高诚实守信的自觉性。

(二)创新高校廉政教育的形式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方式、行为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廉政教育只有加强创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贴近大学生实际,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引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第一,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赋予高校廉政教育新内涵,把廉政教育的内容和时代元素有效结合。除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传播传统廉政教育的内容外,还可以多多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正面形象、优秀廉政事迹,通过引导引起学生的强烈认同感。第二,高效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在大数据媒体环境下,中西方思想相互交织,文化传播形式多种多样,高校要立足新时代特色,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图像、视频等方式传播廉政文化,贴近大学生实际,深入大学生内心,使得廉政教育不简单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加能够使得大学生理解廉政文化的精神本质,进而固化为一种廉政意识。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廉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和廉政教育相关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朱子家训》中告诉人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有很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红色家训,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的思想观念,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政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可以在校园中通过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廉政教育展等彰显民族特色的系列活动,使大学生准确定位自我,理解并接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把大学时代的重点放在树立正确观念、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我能力上,从而构建一条心理防线,摒弃贪污腐败意识,有效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

(四)提高教职工廉政素养,形成校园廉政氛围

高校廉政教育的主体众多,除大学生以外,高校管理干部、行政人员、教师、辅导员都应当接受廉政教育,合力构建校园良好廉政氛围。高校管理人员的廉政信念直接影响是否能够廉洁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行政人员的廉洁行为关系学校的正常运转;高校教师既要接受廉政教育,又要通过课堂、自我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廉洁意识会影响是否以身作则;辅导员是高校中和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很多工作内容直接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如大学生入党、奖助学金的评选、学生干部的选拔等,辅导员能否坚守廉洁底线、规范自身行为对于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明显。因此,高校应自上而下,树立全员廉政的理念,提高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

猜你喜欢

廉政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廉政”一词为晏婴首提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