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创新:“微时代”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探索
2018-11-14秦俊华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冯 成 秦俊华/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我国乃至全球均已进入微时代。信息传递由传统PC端流向移动端,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成为了当前舆论的新阵地,深刻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1]。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也强调,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因此,微信息化时代(以下简称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做好“微时代”的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现状分析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架构分析
当前,高校由于其特有功能,其下属二级机构主要包含教学科研机构(也称为二级学院)、机关直附属单位等。二级学院设立学院党委或党总支,机关直附属单位设立机关党委,各处室设立党支部。教职工由于其工作属性的不同,主要分为教师序列和教辅序列,其中教师序列党员大多数以教研室、课题组、教学科研团队为单位成立党支部,隶属于二级学院党委;教辅序列要么隶属于学院机关党委,要么隶属于机关党委或机关各处室党支部。
(二)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在教工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1、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由于高校评价体系、社会反响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高校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较以前更加繁重。部分教职工党支部把学科建设、学术水平作为优秀党支部的唯一标准,甚至以文章、业绩、项目为最终导向,组织生活简化,甚至没有,支部成员用业务学习完全代替了组织生活[2]。此类支部的行为淡化了党支部组织生活,起到了反面的示范。
2、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务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校教工党支部书记主要为教师兼职,以年轻教师为主。党支部书记不是他的主要工作,目的导向性导致兼职支部书记对理论学习的认识不足,往往只会简单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指令,从而忽略了深层次思考,让支部理论学习大打折扣。
3、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校党员的发展呈现出学生党员发展快,教职工党员发展相对较慢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以及家庭生活等。特别是高水平引进人才,由于其科研的指标,导致这种现象更加严重。此外,部分教工党支部自身也存在问题,对青年教师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不足有待加强,导致青年教师不能主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而导致党组织在青年人才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受到影响。因此,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员新生力量壮大不足。
二、“微时代”到来对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影响
(一)“微时代”多元化信息造成了意识形态污染
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追求个性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年轻人比以前更加容易变成“愤青”,微时代有利于个性化思想的传播。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部分人对党和国家认识偏颇,甚至诋毁正面形象。时间久了,信息量大了,真假难辨,导致部分人的意识形态难免受到影响,让部分党员怀疑信仰,怀疑马克思主义。
(二)“微时代”短平快信息的传递不利于传播党的理论系统宣传
信息快餐化是“微时代”传播的一个特征,各种各样的媒介和形形色色的平台替代了传统的宣传渠道和方式。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一般是系统、完整的传播,而微时代是追求信息传递光速的时代,导致受众所获取的都是关键词,出现了信息的片面,甚至是断章取义。然而,党的理论是系统的、完整的,学习和传播都需要时间和空间,微时代的传播方式容易受到博人眼球关键词的吸引,导致党的理论宣传可能是片面的、难以形成体系,从而影响党的理论宣传。
(三)“微时代”信息光速传递让教工党员面对面交流受阻
移动互联网到来让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新闻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改变了从前三五成群的聊天,微信、QQ、微博等正在转变为新的沟通渠道。微时代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逐渐减少,甚至连培训、会议等都变成了线上操作。支部建设需要党员与党员之间沟通交流,影响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对策探析
(一)“微时代”高校教工党支部要实现组织生活多样化
1、组织生活多样化需要创新活动形式
当前,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生活的活动形式和内容都还是停留在座谈会、主题报告等比较传统、落后、缺乏创新性的形式上。微时代的到来就要求党支部组织生活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进行活动形式的创新最大程度的吸引参与党员的积极性,让党员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中解脱出来投身组织生活。如针对不同年龄和专业的教职工党员,组织适合他们的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能够使活动更加多样化,激发教工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如通过对党员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来区分,组成一个服务型党员小组,为其他党员和支部提供专业知识讲解服务等,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2、组织生活多样化需要分享交流平台
党员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微时代”知识传递的高速度带来了学习内容的复杂多样化。因此,需要建立线上线下的学习交流平台,线下的组织生活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形式,但线上主要以在线微学习平台为代表的方式也是“微时代”到来的必然选择。当前,党员的教育,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教育几乎覆盖了在线学习平台,甚至已经转移到了移动端的学习。党员通过微平台的个人账户登录微平台进行学习,虽然实现了学习的自由化和个性化选择。也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学习情况,对学习情况落后者进行提醒。但由于平台限制和党员个人的习惯,缺乏交流互动。因此,建立交流互动的在线移动端学习平台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3、组织生活多样化需要党建消息更新及时
组织生活多样化在有平台、有形式、有内容、有载体的基础上,还需要党建消息更新及时。线上线下的组织生活均需要通过在线移动端微平台进行远程教育、舆论监督以及信息的发布和交流。由于教职工教学科研压力大,时间相对较少,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组织生活为“微时代”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是,党建消息的及时更新是有效信息传递的基础。当前,运用比较多的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发布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及时更新,吸引教职工的及时关注。
(二)“微时代”高校教工党支部要实现党务学习碎片化
1、党务学习碎片化需要建立完整的学习体系
由于“微时代”信息传递短、平、快的特点,碎片化的时间段是党务学习的重要抓手。但由于碎片化学习有不系统、片面化的风险,故而需要规范的学习大纲,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也就是学习时间是碎片化的,但是学习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教职工党支部在组织党务学习时,要制定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要让教工党员在进行学习前充分了解所学内容的完整性,以此避免以偏概全。
2、党务学习碎片化需要融入最新的理论思想
碎片化的党务学习更需要最新的理论思想来引领广大教职工党员。最新的理论思想或是具体思想新潮的特点,或是对前人论述观点的集大成或高度总结,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等。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工党支部应该加党务学习的内容进行提炼、整理成PPT和展板等方便碎片化学习的产品,图文并茂、突出要点、便于记忆。
3、党务学习碎片化需要知识点的高度凝练
碎片化的党务学习由于其学习时间短、浏览信息快等特点,信息的传递在教工党员视线里停留时间较短,因此要求组织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点进行高度总结和凝练,用最少的字、最简单的理解去讲清一个理论、传递一个信息。此外,经过高度凝练后的理论知识具有微时代短、平、快的传递地点,能被人快速记住,起到博人眼球的效果,有利于党务学习的积极性和党的理论知识的传递[3]。
(三)“微时代”高校教工党支部要实现党建工作网络化
1、党建工作网络化需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教育平台是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基础。当前,在党务学习、党员管理等诸多方面正在进行网络化建设,部分平台已经上线运营。在“微时代”的环境下,要着重加强移动网络平台的建设与推广,确保党的最新精神、各项要求等能够准确、快速传达到每一位教工党员;建立资源库,开设党员继续教育、党员培训、党员风采展示等在线或移动端APP党员培训学习栏目,以供随时随地学习;结合“微时代”的时代特点,开通“党员论坛”、“创先争优”等阵地,建立线上具有交流分享功能的党员教育平台[4]。
2、党建工作网络化需要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努力实现校内所有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大融合和共享,坚持“一网多用”原则,科学整合资源,提高利用率;调研挖掘教工党员教育的方式,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开展在同一个平台,方便信息的交互与传递;结合高校具体实际,打造适用于各高校的校内网络、报刊、电台移动终端等新旧媒体一体化的宣传平台,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形式。
3、党建工作网络化需要创新网络教育方式
工作的开展需要创新的形式,党建工作更需要形式的新颖。这就要求工作的开展必须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党建工作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其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着变化,党员的培训必须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以此适应时代发展;必须实现党员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利用创新的教育形式,相当于推送迫切关心的问题,努力把思政教育与具体问题相结合[4];必须实现网络教育正面引导,线下教育重点突出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共教育的教育方式,盘活以往传统的说教,用事实和行动来引领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