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师教学中灵活技巧的运用
2018-11-14吴秀兰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
■吴秀兰/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
一、高校教学现状
高校会开放许多的课程和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尽管任课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言传身教,可是教学质量并不是很高。因此,如果只是照抄照搬,没有因材施教,融入一些现代新鲜特色的教学方法。那么整体的教学效果始终处于“原地踏步”,教学质量无法实现新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失败的。譬如,教学人数以及讨论交流时间受到限制,高校中的班级团体一般在三十人左右,甚至会更多,老师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当学生产生疑问时,不会有太多的时间跟老师进行沟通互动,长此以往,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无法进行深入思考。其次,教师很难把握好问题设置的程度,在学习过程当中,老师习惯运用“提问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些问题的提出或许会超过部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最后,压抑的课堂氛围同样限制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学习激情。学生如果能够对课堂充满兴趣,那么教学质量会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僵硬”,没有任何技巧的运用。一节课结束后,发现整个过程都是“死气沉沉”的。这些,都是导致教学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灵活技巧运用目的
研究表明,不管从现在还是长远来看评价教学质量,灵活技巧对于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如何说这种灵活技巧是成功的?很重要的参考标准就在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让学生变得善于思考,具有观察力以及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思维由起初的定向思维传遍成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务实的精神。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当下的大学生在面对挫折以及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困难,而是选择逃避,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客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与教师是平等的配合互动关系,他们应当学会自己解决困难问题,不论是学习当中还是生活当中。这不仅是个人能力的表现,也是个人自信心和风采的展现。
三、灵活技巧的运用方法
(一)灵活技巧的创新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学习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创新和研究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传输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认知的广度与深度。因此教师要明白自身的定位,即扮演一个“创造者”的角色。为了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做到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灵活的技巧方式。使教学情况与之后的研究过程能够有效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课堂上发现教育技巧的不足,及时实施策略创新,修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只有教师在技巧运用中充满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技巧的创新,以更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活力。这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研究学习,积极创新。
(二)灵活技巧的“动态性”
教学领域对于灵活技能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灵活的研究教学技能的研究方向。基于教学技巧和上述认识,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会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学习过程并不是单向的,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双向发展的,中国教育存在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为人们诟病,如果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还是未能形成自身的识别能力和洞察能力,只能说这种教学方式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应当把握教学灵活技巧的“动态性”特征,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教育的基础上理解与反思自身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坚持创新,最终形成自身的教学技巧。不仅能够形成独特的教学技巧方法,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与老师情感世界和学识的沟通互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1]。
(三)灵活的分析技巧
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灵活的技能,这不仅仅是强调理论的价值,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实践活动当中形成自己的认知。技巧不只是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教师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且从自身的经验背景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认知,建立起一个知识和创造、理论与实践并存的框架。现有的教学技巧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无论是教学者还是学习者,都需要在现有信息基础之上,积累自己的实用知识。特别是作为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技巧的灵活性分析,时刻注重学生们的能力变化,结合先进的理论知识,实施有效的技巧方法。总之,灵活的分析技巧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2]。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所有教学中关于灵活技巧的运用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还是需要不断的研究讨论。因此,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技巧方式,充分展现其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