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困难的心理学解读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效价吸引力小男孩

■ /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然而“二者不可得兼”的选择困境。这些事情常会使人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小到每日三餐吃什么大到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然而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极大丰富的今天,为什么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却面临着比以往更加艰难的选择困惑?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选择的困难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态度、情绪、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在人们内心进行斗争,既无法抛弃任何一方,也无法把几者统一协调起来从而引起紧张状态。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心理冲突”。

心理学上对此最经典的理论解释就是合成效价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认为,在构成各种可能选择的目标中,效价合力是其中主要的决定因素。效价指物体或活动的积极性或消极性,其中正效价表示对个体具有吸引力,负效价对个体具有排斥力。比如海南和厦门都是旅游胜地,但是厦门去过几次,而海南没去过,这种情况下海南对于个体来说就具有吸引力,而厦门就具有排斥力。勒温(Lewin)根据特定时间内多个力作用于人的情境,将冲突分为三种类型:趋近一趋近冲突、回避一回避冲突、趋近一回避冲突。

趋近一趋近冲突是指某一时间人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对象所吸引,而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比如公园里,一个小男孩安静地荡秋千,看见旁边滑梯没人,哒哒哒跑去溜滑梯;看到旁边玩跷跷板的孩子走开,小男孩又赶紧冲向跷跷板……这时小男孩的妈妈可能会说:“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有你这样贪心的吗?”然而,小男孩真的是贪心吗?不是!而是他对荡秋千、溜滑梯、玩跷跷板需要的强度或两种力相等,或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产生了趋近一趋近冲突而表现出的“贪心”。也就是说这三种娱乐设施同时对小男孩产生无差别的吸引力致使他一时不知如何选择。就像逛商场试穿了几件漂亮衣服都很合适却现金不足,内心难以抉择,这时你会选择放弃购买或者第二天带足现金全部买下来以避免选择的内心焦虑。但是假如几个选择之间力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或者待选的目标对象退出抉择空间,那么个体将朝着与较大的力所联系的目标方向移动,这时这种心理冲突就会消失。总而言之,当有多种目标对象并且目标对象的吸引力比较接近时,解决冲突就困难了。

回避一回避冲突是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的状态。在Arkoff的一项研究中,要求被试对他们遇到的心理冲突情境做出选择然后评估选择的容易度。这些被分为两组,一组面临双趋冲突情境,另一组面临双避冲突情境。双趋冲突组的实验内容是让被试在两个都愿意的条件中做选择,比如你愿意比现在更聪明?还是更有吸引力?双避冲突组则相反,在两个都不愿舍弃的条件中做出选择,比如你更愿意舍弃智慧?还是舍弃吸引力?结果发现:双避冲突比双趋冲突更难解决,而且花费的时间更多。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真正令我们揪心的是直面双避冲突,直面那些我们曾力图回避的事物却不得不从中选择,并且要背负这种选择所带给我们的代价。

趋近一回避冲突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米勒(Miller)曾用老鼠实验探索了当相同反应与愉快和痛苦都相联系时会出现何种情况。在实验中,将一只饥饿的老鼠置于迷宫里的一个冲突情境之中:同一个终点与正向强化和惩罚都有联系。跑向终点会得到食丸但同时要面临着电击的惩罚。在实验中发现,老鼠先跑向食物,到了电击的栅栏前又掉头往回跑,然后又朝食物跑去,如此循环往复,老鼠的行为在趋ofrontal cortex,OFC)是专门负责奖赏表征的。它将指引个体在而临选择时直接比较并引导自身资源倾向于最佳的奖赏或选择。例如,当人在面临“鱼”和“熊掌”时,会考虑自己的内部状态(如需要),对两个选择的偏爱进行评估,从而考虑它们的价值。

此外,勒温(Lewin)就心理与避之间仿徨不定,此时所面临的正是趋近一回避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的趋避冲突可能更为复杂,这些冲突可能包括两种或更多的目标和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冲突产生人们需要作出决策,而决策的结果不尽相同,选择回避、选择趋向或者选择放弃。一些研究表明认知因素、知识经验、情绪等因素影响趋避冲突的决策。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确凿的证据已经证明心理冲突的发生会激发大脑的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的活动。Yuping Wang等人的ERP研究证明了N270反映了人脑中心理冲突的加工活动。也有研究指出,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尤其是PFC中的前额皮质(orbit冲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作了推断。他认为,当对两个目标对象附带的吸引力使人产生任何认知上的变化,都将产生不相等的力,一旦两种力变得不相等时,个体就会向着强度较大的力所指的方向移动。而未被选择的目标对象则使个体的心理距离降低,从而又加大了两种力在强度上的差别。通过实验研究,观察不同类型冲突的相对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稳定性越强的冲突越难解决,依次为回避一回避冲突、趋近一回避冲突和趋近一趋近冲突。

其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过或正在面临着选择困难,一系列的研究告诉人类的心理冲突并非来自客观现实,而是来自人们对它的解释。也就是说所谓的选择困难其实往往受到认知因素的控制,如果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冲突,调整情绪正视内心的选择,制定详细而切实的计划付诸实施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猜你喜欢

效价吸引力小男孩
扶起小男孩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效价加工影响的ERP研究*
“聪明”的小男孩
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病例分析
深圳地区10~40周岁健康人群血清抗A(B)IgG抗体效价参考区间的建立与应用分析
小男孩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Ten Little Indian Boys十个印第安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