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探讨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医学生伦理

■/

医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医学界和哲学界的新课题,现代医学教育在哲学思想的支撑下,培养全球信息与知识,适应新世纪医疗事业的人才趋势。现代医学是一个经过了三个多世纪近代医学的过程之后逐渐形成的医学历史形态,与近代医学的不同在于,现代医学是依赖于以现代生命科学为主的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而建立起来的多学科系统,医学的根本目的在医学的任何历史阶段都是一脉相承的,医学历史阶段的划分基本上是因医学系统手段和方法上的时代性变化而导致的。伦理作为一种道德哲学认识,其历史发展依赖于伦理认识对象的发展变化并伴随这种变化。

一、现代医学与哲学理论的关系

现代医学,一切科学源于哲学,中国有“医易同源”之理念,“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易学思想指导了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哲学始源于医学,医学最终要归隐于哲学。医学发展迅速,最终要走到哪里去?郎景和院士在第三届东方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大会上关于哲学与医学是这样认为的:“以前,我们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阳光、雨露,空气、水、日月星辰并不了解,于是我们就相当自然地认为它们有某种超人的力量,实则不然,那个超人的力量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而其实是自然规律。只是我们对它不认识而已。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也是学术的制高点,例如,虽然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常常习惯于对号入座,将已学知识硬套用于临床,就病论病而缺乏哲学思维的掌控,其结果是在临床实践中感到很多情况力不从心,使医学知识难以提升。此种缺陷的关键因素在于,没有将知识有效地应用起来,缺乏对医学哲学范畴的理解。临床教师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运用哲学思维启迪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临床医学,切身感受到哲学思维的多样性和系统性,使其成为终生受用的哲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医学模式真实可靠的哲学理论基础,它对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所起的决定作用是其它任何哲学流派所不能企及的,更是不能取代的,以至于我们不能不说,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医学模式产生和存在的合理合法性,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医学模式的自觉执行者。

二、现代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的哲学教育应列为重中之重

哲学是对智慧的求索,对政治智慧的求索是其中一个方面,但其更多的应当是对思想、对文化、对人性的追究。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西方哲学中一切有意义的部分都应当成为讲授的对象。因此,高校哲学课的学科定位与教学内容应有待加强。

(二)哲学课堂教育比较传统

目前高校哲学课的讲授方法还是传统的“传授型”教育模式,没有发挥出哲学教育应有的特点与功能。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只是一个被动地听讲的客体,这种机械式的教育方式否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剥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机会。

(三)哲学课堂教育考核单一

目前哲学课的课程考试基本还是闭卷考试为主,题型单一。这种考核模式完全无视哲学教育的本性,使得学生仍然简单停留在死记硬背某些概念和知识模块的层面,从而使哲学教育失去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

三、现代医学与哲学的发展方向

医学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一体有关,但医学是人学的本质才是医学与道德哲学必然统一到一起的根基。古代医学与道德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恰恰表现出了医学伦理的逻辑与历史在起点阶段的统一。

医学的不断发展使医学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近代医学不断的过细分科,似乎让人们感觉到医学与伦理的关系在疏远,因为许多被医学所涵括的学科并不再也不可能直接讨论医学伦理问题,医学被限定在生物医学的范畴,在学科的分类中也被归属到自然科学的系统,医学中许多学科的对象不再是社会的人,其生物性之外的其他属性被医学所忽略。因而与人关联的医学伦理问题在这种医学的整体性被分门别类的研究逐步打破过程中而改变了方式,本来与医学融为一体的伦理问题,也逐渐地形成了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这就是古代尚未形成系统理论的零散的医学伦理思想开始了被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医学伦理学正是这样诞生的。出现专门学科进行医学伦理问题方面的研究,是医学与伦理关系认识上走向成熟和深刻的标志。而实际上这种进步却掩盖了医学与伦理关系上另一种意义上的分裂。

一方面,近代医学科学技术各学科分化发展的趋势在客观上使得作为研究医学伦理问题的专门学科,并没有像古代医学与伦理的关系那样被融合在整体医学中,或者说医学伦理学并没有让医学完全纳入自己的视野而被接纳,尽管由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以及这种变化引发的哲学认识的改变都会强烈的影响医学伦理思想,医学伦理理论较之过去更显系统、全面和完善,但是,不仅作用于医德实践的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甚至在确立医德规范方面也并没有过多的超越古代医学家和思想家。

另一方面,近代医学科学与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在医学范畴内这种对医学伦理忽视、淡漠乃至排斥的倾向,实质上也是近代以来功利主义科学观在医学领域的反映。

当医学的发展在近代科学化和技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广泛地被应用于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乃至整个卫生领域,医学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工具价值、技术价值等功利价值越来越凸现出来,医学科学活动本身所固有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逐渐的被漠视,而医学的伦理意义和道德价值则是人文意义和价值的最重要构成部分。这种对伦理意义和道德价值忽视的方式并不单纯是将医学伦理简单地排除在医学的领地之外,在医学领域中很少甚至不给医学伦理留有作用和发展的条件与空间。功利主义医学观对伦理排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把医学科学与技术对人生命与健康的生物学控制看成是道德的至上命令。因为这个时期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进步,使医生的权威性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医患关系的不平等更加明显,又由于医学工作者把工作的重点转向疾病的实验研究,作为医学对象病人的生物学属性之外一切都被忽略掉了,医学本身的伦理意义完全被淹没在医学科学与技术的生物学意义之中,或者说在功利主义科学观强调的这种真与善的统一中,伦理价值实质上被生物医学简单化和虚无化了。

现代一词的含义对于医学和伦理来说并不完全相同。尽管医学的发展不会失去历史和传统,但现代医学与它之前的医学之所以所产生历史阶段的划分,是因为每个阶段具有完全不同的社会、科学和技术基础,因而每个历史阶段的医学具有质的区别。

(一)哲学是医学中的“医学”

离开科学的进步,哲学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哲学,科学就很难达到理论的高度。哲学与医学的关系,也受这样的关系制约。但是,我们不能将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仅仅简单停留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的抽象层面,这对于解释哲学与医学的关系是空洞而没有意义的。“哲学与医学在人类千百种学科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其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的,哲学是人文科学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与医学之间表现出一种最奇特与深刻的关系。

哲学与医学的产生、发展是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同步的。当人类反省自身的存在,思索生命意义的时候,哲学便产生了。当人类关注自身个体生命的需要,为减少身体痛苦而开始努力的时候,医学便产生了。从古希腊到近代,在西方,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大师都在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如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被尊为化学医学学派的鼻祖,等等。同时,对生命和医学领域的影响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中医理论至今仍被广泛的实践所证实。中医理论受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观的影响,认为疾病乃人体自身的“小宇宙”与周围环境的大宇宙失去平衡所致,疾病可依阴阳平衡与交替反复的演绎理论予以治疗。这时一种典型的辩证思维。

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哲学与医学之间的关系具备了另一个深层的含义。科学研究本身是自觉的,但科学的应用却是盲目的。因此哲学必须承担其揭示科学社会效应的责任。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本身是中性的,但医学的应用是有价值取向的。医学能否为人类服务以及怎样为人类服务,即它的价值取向、社会效应是怎样的问题,医学本身并不能解决。这涉及人的存在方式、人的价值、人的幸福、社会进步方向、文明的含义等等一系列哲学问题。此时,就需要哲学对医学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和批判,以求促进医学向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与进步。事实上,医学的所有重大成就与遇到的重要问题最终都需要提升到哲学层面去理解,如器官移植等,最终都演化成了哲学的话题,要等待哲学的讨论与处置。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医学中的“医学”。

(二)哲学辩证思维是医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本身就具有辩证性,在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性、相关性、变易性等问题上都展现出自身的深刻性,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整体联系等问题上都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形成了较为发达的辩证思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整体,缺乏分析性、确定性和形式化的内容,往往走入笼统性的误区。中国传统思维往往与人伦宗法相关,重视“天人合一”,但缺乏科学实证的基础。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是朴素形态的,体现的是农业文明,而现代辩证思维是以现代科学为依据的,体现的是工业文明。人类对于哲学辩证思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达到了对哲学辩证思维的完整认识。

更为重要的是,哲学有助于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不仅着眼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改造世界,在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不断深化的今天,医疗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疗科研技术人员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与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让医学生们在校园里即开始掌握哲学的一般的认知能力,提高理性思维和逻辑加工和抽象凝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新措施

鉴于目前哲学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要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在哲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胜任未来医疗工作重任的合格医学人才。新形势下,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新方式。

(一)结合课本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作为一门最古老的学科,每一个问题都被反复讨论。但是现有的哲学教材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阐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补充哲学背景知识,对于所涉及的问题,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中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对此问题的讨论都可以作为背景知识予以补充,以展现该问题整体的发展脉络。学生也可以从文本的角度了解哲学发展、演进的历史,帮助他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提高逻辑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新意识

将问题意识融入到医学生哲学教育中。高新生命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新问题,现代医疗技术革命导致的医患关系的新变化,这些问题都是当代医学生们在学习中常常遇到并感到困惑的问题。医学生的哲学教育必须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指导学生以哲学思维方式去把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以实事求是的事实分析为基础,尊重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进行实际的社会调研,再利用课堂的互动,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结论,最终锻炼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三)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哲学的反思不仅仅是面对过去和现实,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揭示未来存在的趋势。哲学学习的过程,是形成哲学批判精神的过程,也是一种建构型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学会以批判性的反思视角综合把握人类医疗和生命技术的各种成果,并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方法为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研究展现一个新的世界,揭示新的可能,即全面的、动态的、发展的看问题。这其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以及探求创新知识的欲望,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现代医学奠基于16~17世纪,在18~19世纪获得大发展;到了20世纪,现代医学实现了真正的飞跃,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更是成就辉煌。例如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及新兴交叉学科的重大发展,器官移植、试管婴儿技术的诞生等等。现代医学科学的上述伟大成就在医疗卫生保健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范斌,樊毫军,侯世科.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思考[J].武警医学,2010(8).

[2]对现代医学的哲学反思和未来医学的展望[Z].

[3]黄海.医学与哲学[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6.

[4]任日宏.漫谈医学与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5]郎景和.医道[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6]张兴儒,石晓兰.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医学生伦理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