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孩·小城·小路

2018-11-14363123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朱香凝

作文中学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车木桥小芳

363123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朱香凝

1

脚踩自行车,伙伴们你追我赶,飙得飞快,任我将滑板车踏得虎虎生风,也望尘莫及。他们回头看我,分明是骄傲的兔子看乌龟。

乌龟怎会甘心——我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家里太小,小区人多,学车地点选在城郊,一条僻静的小路。路边住着一位熟人,她有个女儿叫小芳,年纪跟我相仿,瓜子脸,小眼睛,马尾辫,瘦瘦小小。

我在前面骑,小芳在后面推,有时她没扶稳,我们便一齐跌得人仰车翻嘴啃泥。她倒不哭,拍拍膝盖上的土,继续上路。渐渐地,我竟能紧攥车把抖抖索索骑出几十米远,她在旁边陪跑,跟我天南地北聊天。她最爱念叨一句闽南语儿歌:“喂喂喂,你是谁?我是中国电饭锅。”电饭锅长什么样,发生了什么事,遇到谁,我们能扯整晚。除了我的自行车,路上再也见不着什么车了;路很长,仿佛会一直延伸到天边;路灯泛着昏黄的光,老照片一样的色调。我坚信,我们的友谊也如这条路,一直延伸,没有尽头。

哪堪“流光总爱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那条路开始扩建,一米一米拉长,这段友谊也毫无征兆地结束了,没有冲突,没有临别时洒满泪水的拥抱——不告而别,小芳跟家人去了外地。那段风铃般的笑声织就的岁月,淡得只剩下袅袅余音,只剩下那句儿歌在耳边回响:“喂喂喂,你是谁?……”

2

我骑车走过的路终于不再用米丈量,而是用千米。当然,骑行最多的还是上学与放学的小路。从家出发,冲下斜坡,冲出小区,拐进后面的巷子,迷宫般迂回曲折,绕来绕去。需过一条小河,平时不太惹眼,只是每逢夏秋,河面会铺满淡紫色花瓣,衬以河水的碧绿,投以夕阳的金辉,足令河边行人沉醉。河上的木桥一把年纪,总在车轮重压下发出痛苦的呻吟。我不禁为它担忧,也为我的性命担忧。但我的担忧似是多余的——这么多年了,它还在那儿,陪着一排排土黄的房屋,陪着巷口葱绿的大树。

过一座庙,迷宫之旅也告一段落,接下来要面对我曾经最难迈的一道坎——过马路。木桥提心,马路吊胆。它承载了我对“车水马龙”这个词的最初理解,要将我吞噬的车流,摩托车尖厉的呼啸,汽车不耐烦的喇叭声,都是我巨大的敌人。迈过这道坎,又进入小路,面前便是一片坦途。

暑假里回到河边,卖果脯的小摊还在,安营扎寨不知多少年头了。河上的木桥消失了,骑了好久,才见着一座驼背石桥。这一带河上见不到淡紫色花瓣,只有柳树将几缕发丝低低垂到水面,我轻轻吟唱“拂堤杨柳醉春烟”。放学后走这条路,更有一番韵味,后来才明白那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叫“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突然发现,如今我骑车上学的这段经历,竟跟当年学车的经历如此相似。当年后面紧跟着的是小芳,现在是骑着摩托车的爸妈。爸妈放心放手放给我广阔天地,让我一人独骑,或者与身边几个同学做伴。再也没有人步步紧逼地跟着我,身旁的人也不再念叨那些儿歌。

3

去年暑假,共享单车来到小城,蓝标牌一立,停车位一画,新单车一摆,小城的人们都想尝尝鲜,我家也不例外。

二维码一扫,车锁一开,脚踏板一蹬,我的路开始延伸,蛛丝般网住整座城。于我而言,路不是地图上几个点间几条精确的线,也不是建设规划中描绘的条条框框。它是风吹过的路径,骑上单车,满载着风,任风在耳边穿行,衣服鼓起,像张满的帆;它是车轮实实在在的印痕,从水泥路到柏油路,再到石板路;它是路上行人展露的最真的神色,抛却了脂粉与面具;它是路旁事物,几度衰败,几度繁华,多少尘与土,多少去与留。

那天,我又见到那条路。若不是妈妈提醒,我真认不得那就是儿时学车的路——它已不再僻静,几年时间,新城建设让它成了繁华新区的主干道。路变得宽广,大度地容下了那么多车,还有一个我。

挨挨挤挤的店铺吞并又分裂,灯光清一色的黄,无论是路灯、小区还是办公楼。当然,稍加留意,也能分辨出黄色间的细微差异——有暖融融的金黄色,如豆,如珠,蜿蜒着随道路抵达远方,串联起繁华与荒凉;有华丽丽的亮黄色,如咖喱土豆,入口润滑醇香。

新城热闹得很,乘凉的,散步的,骑车的,慢跑的,看风景的,吃烧烤的,人行道上熙熙攘攘。在路边小摊上坐下来,端一碗四果汤,这四果汤可是闽南的消暑良品,一勺一勺搅着碎冰,静候它融化。摊上生意兴隆,小城的人不改夏日喝四果汤的老习惯,队伍老长。

新城还在扩张。一直往前,高楼渐渐消失了,村庄、草丛出现在眼前。妈妈说:“这些空地,以后也会建小区的。这条路有好多分岔,以后都要打通,路修过去,一直通到新公交车站……”新城跑得好快,把老城甩得远远的。老城矗立在那儿,老成一页泛黄的纸。它沉重又轻薄,仿佛谈笑间就会灰飞烟灭。

简 评

小城生活、童年记忆是青少年写作的重要素材,本文独特之处有三。一、理趣难得。对城市化进程、民俗风情等有深入体验和思考,共享单车、四果汤、果脯摊、闽南儿歌等元素的加入,使文章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间气息;“离别”主题隐藏其间,有对生命的感喟,伙伴、父母、老城纷纷离开,是成长,兴奋又惆怅。二、结构匀整。小时候学骑车、长大后逛街巷、如今静看新城发展,三段时光,浑然一体地推进,有同有异,相映成趣。三、语言干净。本文有意识地去掉可有可无的字,尤其是作为主语的“我”,尽量省掉,多用短句,让叙述简洁明快。

(郭培旺老师)

猜你喜欢

学车木桥小芳
竹筷木桥
难考的驾照
好朋友
Single-Log独木桥
求婚
不达彼岸
安慰
买烟
动不动就风口,互联网学车这只“猪”能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