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岗位特点”为导向构建教职工体育文化研究
——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教职工导向岗位

■ /

一、前言

高职院校教职工作为高职教育的主力军,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将这些特点体现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方面,使其作用最大化,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总结高职院校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剖析了其产生的作用以及出现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好发挥其价值提出相应策略,以及为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高职院校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的特点

(一)年龄结构

据调查我们学校参加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教师有58%是女教师,42%是男教师,年龄主要分布在25-35岁与46-55岁之间的青年和中年教师,还有一小部分是中青年教师。

(二)专业结构

参加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活动的教师主要是图书管理学,工商管理学,心理学,中、英文,还有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行政管理工作者。

(三)喜欢的运动项目

据调查大部分女教师比较喜欢瑜伽、健身操和体育舞蹈等项目;而男教师却比较喜欢球类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球类;当然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喜欢游泳、轮滑、太极拳、射艺和器械健身等运动项目。

三、开展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活动的作用

(一)对教职工个人作用

以“岗位特点”为导向开展的高职院校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对个人的作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生理学方面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技能,还可以控制体重、塑造体形。正是基于这样的生理学原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职工的主要运动方式和手段。高职院校教职工通过参加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外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状况,塑造体形,为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2、心理学方面

高职院校教职工目前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经常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参加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能够使教职工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逐步缓解工作压力,学会调控情绪,克服心理障碍,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的工作。

3、社会适应性

体育具有社会性,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应变能力,使人善于应变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通过参加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能够使大脑皮层对各种刺激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感觉敏锐,视野开阔,因而能判断准确,反应灵敏,从而使教职工能够更好实现社会价值观,有助于促进教职工更好的融入群体,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职工之间的作用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职工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受到限制,通过开展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培养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实现坦诚交流,增进理解,消除分歧,从而大大促进了教职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建立了和谐的教职工关系。

四、开展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据调查我校开展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活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认为我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足,领导不够重视和教学时间不合理等问题,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觉得开设这些体育活动的教学的学时数较少导致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五、结语

我校大部分教师认为开展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且9 0%的教师认为以“岗位特点”为导向开展的体育运动基本适合自己目前的岗位特点,并且大部分教师认为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释放了工作压力起到调节心理的作用,还有小部分教师则认为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保健能力。同时,根据开展以“岗位特点”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活动所存在的问题,教师们也提出以下一些建议:(1)加强和完善体育场馆的建设;(2)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学习;(3)增加资金投入和加强体育宣传力度;(4)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多开设一些体育文化活动项目;(5)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参考文献:

[1]胡茵.论校园体育文化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3):51~53.

[2]李树旺,王飞,刘晓华.高校教职工“健康体适能”和“体育参与”的实证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71~274.

猜你喜欢

教职工导向岗位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新时代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