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家园合作共育策略探究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教师

■ /

家长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每年都会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从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流动到城市当中去务工,这些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不仅为我国各地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充足的劳动力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正是因为这样,近些年来各地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一个表现相对突出的社会问题。很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离家千里,每天奔走于繁华的都市,失去了与孩子交流,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而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少了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适当的关爱,很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对处于成长初级阶段的幼儿而言,其性格、品质等的养成都处于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其是否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此,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幼儿问题急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汲取社会共同的力量来对贫困地区的幼儿成长予以帮助。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留守儿童概况分析

留守儿童这一概念出现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界定范围上留守儿童一般指的是父母中的一方或是双方以异地转移的方式,外出务工的农村孩子,父母就地移动务工的,不包括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划分范围之内。这是因为虽然其正常时期务工,但是闲暇的时间里仍然能够尽到对子女赡养、教育的义务。同时,城市当中一方父母常年在外出差的单职工家庭或是离异、死亡的单亲家庭也不属于留守儿童家庭;从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上来看,当前我国各界研究者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年龄,但大致的年龄段应该16岁之内的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处于成长高峰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在生活、认识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又极度缺乏,他们渴望并需要父母的关怀、教育、引导和照顾;从父母外出务工的长短来讲,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的结论是,以半年为划分界限,至少超过半年以上的时间没有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外出务工父母,其子女属于留守儿童;从分布范围上来讲,导致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导致湖南、安徽、江西、四川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的青、壮劳力向沿海城市移动。庞大的劳动力流动,导致一些偏远地区村落出现“空村”的现象,村中年轻人全出去务工,村中只剩下老年人和儿童,进而也就出现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名词。

(二)家园共育教育模式

家园共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家校合作、家长教师沟通联系等,主要强调的是在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幼儿家长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共同参与与配合,是家长与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自身责任的重要体现。基于幼儿成长的特殊性以及家园在幼儿教育上专业水平、教育环境、教育理念等的差异性,使得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家园共育实施过程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教师承担着对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对其幼儿教育方法进行传授等的重要职责。同时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基于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专业性,因此需要占据主导位置,来积极组织和倡导幼儿家长与幼儿、老师一同参与家园共育活动,家长教育经验交流会等,以此来鼓励幼儿家长的教育行为,促进幼儿教育的全方位发展;从幼儿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的职责主要是通过向幼儿教师反映幼儿的在家生活习惯、学习及游戏等情况来积极配合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教师教育计划的制定提供全面的参考资料。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等过程中存在的各项不足等对幼儿园管理者提出优化建议,以督促幼儿园教学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总体而言,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家园共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彼此之间并非是相互孤立存在的,家园共育的实现是在这二者的不断相互补充、联系当中来实现的,通过家长的教学参与、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会得到很好的提升,而在教师引导下家长的教育观念、技能等也会得到彻底的转变。

二、留守儿童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家园共育不同于一般幼儿的家园共育活动,基于留守儿童的留守现状,其父母多长期在外不能时刻陪伴在其身边,对其教育进行督导对其生活进行关爱,其实际监护人多为上年纪的爷爷奶奶亦或是外公外婆看护。而这些监护人基于自身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低等限制,导致其对各种新鲜事物的认知不足,如对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足,对包括微信、计算机等在内的新媒体教学形式接受能力较低等,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留守儿童家园共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一)抚养者与教师沟通不畅

家园共育的首要步骤就是要求幼儿监护人与教师之间要时常就幼儿的教育问题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换和问题沟通,以此来保障家园共育目标的一致性,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家长由于长期不在幼儿身边进行亲身指导、教育和陪伴,因此在幼儿教育方面缺少足够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父母认为只要让幼儿吃饱穿暖就是可以了,幼儿园的主要责任是照顾替代家长照料其生活,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即便是幼儿教师对家长开展了幼儿教育技巧,在家长心中也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大多数的幼儿是由隔代监护人进行照料,而隔代信任由于自身的年龄、身体、受教育程度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对教师所叙述内容的理解存在不足甚至偏差,在于教师的沟通中时常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发生。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监护人与教师的沟通不畅,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是监护人幼儿教育认识的不足,另一方面则凸显出来的是幼儿监护人以及抚养者对自身幼儿教育角色认识的偏差,认为教育只是园方的事情,自己只要保障幼儿的基础生活就可以了。这些都极大的阻碍了家园共育活动在留守儿童中的开展,不利于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家园共育方式存在问题

一般而言由于幼儿数量众多,教师为节省家园共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都会积极采取微信信息发布、电话沟通等多样化的新媒体方式与家长之间就幼儿的教育问题进行及时的信息采集和互换。这不仅是当前各地家园共育活动中最为常用的方式,同时也符合了新时期幼儿教育工作指示中关于创新工作方式的重要指示意见。但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大多数幼儿的父母长期在外辛劳工作,他们很少会对幼儿园的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关注,就更提不上与教师之间的微信互动了。而幼儿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对智能手机、通讯软件等各种新型通讯方式存在应用不畅的情况,大多数的隔代亲人只拥有普通的通话手机,但基于隔代亲人理解能力低下的现实情况,因此多数幼儿教师会选择在幼儿上下学的时间抓紧与幼儿抚养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此同时,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时,许多教师不得不将幼儿抚养者年事已高的现实情况纳入考虑范围,而减少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户外活动,亦或是多采取抚养者旁观,幼儿自行参与活动的方式。如此虽然也称得上是开展了家园共育,但是家园共育效果不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家园共育共同培育、引导、教育、关爱幼儿的主旨目标。

三、留守儿童家园合作共育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价值的发挥

家庭父母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是形成幼儿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且家园共育并非幼儿园一方之责,是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因此,幼儿家长要努力克服自身外出就业限制因素,加强对幼儿的家庭教。首先,家长要增加与幼儿沟通交流的机会,即便是在每天辛劳工作后也要坚持每天与幼儿进行电话、视频通话,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实时关注幼儿思想、生活、学习动态,以与幼儿抚养者之间形成全方位的幼儿家庭教育。其次,幼儿家长要及时关注、浏览幼儿教师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上面发布的幼儿在园信息,并就幼儿的在园情况与教师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接受幼儿教师对自身的幼儿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的指导。最后,幼儿家长要改变自身传统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要尊重幼儿的意见,以此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此外,幼儿家长在于教师进行沟通的同时,还要帮助幼儿教师做好幼儿隔代抚养者的引导公众,帮助抚养者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以此来切实提高留守儿童家园共育质量。

(二)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价值

考虑到幼儿留守儿童的家庭现实情况而导致的家园共育活动效果的不足,幼儿园方面要积极对自身的教育资源、教育优势等进行充分挖掘,以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作用。使幼儿家长、抚养者可以在园方的努力下感受到圆方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了的热忱,进而改变自身对幼儿教育无关紧要的错误看法。为此,首先,幼儿园方面要就留守儿童的留守现状,在开展无差别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积极关注幼儿的价值观走向,通过开设留守经历价值观培育相关课程,来使幼儿认清其留守现状的深切原因并非父母不爱自己,而是很爱自己而迫不得已做出的无奈选择,从而在心理上消除幼儿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使幼儿可以在爱的包围下幸福成长。其次,幼儿园需要聘请具有心理咨询、辅导经验的幼儿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积极辅导,以满足幼儿不同程度的心理辅导需求。最后,幼儿园要在留守儿童之间积极开展幼儿之间的互帮互助,以早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

总之,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其群体当中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以成为一项必要之举。除了幼儿父母以及园方的共同努力外。我国各地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制定相关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保障政策,为留守儿童回归父母身边进行就读创造各种机会,以此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贺琳霞.农村地区家园合作问题及对策——基于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1):133~137.

[2]赵红姬.朝鲜族学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172~173.

[3]林细珠.家园共育 双赢共进——农村幼儿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J].才智,2015(24):237.

[4]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03):13~29,188~189.

[5]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03):37~49.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教师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