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2018-11-14■/
■/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六中学
和传统的单一的国家历史课程资源相比,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给学生以亲近感、熟悉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效率。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开发、利用历史乡土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学生探索历史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
一、历史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和传统的单一历史课程资源相比,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强化历史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利用历史乡土资源,这对于改变传统单一课程资源教学现状,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学生对历史乡土资源有熟悉感和亲近感,历史乡土资源的融入,是改变过去机械记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历史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其他学科不同,历史学科具有特殊性,所呈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历史教学中呈现乡土历史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历史乡土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有所耳闻,只不过了解不够透彻。将历史乡土资源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中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忆,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其次,由于历史乡土资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在开展历史乡土资源教学中,学生将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可以和教师展开讨论,有时甚至可以说出一些连教师都不知道的乡土文化习俗,这对于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培养家国情怀,提升综合素质
家国情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应当通过历史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而历史乡土资源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途径。以贵州省遵义地区为例,乡土历史资源的融入,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历史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一)编写乡土历史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在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中,将本地区、本民族以及地方历史文化知识融入到历史教学的活动,是对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然而,在没有乡土历史教材的条件下,教师所开展的乡土历史教学具有随意性、随机性,不利于乡土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因此,编写乡土历史教材,将乡土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历史事件等进行系统性的编排,形成特定的历史教科书,对弘扬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加深学生对地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乡土历史教材的编排,也是历史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在编写乡土历史教材的过程中,需要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由各学校优秀的历史教师共同完成,有效地开发与历史乡土资源。
(二)将历史乡土资源穿插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除了乡土历史教材的编写外,教师通过历史乡土资源的穿插运用,也是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有效途径。以遵义地区为例,教师在讲解中国的革命文化时,讲解万里长征时,就可以有效地结合地方历史资源,由遵义会议到四渡赤水,让学生充分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四渡赤水在中国红军历史上标志性的历史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传奇故事“红军坟”,激发学生探索历史乡土资源的兴趣,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
(三)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培养探究精神
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培养学生探究乡土历史资源的兴趣,是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遵义会议遗址,深入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通过观看四渡赤水的纪录片,把握四渡赤水的革命性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游览红军山,了解“红军坟”的历史典故,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实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为促进历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