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2018-11-14■/
■ /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观念。它是员工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员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高职教育培养的工匠精神,是经济转型的需要,是企业和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整合多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既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此外国内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随着工业形态的变化,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不仅局限于技师的手工业,而且在几乎所有的现代职业岗位上都具有精神指导作用。古今工匠精神的定义是不同的,但基本内涵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工匠的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它可以诠释为一种高端职业精神的体现和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品质。
二、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是国际制造强国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弘扬工匠精神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它可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发展和扩大中国的制造业。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只有贯彻工匠精神,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2)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工匠精神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中国许多企业追求急功近利,忽视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缺乏工匠精神。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和信念,不断完善和完善产品。经过高标准、严格的要求,产品最终可以赢得广大用户的认可,并取得巨大的效益。在这个时代,工匠精神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工匠精神的传播与实践对企业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它是常青产业的法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更受企业青睐。在实现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4)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越来越重要。高职学生作为准职业者,应具备较强的职业精神、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社会和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
(一)重新审视“工匠”的角色和地位
学校应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工匠”的角色和地位,同时加强工匠的建设,普及工匠精神以及技术技能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师生互动机制,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并促进培养学生
高职院校应以工匠精神为载体,建立有机、有效的精神培养过程,建立师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契机。并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改革。工匠精神不仅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它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巨大推动力。
(三)传授完整的产业链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完整的产业链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精英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掌握的国内外其他企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要素也将渗透到课堂,传授给学生。将此举与学校教师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受到名师的影响,而且受到本校教师教学的影响。让学生思想与学识有一个跳跃式的改进。
(四)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工匠的精神体现在教学和教育的具体标准上,在实际教学中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使学生能以微妙的方式感受到工匠的精神,逐步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意识。工匠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上,增强学生爱岗敬业的理念,完善自己的学习工作。
(五)让工匠精神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把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的工匠精神,特别是中国古代工匠的优秀传统诠释,加之对工匠精神的历史解读,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内涵。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为进一步认识工匠的精神,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打下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工匠精神的新任务。
(六)建设包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以其丰富的形式,通过精妙的教育方式,可以进一步弘扬和弘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