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院校

■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是培养未来工匠的圣地,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而两者的融合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乎国家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工匠精神是一种在信息化社会中,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创新、卓越的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生产智能化越来越深入,工匠这个传统而又久远的群体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时唤醒了对这个群体的关注,总理提到“工匠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地位,那么,高职院校培养未来工匠,如何让他们在走出校门时心怀工匠精神?对高职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文化、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树立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信心,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知识,以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取,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有着共通点,都是在树立学生心中的一种信仰。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则是可行的。

一、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有着共同点,工匠精神的内涵讲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在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中都有体现,从而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提供了可能。

(一)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相呼应

工匠精神所倡导的敬业、创新等优秀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爱岗敬业、诚信、相呼应,这些不仅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对社会每一个人的的价值要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敬业是劳动者最为基本的价值准则,无论职业贵贱,无论层级高低,都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付出着,不论做是环卫工人,还是当企业老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身在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都在实现自身的价值,都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力量。这种甘于奉献,扎根本职工作的品格也是工匠精神所倡导的。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当代工匠精神倡导的职业品格相呼应,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支撑力量,需要提早的在内心树立起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二)工匠精神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相呼应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创新早已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时代的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于核心地位,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的人生的追求,是国家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近代以来的一段时期,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只满足于取得的成绩,安于现状而裹足不前,安逸换来的西方列强的掠夺和殖民化的统治,是被动挨打的局面。民族的慢慢觉醒逐渐意识到追求卓越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保持对现状的不满足,不断的进取、创新是适应竞争的根本。不论是普通的劳动者,或者是一个集体都需要创新,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能重蹈历史的覆辙。在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一所学校更应该吧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三)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2025相呼应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定的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李克强总理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对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职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来推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工匠意识的主渠道。当下而言,国家正逐步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对高层次的制造工匠需求极为迫切,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培养,养成精益求精的良好态度。

(一)工匠精神助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的技能水平,如何把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工人转变为我们产业升级所急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在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我们高职教育最应该思考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尖端科技技术成果的不断创新支撑,也需要千千万万能工巧匠的亲手打造,我们需要唤醒、培育工匠精神。

(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思政教育的责任

高职思政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而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所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思政教育的责任。学校教育出了传授知识、技能,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因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是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现代工匠们,只学会了职业技能,而没有培养好职业精神,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在呼唤工匠精神。

思政课做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入学的前两年,正是学生各种习惯、思维养成的重要时期,能够将工匠精神有效的融入课堂教育,必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我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培养更多具有高级职业精神和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三、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分析

高职院校在充分认识工匠精神重要性的前提下,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更加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注重人才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人才职业精神的培养,切实有效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促进高职思政教育职能的转变

传统意义而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主要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对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关注较少,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职能应向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又注重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转变。入学不久,正是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在这一时期加入工匠精神的培养。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转变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也可以激励高职大学生刻苦钻研职业技能,在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促进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个性化融化

正是因为高职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促进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个性化融化,将会人才培养上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在两者的个性化融合后,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既可以学习和了解到中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又能够意识到未来中国发展需要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在潜移默化中会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职业技能,修炼良好的职业精神,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此来从容面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三)营造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良好环境氛围

良好地环境氛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材具有至关重要地作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需要良好地环境氛围。良好环境氛围是指大学生面对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就业环境、政策环境适宜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高职学生都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即不论高职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如何,他们都能够被教育成祖国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所以为了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各高职院校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学校层面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在校园的宣传栏中介绍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技能竞赛并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奖励;(3)邀请一些优秀的工匠来学校交流和讲座。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院校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