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2018-11-14■/
■/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PDS协同创新模式是美国所提出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重要模式,对教师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在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运用PDS协同创新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加快构建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然而,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运行实施,并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积极探索PDS协同创新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够优化学前教育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而且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意义深刻。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PDS模式
PDS模式是美国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新构想,主要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建立能够培养新教师、发展教学专业、开展教学研究的学校。并且,PDS模式已经成为美国公认的教师教育模式,能够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强调教师实践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PDS模式有着固定的组织机构、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能够为大学师范学生提供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强化大学师范学生的教学能力。
(二)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指在创新的过程中引入协同的观念,强调创新主体的作用发挥,使创新主体通过写作与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讲,协同创新属于管理创新,能够加强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现阶段,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各高校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教育方法。
二、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和目标
(一)实践教学主体
PDS协同创新模式为高校师范生教育提供了典型的教育模式,并且,PDS协同创新模式所涉及的主体众多,不仅包括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而且还包括家长和社区成员。具体来讲,PDS协同创新模式的主体主要有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管理人员、职前教师、大学行政人员、父母、社区成员等。其中,最重要的主体有中小学教师、职前教师和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能够为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加强培养职前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
PDS协同创新模式的首要目标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因为教师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知识。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多样化的特点,按“理论+技能+实践”的要求,鼓励教师运用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多种方式结合,给予学生充分合作交流的机会与表现的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与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优化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以促进教学、改进师资为目标。PDS协同创新模式能够加强大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同时,PDS协同创新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且,教师素质的提升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
三、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一)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PDS协同创新模式下的课程教学主要由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所组建的计划工作组来制定,并以实践性和技能为主安排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能够有效保障学前驾驭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实践性特征,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教育方法技能掌握的学习。另外,PDS协同创新模式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根据现有的课程指南、教科书等资料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也是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讲,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的现场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和集中实习。其中,校内实习主要采用微格教室的形式进行,现场实习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担任幼儿教师助手,让学生进行观摩和听课,熟悉幼儿教学环境。集中实习主要指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集中的教育实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现场实习的机会,安排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和研讨会,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教学交流与合作,加强教学反思,进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和运行
(一)组织管理
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特定的教育平台,能够实现幼儿教师与大学教师的互惠互利,促进幼儿教师与大学教师的共同发展。在PDS协同创新模式下,大学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同时,为了加强幼儿园与大学的联系,高校与幼儿园合作成立了联络小组、多方协调委员会、学校指导委员会等管理机构,确保幼儿园与大学的及时沟通。
(二)运行机制
合作是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的核心,强调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创新与合作。具体来讲,运行机制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共生型合作模式、协作型合作模式和有机性合作模式。其中,协作型合作模式强调一方的给予与另一方的接受,这种合作是单项的,形式性较强。共生型合作强调合作伙伴的互惠互利,能够避免幼儿园和大学在合作过程中推诿责任。并且,共生型合作下的幼儿园与大学十分重视共同目标的达成与共同问题的解决。有机合作主要指大学与幼儿园建立的共生平等的协同创新伙伴关系,以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开展合作与教学。
(三)运行实施
首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应与合作伙伴在教育理念上达成一直,认同PDS协同创新模式的核心理念,并确定共同的学前教育目标,制定合作原则与合作条件,签订合作协议;其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与幼儿园共同商议把确定参与人员的数量、条件,明确PDS协同创新模式的领导机构、工作职责、组织管理机构、指导教师、实习候选人、协调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等;再次,大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应积极进行沟通与合作,开展深层次合作与协同创新,幼儿园对高校教师进行实践性、启发性的教育培训,高校教师则可以分享自己的专业理论给幼儿教师,双方共同研究学前教育教学,共同促进和提高;最后,高校和幼儿园应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积极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资源和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幼儿园提高实践能力;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实习的跟踪与评价,强调学生反思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培养。
五、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保障
(一)协同创新理念
协同创新理念是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PDS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协同创新理念。并且,只有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才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学习与讨论,改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优化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编制教学档案袋
编制教学档案袋能够加快培养反思型学前教育教师,是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培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培训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培训质量,大学教师和幼儿园应合作编制教学档案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学生的职前实习进行科学评价,加强学生对幼儿园实习的反思,进而促进反思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另外,编制教学档案袋能够有效加强对学前教育学生职前实习的监督,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前实习效果。
(三)评价标准
高质量的PDS协同创新模式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分校内课程教学评价和校外实践教学评价。校内课程教学的评价可以通过课程创新考核、技能比赛、作品展示、读书笔记、场景模拟教学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的理论素养与专业能力进行评价。校外实践教学的评价由校内老师与校外老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大一入学后,每个学生创建一份校外教学实践的评价表,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在实践基地一日活动观察记录表、现场教学笔记、环境设计的方案、教学活动方案、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校内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见习情况与作品进行指导与评定,学生根据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进行反思。
(四)经费保障
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因此,教育部门与高校应积极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PDS协同创新模式的专项资金,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构建PDS协同创新模式的资金需求。另外,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PDS协同创新模式进行投资,拓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PDS协同创新模式的融资渠道。
六、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协同创新理念
协同创新理念是PDS协同创新模式的思想指导,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应积极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加快构建PDS协同创新模式。为此,学前教育专业应积极树立实践观念,加强对学生的职前教育培训,强调学生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实践。学校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园、早教中心、特殊教育机构、社会福利院、幼儿教玩具中心等婴幼儿相关的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并与这些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加快教育改革。另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积极树立反思观念,加强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重点培养反思型学前教育学生。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应积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强调学生的自我完善,鼓励学生进行不断地学习。
(二)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基于PDS协同创新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为此,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对学生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知识结构。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应积极加强学生的校外实践,让学生在校外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