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个性选择型”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与意义
2018-11-14■/
■ /
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一、前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课时的占比通常会达到40%左右,但在教学运行中往往受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时间和统一考核模式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个性选择型”实践教学超越了“共性必修型”实践的工厂化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兴趣的差异和对未来规划的不同进行教学,并注重与社会需求的交集。
二、“个性选择型”实践教学模式
“个性选择型”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方式包括顶岗实习、承接社会项目,参加实践技能竞赛,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或大赛四个途径来实现。
(一)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融入企业的运管模式中。学生改变了学习主体的身份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并接受企业的管理、培训、福利等。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感知企业管理的脉络、体验真实的工作流程、使用先进的企业软硬件设备、也承受着企业工作效率、进度、标准的压力。在技能水平获得提升的同时,也对社会责任和工作效率有了最为直接的认知,同时还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顶岗实习对接的企业通常是学校多方考察评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顶岗实习中的企业为了最大经济效益,总会将学生安排在最迫切需要的岗位上。实践中,学生从事了测量员、地籍调查员、绘图员、监理员、预算员、资料员等不同岗位的工作。短期的顶岗实习也会因学生与企业的双向认可发展成在毕业实习中的合作,或学生未来的就业,并成为校企可持续发展的联络员。
(二)承接社会项目
承接社会需求项目时,学生和老师都不在社会单位的岗位工作,项目就成了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项目的成果完全接受社会的检验,而“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承接项目的必备条件。
“天时”,把握国家“城市反哺农村”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下对农村规划和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的时期,与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地利”就是要立足当地进行合作。承担周边乡镇的城乡规划和土地整理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具有交通成本少,便于沟通交流,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为地方经济服务也正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立足之本。“人和”,就是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建立团队。不要局限某一专业而是开放性地择优选择学生,并与规划设计企业进行多途径联合。项目组团队的工作已纳入创新管理,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纳新流程。学生选择项目组的子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并在就业中显现了技术强势。
(三)参加实践技能竞赛
实践技能培训和竞赛完全是面向学生大众的实践活动,因参与的门槛低,类型多,运行时间与上课时间错开,得到同学的广泛参与。技能培训和大赛的类型有均得到学校的审核和管理,级别分为省级、校级和院级三种,通过层层选拔,短期强化训练和高强度的竞赛,使得许多学生的实践技能有了质的飞跃,对个人的要求也从会用到熟练,直至工匠精神深深根植在心底。
特色技能大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自信心,而且通过在省内比赛的崭露头角,使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大赛中因为有了跟省内专家和其他高校的交流,有了高精尖技术和设备的认知,使学生和教师的视野均变得开阔,差距的意识和努力方向的建立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潜力,在教学中会进一步提高实践技术路线的设计与理论的深化,并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及时更新设备紧跟技术和社会的前沿。
(四)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或大赛
创新是高等教育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谁把握了创新,谁就能占领制高点。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或大赛,有了更多时间主动思考具有创造思维的课题。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多层次的创新创业项目从不同的难度普及到学生群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计划、自主研究、自主整理和推广。创新创业项目或大赛受到学校层面的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培训、与专业投资人交流的平台,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接触更多创新创业与社会接轨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团队中接受打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有部分学生直接在创新创业中就业。
三、“个性选择型”实践教学的特殊意义
“个性选择型”实践教学改革,除了有利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外,还在其它几个方面表现出特殊意义。一是,“个性选择型”的实践项目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跨度甚至可能贯穿几个学期,这对学生的专门性训练和对课题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二是,“个性选择型”的实践使学生更容易形成跨专业的组合。这对他们团队意识的形成,不同专业理念间的交流、碰撞与提升均非常有益。三是,“个性选择型”的实践方式对师资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相长,可以清晰、准确地把握其它高校和社会的实际状态和发展方向,并反哺教学。四是,“个性选择型”的实践方式具有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潜力,这是应用型高校品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