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

2018-11-14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视域思政人员

■李 曼/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互联网信息技术自出现以来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在提高高校文化知识传播速度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让原本单纯的校园环境变的复杂化和社会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难度,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得不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给个创新的力度,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先进性和灵活性,比如微信等师生交流平台的创建。深入研究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路径,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中使用互联网技术不仅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以及动漫等不同载体的自由组合和使用,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展示形式变的更加灵活。互联网技术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的更加活跃和有动力。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利用手机、电脑等客户端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通过专门的软件来编辑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视频,给大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在开拓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的共同提高[1]。

二、当前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思政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政教育效率以及效果,一般而言,高校思政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越高,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速度越快,思政教育效果越理想,反之,会对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产生消极限制作用。现如今,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不仅意味着大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增强,也弱化了高校思政人员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促进作用,甚至造成思政教育人员在高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必须认识到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参加各种思政教育相关的培训学习,缩小思政教育人员综合素质与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人员新标准的差距。

(二)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人员难度系数增大

原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较于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而言,难度系数较低,工作开展大多都比较顺利。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可以通过专门的途径来获取大量的教育信息,而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的大学生对这些教育信息的认可度较高,学习接受能力也较强。然而,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的增加,信息获取速度更快,信息内容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容易误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对高校思政教育人员的工作要求和标准,促使思政教育人员将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教育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尽可能的满足大学生新思想的需求[2]。

(三)高校思政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和僵硬

原有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以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思政教育人员与大学生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虽然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和大学生的良性互动,但是也造成思政教育范围和影响力的局限性。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加快思政教育信息传播速度和扩大思政教育影响范围的目的,是对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升级[3]。

三、加快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改进的策略

(一)转变高校思政教育理念

高校传统思政教育理念早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束缚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必须认识到原有思政教育理念的落后,积极主动的学习最新的思政教育理念,适当的增加符合思政教育信息多元化需求的信息来源渠道。思政教育人员还应加快思政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原有高校思政教育以思政教育人员为主导,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接受思政教育知识的状态。互联网为大学生直接了解思政教育信息等教学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促使思政教育人员不得不调整自己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突出了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相关知识的主体地位。思政教育人员还应主动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平台,坚持思政教育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来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另外,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在学习现代化思政教育观念的同时,也应坚持以我为主,批判创新的原则,为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指导作用奠定基础。

(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时代特色

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变化,只有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时代社会的关联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到思政教育内容之中,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持续发展与丰富。注重高校思政教育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集体意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社会化、道德化以及法制化,实现大学生自我约束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4]。

(三)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加快高校思政教育方法从单一性传播到双向性互动交流的转变,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知识的能动性,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来全面深入的了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建议和需求,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活动的形式以及主题,让原本枯燥乏力的思政教育变的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四)加强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应完善思政教育人员的培训管理机制以及考核机制,定期对思政教育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创新、法律、互联网等不同领域的教育培训,提高思政教育人员的互联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思政教育人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全方位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还应接受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实现敷衍性工作到脚踏实地工作的转变,另外,思政教育人员还应学习并尝试使用网络流行用语以及社会热门案例等,拉近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距离,加强思政教育、大学生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性[5]。

四、结语

大学生学习生活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加快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的改革创新,通过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等途径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持续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视域思政人员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