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11-14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辅导员交流政治

■雷 蕾 庞 煜/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一)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迫切需求

近年来,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发展并广泛普及。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要求辅导员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高校辅导员要学会运用新的方式方法,应“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1)拓宽覆盖面。高校新媒体平台涵盖了高校门户网站、电子图书馆等信息网站,官方和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号、BBS、微博、QQ、邮箱等。这些新媒体平台覆盖整个校园,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些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极大程度的拓宽覆盖面。

(2)提高互动性。对于当今的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传统的宣讲模式。新媒体平台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方式更加生动,更受学生欢迎。平台的互动功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进行线上互动,将自己的不同思想、不同理念传达出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从而通过互动的思想交互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加强时效性。新媒体平台具有高效率、高速度、即时性的特点,更有利于大学生获取信息、反馈信息。学生能及时获取到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维度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大量信息,比如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国家最新的政策、相关的新闻报道等。同时,新媒体平台符合学生接收信息碎片化的需求,促进学生通过休闲娱乐时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利于新媒体平台,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平台信息存在消极影响

新媒体平台的海量信息影响大学生价值认知。新媒体平台是一个自由度很高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新媒体传递信息的冗杂繁多,传播环境的复杂使得相关信息的过滤存在偏差,其提供给学生海量的信息并互相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新媒体不仅能够传播海量信息,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言论自由。这也导致不同学生的不同态度、不同观点会相互影响,而非主流价值观的观点也可能被传播。在新媒体平台上,各种虚假消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反伦理、暴力等颠覆性观念充斥,错误引导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偏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错误价值的传输,可能会导致高校学生产生对自我、对社会的不认同,不能对自身社会角色做出正确理性的认识。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媒体信息保持警惕,但对于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不足。面对海量有益信息与无益信息相互交织的情况,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会难以选择信息,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此外新媒体平台的信息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吸引受众注意力,重视直观、生动、有趣味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于问题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学生习惯这种用“看”而不是用“想”的方式之后,可能会让他们变得浮躁缺乏理想思考。

(二)新媒体平台运行效果不佳

高校辅导员新媒体平台建设比较早,学校、学院及辅导员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的建立,对辅导员开展思想引领、舆论宣传以及信息发布等工作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平台为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便利,学生们也逐渐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媒体平台建设的问题也日趋明显。首先是平台维护困难更新缓慢。新媒体平台上公众平台形象设计、内容写作、文字排版、照片拍摄、评论回复等所有运营业务都由辅导员个人或者学生协助完成,没有团队和经费的支持。而且辅导员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在本身就承担大量日常管理工作的情况下,没有时间去维护新媒体平台,导致平台更新缓慢、后劲不足,很多新媒体平台因此停滞。其次是缺乏专业创作队伍,导致思想理论类文章、热点文章较少,没有很好的起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新媒体平台上文章的创作多由辅导员完成,我校辅导员多为工科专业毕业,思想教育类文章写作能力较弱,无法持续推出有深度的文章。目前推送的文章大多围绕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班级建设等成长服务,思想教育类文章较少,而且文章思想穿透力和理论深刻度上都稍显不足,就事论事的多一些,富有哲理和见解的少。把握时间节点产生的阅读量高、点赞数多的热门文章就更少。调研我院学生对辅导员新媒体平台的关注情况,68.72%的同学表示有更新的时候才会访问关注; 41.52%的同学表示遇到感兴趣的更新才会互动。辅导员新媒体平台更新缓慢、内容缺乏深度和趣味性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对平台的关注度。

(三)新媒体平台缺乏互动交流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采用网络交流。由于网络交流的方便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选择网络交流的形式,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辅导员和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看不到对方,无法掌握对方真实的情感想法和思想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和学生情感交流的畅通。辅导员想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通过文字有效的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传统谈心谈话形式是面对面的交流,双方可以在实际的接触中掌握更多的思想动态信息,这是网络交流不能比拟的。调研我院学生关于辅导员新媒体平台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51.46%的学生希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42.69%的学生希望能加强辅导员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显然学生对于目前新媒体平台中辅导员和自己的互动效果是不满意的,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的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队伍。目前辅导员对于新媒体平台舆情的追踪、研判,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辅导员必须要积极关注网络舆情、网络热点事件,善于从网络热点事件中梳理社会思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要主动研究网络文化,主动了解大学生的网络关注点、思维方式,学会用网络流行语和他们交流,找到对话的契合点;要学会使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对话为大学生梳理分析网络舆情。在分析网络事件的同时,引导学生鉴定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多力量多功能协同建设

辅导员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中要利用各方资源和力量,发挥不同育人力量的协同效应。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学生家长、校友等力量,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全员育人,最终达到“1+1〉2”的效果。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中的实际做法为例,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信通E家就包含了:Youth Talks、党员 e家、信通 789、学习语录、马兰花开等栏目,邀请老师、辅导员、校友、家长、毕业生等各个群体撰写文章,丰富平台内容。同时不断通过文字、视频、语音等各种方式创新形式,用多元化的形式吸引学生关注,最大化发挥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同时要拓展新媒体平台的服务功能。新媒体平台除了思想教育内容,还可以用于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在服务学生方面,清晰化、自助化、快捷化是新媒体平台具有的独特优势。辅导员通过设计开发新媒体平台功能,针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各方面需要,提供便捷式的服务。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成绩查询、课表查询、校车信息、寝室设备报修等日常功能,学生可随时随地拿出手机,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常见问题。服务功能的融入能增加学生对于新媒体平台的接受度,从而更多的关注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注重线上线下互动

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带来了网络自学、网络调查等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传统的开会、谈心谈话、集体活动、志愿活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比,两者各有优劣。所以,要加强新媒体平台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将新旧两种活动形式结合,增强线上线下的互动。新媒体时代,辅导员除了要在新媒体平台和学生沟通交流,也要坚持面对面谈心谈话,因为面对面的交流具有网络交流没有的真实感、亲切感和感染力。观察与学生在网络交流的不同,把握新媒体条件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反之,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交流形式。网络交流能克服传统谈心谈话的时间、空间的弊端,同时也能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在部分学生群体中形成的刻板说教印象。开展活动时,要在传统实践活动与现代网络活动中找到合理的分配点。比如除了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社会调研,也要开展线下志愿服务活动,对线上调研的结果通过线下实践进行验证,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逐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目标品格。

猜你喜欢

辅导员交流政治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如此交流,太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交流平台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