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跨媒介《美国牧歌》的“比喻现实主义”历史创伤元叙事

2018-11-14西安交通大学外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牧歌话语机制

■杨 亭/西安交通大学外语学院

一、《美国牧歌》的历史元叙事性

罗斯的史诗般文本《美国牧歌》可被视为真实作者对美国历史进行宏大叙事的比喻现实主义(有论者亦称之为新现实主义)之作。首先,如何界定《美国牧歌》的历史元叙事属性?结合其叙事的能指与所指及语用学语境里叙事的指涉对象的真实与虚构,即叙述的“究竟是事实还是事件”的问题,该特性在此特指向其真实作者或可靠叙述者与隐含作者或受述者对真实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虚构化再现与互文性戏仿, 是作家“彻底的游戏状态和致命的严肃关怀”的产物。如该文本对尼克松、吴庭艳等历史人物和越南战争及美国国内的反战游行等真实历史事件通过符号学意义上的再转喻机制进行了泛艺术化诠释及对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现象等的虚构性叙事。另一方面,其又对当时的历史通过主人公利沃夫家族手套厂兴衰的虚构历史元叙事实现的。其次,若从现代语言语用的角度而言,此文本往往以比喻语言为特征,呈现出林林总总的现实主义特性。

二、《美国牧歌》的比喻现实主义叙事性

首先,从其文学叙事的能指及所指维度而言,其一般使用提喻及转喻语言并呈现出线性叙事策略,属于“读者型”而非“作者型”文本。另一方面,若从符号学视角来解读,其中的真假人物及其表现的历史事件都具有那个时期的符号特征及意义。最后,若从文体学与形义叙事学视角而论,其往往“会抓住措辞上每一点语法上的偏离常规和分化歧义以及叙述上的破例”并“聚焦于句子、词组或音节,甚至模棱两可的词界”。故纵论《美国牧歌》的符号、文体及形义叙事性,不难发现,该文本对美国历史在政治无意识上的叙事是建立在经典叙述的重视情节和人物上的。具体而论,从叙述机制方面而言,《美国牧歌》采用第一人称限知叙述视角,属于内聚焦叙述;而电影则由隐含作者进行第一级叙事,又借助作为画外音的内隐叙事者和若干个后置的配角等进行第三级叙事。这种“套叠故事”叙述机制以及电影叙事对倒叙手段的运用都旨在当叙事内张力把观众的视觉神经锁定时骤然揭示出非自然叙事声音,即主角之女梅里在乌托邦和恶托邦两种情境下长大后形成的叛逆人格。最后,《美国牧歌》的故事与话语是如何在形义叙事学及文体学上型构其故事情节的?第一,关照其所叙年代及发生的历史事件与那个“被讲述的世界”时,其“故事性的叙事”就以“间接话语”叙述了其时的美国及其在二战期间在国外的驻军等,并以六十七个“直接话语”叙述了主角之女所遭受的创伤及越南战争所带来的后果。如以电视转播形式报道的越南僧人的自焚事件、美国国内的反抗游行及主角之女也参与的暴力事件等。这种多层级复调叙述机制的能指维度均借助于“本文内的机制”,即作为隐性叙述者的作家朱克曼通过其视域中的主角及配角的行动、言语和会话所实现的第二级与第三级叙事及“本文外的机制”,即作者罗斯的第一级虚构写作所实现的三级叙事完成的。其中的主角为利沃夫,前置的配角为其女梅里、后置的配角为其父卢及其朋友欧卡特夫妇等。若再从话语,即“讲述的机制”这个维度而言,《美国牧歌》的“话语性叙事”可分为三章。在第一章“记忆中的乐园”中,真实作者运用写实手法直叙了利沃夫家族的历史。此为第一级叙事,即一家三代有家庭,有产业,有生活;第二章“堕落”通过“事件、人物及性格塑造”叙述了由于越南战争而导致的美国国际国内局势及其对利沃夫一家的打击。最后一章“失乐园”则叙述了以利沃夫一家为代表的美国梦在当时的背景下必然破灭之势及其所造成的伦理创伤。

三、结语

《美国牧歌》《美国心风暴》以美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符号体系,对那个时段的历史互文性及其发展进程中的超文本性在“事实性、虚构性、记录性与演示性”等符号学属性的“时间向度”与“空间向度”上进行了一次多重反讽—语言反讽、符号反讽及伦理反讽的互文叙述。其中的情节构成要素—人物、事件和母题以及由微观叙事语法构成的微观情节都通过具体的电影表现素材—“活动画面、音响、话语、文字和音乐”及“布景、演员等”,201—204尤其是该电影叙事对表达人物心境及其叙述母题的歌曲的嵌入、逼真的黑白纪录片的植入等,实现了该文本在伦理创伤叙事上的审美实践。

猜你喜欢

牧歌话语机制
山东牧歌畜牧器材有限公司
画与理
牧歌飞到天安门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哼着田园牧歌,遇见色彩斑斓的大美中国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