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关中地区军事地理认知
——以《读史方舆纪要》为材料分析

2018-11-14王耀科青海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潼关关中地区桃林

■王耀科/青海师范大学

关中盆地南依秦岭,北靠黄土高原,渭河横灌其中,平均海拔约500米,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南则是陕南盆地(安康盆地)、为陕西士、农、工、商人口密集地区。关中南下经汉中控制巴蜀粮仓,西接河西之地,北连河套平原,以潼关扼守中原之地,这种自然地形地貌优势使得后来各朝代的掌权者都以关中为都城之地。

关中为古代中国历史时期各个政权建都首选之地,最主要原因是其地区对各朝代维护自身政权的稳定性来考量的,从关中地理区域来分析,以“四关”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来研究关中的军事地理重要性是研究方向之一。

潼关,《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潼关,在今西安府华州华阴县东四十里,东至河南闵阌乡县六十里,古桃林赛也。”古桃林赛具体位置根据李泰引张守节《史记·周本纪正义》记载“桃林在陕州桃林县,西至潼关皆为桃林塞地。”就是今天河南灵宝以西至陕西潼关以东地区。潼关是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是扼守中原西进必经之路,潼关地形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谷深崖绝,足以说明潼关之险要。《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夏王勃勃图取关中,其臣王买德曰:青泥、上洛南北险要,先遣游军断之,东塞潼关,绝其水路之路,三辅不足取也。”,顾祖禹对潼关的军事地理认识是很清晰透彻的,潼关的重要性对关中,乃至关中对立政权都是至关重要,但是随着近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潼关的地理区位相对古代中国军事地理的作用有所减小,但其战略地位还是不能忽视的。

西散关又称为大震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位于位今天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散关在凤翔府宝鸡县西南五十里,汉中府风县东北百二十五里,有大散嶺至关嶺上,亦曰大散关,为秦蜀之噤喉,又西则陇首突起,汧、渭萦流,关当山川之会,扼南北之交,北不得此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尽字禹迹已来,散关恒为孔道矣”,顾祖禹原文对大散关的周边河流、地貌有清晰的论述,大散关建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备由秦岭以南地区政权掌控者的进攻,某一政权建立者控制此隘口就可以直接对秦岭南北方地区政权造成威胁,从而以进攻的姿态来进行自身的防守。

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武关在西安府商州東百八十里,东去河南内乡县百七十里,旧为秦楚之衿要。”书中顾祖禹就对武关的建置作出了说明,武关本是战国时期秦国用以防备楚国向关中进攻的,秦国控制了武关就可以防止楚国伐秦,也可以出关攻楚,秦楚两国若失去了武关的控制权,就失去了进攻的对方先机,“春秋时武关属晋,非秦有也,秦未得武关,不可制楚,”历史上关于武关记载均说明它能问鼎关中四关之一的原因之所在。

萧关位于六盘山下,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建关,这与匈奴向南进攻之历史有关,由于六盘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屏障,泾河与渭河在关中相汇,最终汇入黄河,而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萧关是屏护关中西北的要塞所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萧关,在平凉府镇原县西北四十里,关中四关之一也,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实为北面之险。”萧关设置的主要目是防御北方民族南下进攻关中,凡是建都关中者首先必须控制的北方地区的安定,所以就突出了萧关的重要性,虽然在安史之乱以后国家都城的逐渐东迁,其军事战略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对于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拱卫西北安全依然至关重要。

安史之乱后,关中地区社会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关中社会经济地位衰落,“宋元迄后,关中地区就一直只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而存在。”无论从农业、经济、军事、政治各个方面来看,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已经大大不如安史之乱以前,特别是千年的建都破坏了关中的生活环境,顾祖禹清朝初年撰写了《读史方舆纪要》这部军事地理专著,这时期由于国家疆域版图的变迁以及都城的变化,关中区域的战略位置逐渐降低,顾祖禹在文中叙述关中地区是以以往的军事地理特征来阐述关中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重要性,没有把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与自然环境考虑在其中,对关中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有所拔高。因此研究关中地区的军事地理就应当充分考虑当时的社会政治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才能准确的给予客观评价。

猜你喜欢

潼关关中地区桃林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两个字点活潼关的一副对联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桃林沟见闻(外一首)
潼关:优化营商环境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囧版三国之桃林争夺战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
桃林村(外一首)
抗战大剧《兵出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