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学生感受诗歌之风韵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风韵牧童古诗

■/

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诵读、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感受古诗所蕴含的独特风韵。然而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古诗的词义、句义和主题内涵过于艰涩,与白话文相比较而言更难掌握,加之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此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久而久之,古诗阅读理解能力较为落后且难以提高。基于此,我认为教师首先需要提高对古诗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新转变,引领学生充分感受古诗之独特风韵。本文将从具体教学案例出发,浅要论述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其风韵美。

一、创设情境,整体把握

要领悟一首诗歌的具体内涵,首先要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为,诗歌本就是高度集中的,用简练但寓意丰富的词语表现思想内涵的文学形式。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诗歌有一个深刻具体的认识,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内容进行感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创设与诗歌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带领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内容、艺术手法、思想主旨进行初步的了解。

以古诗《牧童》一课的教学为例,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环节如下:

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乐,在悠扬唯美的笛声中,引入本节课堂的导语:当宛转悠扬的音乐在耳畔响起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宁静、和谐、美好的乡村图景。有一条蜿蜒的乡土小路在脚边展开,沿着小路一直往前走,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夕阳、金黄的稻穗、袅袅的炊烟,还有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悠然自得地吹着竖笛。

美好的音乐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继续说道:刚才我所描述的这副画面,大家是不是透过音乐感受到了呢?

生:是。

师:音乐能够丰富我们的想象,为我们创造一幅色彩多样的图景,这是我们在聆听音乐时感受到的。但是除了音乐,古诗也同样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文字勾勒出一幅意境悠远的图画。这正是今天我要学习的吕岩的《牧童》。

切入了教学主题后,教师紧接着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通过聆听朗读录音,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师:听完了这首诗的朗诵后,同学们透过诗人的语言看到了什么呢?

生1:辽阔的草原。

生2:明亮的月亮。

生3:披着蓑衣玩耍的牧童。

师:很好,同学们第一遍感受这首诗就能很快抓住诗中所描写的几个主要场景。在深入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首先和诗人进行一次对话,了解诗人的生平。《牧童》一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吕岩,是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这首诗的背景传说是一个叫钟傅的人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在他被降职去镇守地方的时候,曾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牧童会作诗,但是他不信,于是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这首诗表现了牧童轻松闲适的生活,语言中尽显一派天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氛围中,自然地切入了教学主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诗歌,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铺就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

二、素质拓展,提升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古诗的目的在于提升文学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能力,这就要求古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也就是说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主旨,还要让学生通过古诗学习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储备丰富的文学素材,进一步加强审美感悟能力。于是,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延伸课堂教学,扩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白朴的《天净沙·秋》一课时,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诵读、理解和感悟诗歌内容,领略到诗人抓住了“村,日,霞,烟,树,鸦”六个景色构成了一幅秋景图,并使用“孤,落,残,轻,老,寒”六个修饰词表现出了萧瑟、感伤、凄凉的心情,品味了诗歌语言传递出的意境美和艺术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感受,教师在结束本节课堂后,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每个同学根据诗歌内容,扩展想象,再现诗人笔下的秋日景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散文、绘画等。要准确传递诗人所描绘的景象,更要结合诗人的心境,表现出诗人的真实情感。教师利用下一次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有的学生将诗歌内容改编成了一片抒情散文,有的同学则是以诗人的第一人称写了一篇日记体的游记,有的同学则是虚构了一个情景,让诗人与自己对话,喜欢绘画的同学则是完成了一幅画,并为画题了一首新的诗。

从素质扩展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们不仅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更是充分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独特审美性质,并在创作中提升审美感悟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虽然是一项重难点,但只要教师紧密结合教学要求,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感悟诗歌风韵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审美能力,便能将枯燥的古诗学习变得有趣生动。

[1]覃发清.感受诗歌的美——探析小学语文诗歌教学[J].科技教育,2011(2).

[2]李文华.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创造生活美——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J].美与时代,2005(3).

猜你喜欢

风韵牧童古诗
陈洁白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水仙花
牧童学画
书童垅上行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牧童与老牛